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1953年-1972年)總體規劃的城市規模:
人口120萬人,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131平方千米。城市性質:西安是以輕型精密機械制造和紡織為主的工業城市。初步确定了西安的城市功能分區:中心為商貿居住區,南部為文教區,北部為大遺址保護區及倉儲區,東部為紡織城,西部為電工城。該規劃形成了西安城市的雛形。
請注意:這次城市規劃中西安北面過了隴海鐵路隻規劃了自強東路一點區域,一條鐵路的分割,造成了西安北部發展長期滞後,形成了道北文化。當時定位的工業城市,使得現在的西安城東城西的二環裡還有一些工業企業。
第二次(1980-2000年)總體規劃的城市規模:
人口180萬人,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162平方千米。城市性質:西安建設成為一座保持古城風貌,以紡織,機械工業為主,科學文教,旅遊事業發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規劃以“拉大骨架,拓展新區,保護遺址,完善設施為理念,進一步加大曆史文化名城的保護力度,确定”顯示唐長安城的宏大規模,保持明清西安的嚴謹格局,保護周秦漢唐的重大遺址”的古城保護原則。
請注意:這次規劃與第一次規劃在區域面積上沒有多大的開拓,隻是第一次的補充與擴張。西安的房地産市場也是基于這樣的城市狀态一步步發展起來的。
第三次(1995-2010年)總體規劃的城市規模:
中心城市人口規模310萬人,城市建設用地規模為275平方千米,中心城區建設用地規模175平方千米。城市性質:西安是世界聞名的曆史名城,我國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術産業基地,北方中心部地區和隴海蘭新地帶規模最大的中心城市,陝西省省會。規劃以“保護古城,降低密度,控制規模,節約土地,優化環境,發展組團,基礎先行,改善中心”為理念,形成“中心集團,外圍組團,軸向布點,帶狀發展”的城市布局形态。
請注意:此次規劃,也是跳出了原有西安的城市規模,提出了外圍組團的概念。
第四次(2008年-2020年)總體規劃的城市規模:
中心城市人口規模310萬人,主城區建設用地規模為490平方千米,主城區人口528.4萬人;市域城鎮建設用地規模865平方千米,人口1070.78萬人。城市性質:陝西省省會,我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業基地,我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設成為具有曆史文化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北方中心部地區和隴海蘭新地帶規模最大的中心城市,陝西省省會。規劃以“九宮格局,棋盤路網,軸線突出,一城多心”為理念,優化主城區布局,以二壞區域為核心發展商貿旅遊服務區;東部依托現狀發展工業區;東南部結合曲江新區和杜陵保護區發展旅遊生态度假區;南部為文教科研區;西南部拓展成高新技術産業區;西部發展居住和無污染産業綜合新區;西北部為漢長安城遺址保護區;北部形成裝備制造區;東北部結合浐灞河道整治建設成居住,旅遊生态區。
請注意:此次規劃更為細緻的對大西安的各個區域有一個清晰的定位。從規劃圖上看東邊北邊南邊已經發展到了沒有空間的地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