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是漢朝開國君主,一代英豪。他一介布衣,手提三尺劍,白手起家,創建了一個了不起的朝代。史書上對他去世的年份記載,出現兩種結果,事情是怎麼回事呢?本文淺探一下,不足之處,歡迎指出。
01.網絡上的查詢結果先看看網上的搜索,基本是這個結果:
公元前195年,精确到了6月1日。那這一天對應漢朝的哪天呢?點開看看。
對應漢高祖十二年四月二十五日。這個說得很明白,那麼下面這個日期是怎麼回事?
該百科介紹寫道:漢十二年(前195年)十二月劉邦自淮南還,過魯,以太牢(豬、牛、羊三牲各一)祭祀孔子。
前面說了漢高祖是在十二年四月去世,同一年十二月還能活過來“祭祀孔子”?嘿嘿,這也太厲害了,這不正是秦始皇夢寐以求的嗎?
02.求證《史記》
閑話少說,既然網絡解決不了,那就隻有翻史書了,先看看《史記》裡的《高祖本紀》。
十二年,十月,高祖已擊布軍會甀,布走,令别将追之。
漢十二年十月,漢高祖劉邦在會甀攻打黥布,黥布逃走後,就讓其他的将領去追擊。
十一月,高祖自布軍至長安。
十二年十一月,高祖征伐黥布完畢,回到長安。
在十二月的幾件大事,本文略過,繼續往下看。
二月,使樊哙、周勃将兵擊燕王绾,赦燕吏民與反者。立皇子建為燕王。
這個二月是第二年的二月,也就是十三年二月,緊接着上面的十二月來的。這是《史記》上常見的一種時間表述法,這種按順序叙述法,并不會每次在新的一年裡提到具體的年份。
四月甲辰,高祖崩長樂宮。
那麼這個四月,那就是漢十三年四月了。也就是說,漢高祖劉邦并不是漢十二年四月駕崩。這個誤差有整整一年時間。
03.《史記》的自相矛盾
《史記》裡寫太子繼位時,再次提到高祖去世: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長樂宮,太子襲号為帝。——《呂太後本紀》
翻看了好幾遍,《史記》裡的這句話讓我不知所措,這是後人抄寫時漏了一橫,還是太史公自己的筆誤?因為前面明明白白地說過:“十二年,十月,高祖已擊布軍會甀。”
04.求證《資治通鑒》
再看看《資治通鑒》裡的時間線
十二年丙午
冬,十月,上與布兵遇于蕲西,布兵精甚......
十一月,上過魯,以太牢祠孔子......
春,二月,使樊哙以相國将兵擊绾,立皇子建為燕王......夏,四月,甲辰,帝崩于長樂宮。
同《史記》的《高祖本紀》一樣,推算是十三年四月,但後面并沒有再提高祖去世的年份。
有人可能會問,十四年四月呢?不可能,如果不是順承,史書會給出當年的年份,不會因省略而造成誤解。
05.《史記》的時間記法
《史記》的時間叙述是追求簡單化,不一定每一個年份都會明明白白指出來,有時需要讀者根據上下文來加加減減。
舉個例子:
二年十月,丞相平卒,複以绛侯勃為丞相.....(省略具體内容)
十一月晦,日有食之。
十二月望,日又食......
正月,上曰:“農,天下之本,其開籍田,朕親率耕,以給宗廟粢盛。”
三月......
九月,初與郡國守相為銅虎符、竹使符。
三年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 ——《孝文本紀》
漢文帝二年十月,丞相陳平去世,讓绛侯周勃為丞相。說完十一月,十二月,然後就是正月,按時間順承,自然是三年正月,所以,後面的十月左邊,加了個三年。
這種順承沒什麼跳躍,前後的時間很好連接。在《孝武本紀》裡,有很多“其明年”,還有“其後二歲”、“其後五年”,碰到這種時間說法,就要一年一年地仔細拼了。
小結
班固的《漢書》,時間線同《史記》,“十二年四月,高祖崩。五月丙寅,太子即皇帝位”。出現的位置和具體時間跟《史記》如出一轍,矛盾源頭很可能就是《史記》。
為何會這樣,留給史學家們去考證吧。無論結果如何,都無損《史記》的崇高地位,“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本文完)
本文由阿武時間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