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大唐西域記原文翻譯

大唐西域記原文翻譯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09 03:13:13

大唐西域記原文翻譯?大唐西域記 譯文 季羨林等,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大唐西域記原文翻譯?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大唐西域記原文翻譯(大唐西域記白話版)1

大唐西域記原文翻譯

大唐西域記

譯文 季羨林等

簡介

《大唐西域記》又稱《西域記》,是由唐代玄奘口述、辯機編的地理史籍,成書于唐貞觀二十年(646 年)

《大唐西域記》記載的是玄奘親身遊曆西域的所見所聞,其中包括有兩百多個國家和城邦,還有許多不同的民族。書中對西域各國,各民族生活方式、建築、婚姻、喪葬、宗教信仰、沐浴與治療疾病和音樂舞蹈方面的記載,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不同深度反映了西域的風土民俗。 [2]

《大唐西域記》是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斯裡蘭卡等地古代曆史地理的重要文獻,為各國學者所重視。

《大唐西域記》序

尚書左仆射燕國公于志甯制

玉毫般的陽光,照臨夫地,佛法的甘露灑于大千世界,金鏡似的月色,揚輝天下,唐朝大治的和風廣被于四海。佛法展示了欲界、色界和無色界,堪稱為天下最尊貴的,唐朝的光明普照四方,它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的。自佛陀圓寂,如同智慧的太陽沉落,漢明帝遣使訪問才使得佛像及其教化歸于東土,帝王的大道廣為傳揚,中國的聲教遠播在西方。

慈恩道場(寺)的三藏法師,法名玄奘,俗姓陳氏,他的先世是颍川人。自從軒轅黃帝開始有了天文曆象,任姒遊華陽感生炎帝,初都于陳,這是陳氏得姓的來源;大舜開四萬之門賓迎諸侯朝臣,在曆山躬耕時已奠定了基礎。周武王将帝舜之後分封于陳,與杞、宋合稱為三恪,光顯于周代,陳平的六出奇計,榮耀于漢朝。陳寵父子的書奏,如朗月以繼白日,陳實與諸子訪道,而有德星聚會的徴兆。陳氏人才輩出,好象縱壑齊遊的巨鱗,乘風比翼的大鵬,曆代相傳為美德,形成陳氏本支繁茂的望族。法師憑借以往的吉慶而誕生,含着和光,降下德星,根基深厚而壯大茂盛,導源流長而運祚綿延。[他]幼小時候就儀态軒昂,好象初升的朝霞和明月,童年與兄弟相親,猶如蘭桂齊芳。等到長大成人,學業上遍讀了古藉。聲名振聞于天下,各地的官府争相延聘保舉。然而他早已認識了佛法真假,世上事物都是假象,從來就以慈悲為懷,具有智慧。面對[佛教]真理的明鏡而引領企望,看到人生有限而歎息不已。故而認為着紅袍、系紫纓的富貴榮華真是物質世界的羅網,隻有[佛教]一乘之法的寶車及丹枕秘藉,才是出世指迷的橋梁和道路。因此他對于塵世的一切不屑一顧,談論的都是閑靜曠遠的道理。他的兄長長捷法師,是佛門中的棟梁。修特如龍、象般的勇猛精進,智慧突出如同當年的鹫鹭子。在朝的與在野的崇敬他的風度學識,中國和外國都仰慕他的聲容光彩。兄弟之間友愛情深,和睦相處合于天倫之道。玄奘法師對兄長勤于侍奉,領受教益,一分光陰也不放棄。他的學業光耀堪稱首座,在寺院中秀異特出;德性契合于中庸之道,聲譽芬芳在蘭室。高論大乘的平等法,包涵蘭經的九部分類,有氣吞雲夢之勢;擊楫玄門的津渡,俯視四韋陀(吠陀),似登泰山而小魯國。從此遍遊僧徒談論的學林,經曆了幾載寒暑,功德既成就了,學業也完備了。至于太初遠古時代,日月的光芒照耀靈台,楊雄的《太玄經》議論天道,發人神思。于是佛陀說的教法,漸有啟示,等待着駕馬騰骧雲遊四方。揮動玉柄塵尾,好似撥開海上霧市而波濤相屬。猶如斫輪老手,領會主要意旨,好象宓羲造瑟,深知其中的奧妙。他以如瓶瀉水般的多聞,泛輕舟而遠遊。先在中州轘轅[3]之地挫敗了自誇腹藏一切智慧、以銅片護腹的大言不漸之徒,後在成都井絡之鄉,突然向兄長表白了要泛舟東下、訪道問學的意願。遠近的人們都仰慕不已,稱贊道:“從前聽說過荀氏八龍,(東漢荀淑八子,皆有名望),而今見到了陳門雙骥(玄奘與其兄陳素長捷法師)。汝州、穎川之間多出奇士,這話千真萬确啊!”

玄奘法師從幼年到成年,一心鑽研佛經。佛學名流和前輩長老對于佛法的部派各執一辭,追求着細支末節而忘掉了本體,摭拾了花朵卻丢棄了果實。于是便有地論學派南道和北道的異學,是非糾纏不休。在此長期争論,深感茫然若失。他深恐由于傳譯的乖訛錯雜,以緻不能明察究竟,于是想要遍讀佛典原文,求得印度龍宮的真經。當時适逢國家昌盛之時,他便以無與倫比的毅力,負起錫杖,掀起衣裳,去到遙遠的地方。于是他從長安啟程,背着灞水而眺望,指向蔥嶺而邁步。水上和陸上的道路漫長,備嘗了艱難險阻。鄙張蓦出使西域所到的地方不遠,笑法顯法師在外遊曆的地方有限。他于遊蹤所到之處,都要詳盡地研究當地方言,探索幽深難解的學說,神妙地窮盡佛法的要旨所在。于是滔滔雄辯,英名飛揚于印度,貝葉寫的經文,就被帶回震旦(中國)。

太宗文皇帝(李世民)以金輪王登極,寶位居尊向來愛好風雅,在皇宮内殿召見[玄奘];眷顧通識之士,在乘輿間移座接談。親下手诏,情意殷勤,派遣内侍往來不斷。俯允玄奘的請求,抒發睿思執筆為文,寫成《大唐三藏聖教序》,共七百八十字[4]。當今皇上(唐高宗李治)從前在春宮為太子時,作《大唐皇帝述三藏聖教序》,共五百七十九字。啟示佛法的要津,表示宣揚的意旨。如果不是由于玄奘的德望輝映在[印度]雞足山,聲譽光大于[印度]鹫峰嶺,怎麼會使得皇帝緬懷而下頒神明的詞藻,來表彰這位當代的秀異之士呢?[玄奘]奉诏翻譯梵文佛經,共六百五十七部。遍觀了遠方的奇異風俗和偏僻之處的特殊風光,土地所宜的物産,人倫的次序,國家正朔的所在,文明教化的傳布,着《大唐西域記》,編成十二卷,編錄的文義深奧難解,綜合考校又詳明精審,立言的不朽,都在這裡了。

《大唐西域記》序

三藏沙門玄奘奉勅撰

曆數曆代皇帝的宏治,遍讀悠久的帝王着錄,庖羲畫八卦而雷震,創始了人類紀元,軒轅黃帝垂衣而治,開始了天下的治理。所以分司管理衆民,所以劃土分封諸侯。到了唐堯的受命天運.光明教化充滿四方,虞舜的收納地圖,德惠遍流九州。從此以後,空傳下許多記事的簡策,遠聞前代的賢人,徒然聽說到記言的史書,哪裡還能象天下有道、無為而治的時代呢!

我大唐建國以天為法,應時而興掌握綱紀。統一夭下而大治,繼承了三皇的德業而光明普照。仁義的德澤滂流,幸福的和風遠揚。如同天地一樣的覆載,好象風雨一樣的調潤萬物。東夷入貢遣使,西戎臣服聽命,創建王業傳之後代,撥亂反正,已經跨越了前王,囊括了先代。書同文、車共軌的至治神功,不記載何以贊美大道,不宣明何以顯耀盛業。玄奘随着遊蹤的所到,列舉出當地的風土,雖然還沒有考證方位,辨别習俗,唐朝的功業顯然已經超過了三皇五帝。所有的生物,都沾被到唐朝慈惠的仁澤,凡是人類,無不頌揚唐朝的功德。玄奘從唐朝天府之地出發。到達五印度,風俗不同的邊遠地區和遠處絕域的邦國都奉承唐的正朔,沐浴唐的文明教化。贊美唐朝武功的業績,傳為人們談話的資料;稱頌唐朝文德的昌盛,都公認是天下第一。詳覽群書典籍,都不曾讀到過,遍觀以前的地圖和譜牒,真沒有見到過類似的記載。如果不來叙述,何以記載唐朝教化的普及現在根據我的親身見聞,在這裡記述下來。

可是,無窮大的索诃世界舊曰娑婆世界,又曰娑诃世界,部是錯誤的。三千大千國土,都是同一佛所教化的範圍。現在同一日月所照臨的四天下,在三千大千世界之中,衆多佛世尊都在這裡下降化身,體現生與滅,導引聖人和凡人。蘇迷盧山大唐語言是妙高山,舊曰須彌,又曰須彌婁,都是錯誤的。由四種寶物合成,在大海中,座落在金剛制成的輪子上,是日月照臨回轉,衆位天神遨遊住宿的地方。七重金山,七個大海圍繞着它。每座金山中間有個大海,海水具有澄淨、清泠、甘美、清淨、潤澤、安和、除饑渴、長養諸根八種功德。在七重金山以外,就是鹹海了。鹹海中可以住人的陸地,大概有四大洲。東面的叫毗提诃洲舊日弗婆提,又曰弗于逮,是誤的。南方的稱瞻部洲舊曰浮提洲,又曰剡浮洲,是誤的。西邊的謂瞿陀尼洲舊曰瞿耶尼,又曰劬伽尼,是誤的。北部的名拘盧洲舊曰郁單越,又日鸠樓,是誤的。金輪王就是四天下的統領者,銀輪王除了北拘盧洲,統領其餘三洲,銀輪王除了北拘盧和西瞿陀尼外,統領其餘二洲,鐵輪王則隻統領瞻部洲。所謂輪王,當将要即位時,根據他們的福德的感召,就有大輪寶,自天浮空而來應驗,感應有金、銀、銅、鐵的不同,統領的境地則有四、三、二、一的差異。因為它的預先祥瑞,就以此為王号了。

在瞻部洲的中心有一阿那婆答多池大唐語言是無熱惱,舊曰阿耨達池,是訛的。在香山的南面,大雪山的北部,方圓八百裡。池邊岸上裝飾着金、銀、琉璃、頗胝(水晶),金沙彌漫,清波皎潔如同明鏡。八地菩薩以虔誠志願之力的緣故,化為龍王;就潛入池中居住。發放清泠水 (八功德水之一),供應瞻部洲,因此,池的東面銀牛口流出殑伽河舊曰恒河,又日恒伽,訛。繞池一周,流入東南海中;池的南面金象口流出信度河舊曰辛頭河,誤,繞池一周,流入西南海中,池的西面琉璃馬口流出縛刍河舊曰博叉河,是訛的。繞池一周,流入西北海中;池的北面頗胝師子口流出徙多河舊曰私陀河,訛。繞池一周,流人東北海中,或謂它潛流地下,出積石山,就是徙多河的支流,成為中國黃河的河源。

當時沒有輪王應運而生,瞻部洲有四大主宰(四天子)者。南方象主則炎熱潮濕适宜象的繁殖,西方寶主由于濱海而多珍寶, 北方馬主寒風勁烈适宜于馬的畜牧,東方人主乃諧和歡暢而人口衆多。因此, 象主的國家,人們性情躁烈但專心學問,尤其熟習異術,服飾是被披着巾布,露出右臂, 頭發就在頂中紮一個髻,其餘四面披下,聚族住在村邑,房屋建築乃為樓閣。寶主的鄉土,人們無禮義,重财賄, 穿短裝前襟向左,剪發蓄胡須,住在城郭,從事販賣貨物獲利。馬主的風俗,人們天性擴悍粗暴,殘忍好殺戮,住在毳帳穹廬中,鳥居似地遊牧。人主的地方,風俗靈巧聰明,仁義明白昭着,裝飾有冠帶,衣襟向右,車輛服飾均有等級次序, 安于本土不輕易遷移,有專門緻力于财貨的。三主的習俗,以東方為上,他們的住屋向東開辟門戶,黎明就向東方拜揖. 人主的地方,以南面為尊貴。各個地方的生活習俗和特殊的風尚,以上是其大概。至于君臣上下的禮節,典章制度的儀式,再也沒有人主之地的美好了。至于心源清淨從而摒棄一切欲望煩惱的訓導,出離生死達到不生不滅涅盤境界的教誨,象主之國的這方面的理論學說最為優越。這些都着錄于經诰, 聞見于各地的風俗習慣之中。廣博地關連今古,詳盡地考核見聞, 然而佛教興于西方, 佛法流傳到東國,翻譯的聲音既有失誤,各地的方言又多訛謬,語音錯誤了于是語義就不對了, 語言謬誤了于是道理就乖違了。所以孔子說過:“必也正名乎!”貴在沒有錯誤啊!

人們性情有剛柔的差異和語言發音的不同,這乃是系于風土的氣質,也是習俗之所緻。至于山川物産的不同,風俗性情的差異,則人主地方的國史已有了詳盡的記載。馬主地方的習俗,寶主地方的鄉土,史诰有詳細的記載,可以從略。至于象主的國家,古代沒有詳細的記載, 有的說土地大多炎熱潮濕,有的記載風俗崇尚仁慈,有些載于方志,但都沒有詳細的說明。難道說由于'道'有行與藏的緣故,因而世上也有推移的氣運嗎?由此可知,要使他們等待時機以歸化,享受到仁澤而來賓服,越過重重險阻而叩玉門關,進貢奇物而獻拜于朝廷,實在是難得而言啊。由于這個緣故,我訪道遠遊,在請教求益的空隙,把當地風土記載下來。自黑嶺以來,都是胡人的習俗,“戎”人雖然同籍,而族類群分,各自劃界封疆自立。大體是土着,建築城郭,從事農業或蓄牧,習俗看重财物而輕視仁義,嫁娶沒有禮制,尊卑沒有次序,聽從婦人的話,男人的地位低下,死了焚毀屍骸,喪期沒有時間,刺破臉面,截斷耳朵,剪下頭發,撕破衣裳。屠宰成群牲畜,祭祀幽靈,遇到吉事便穿着白色素服,碰到兇事便穿着黑色衣服,相同的風氣和類似的習俗,概略地列舉出來,不同的政體與特殊的制度,随地另外叙述。印度的風尚習俗,則記述在後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