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魚的樣貌

魚的樣貌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01 11:43:10

魚的樣貌?最近聽了一本書,英文名叫what a fish knows,魚知道什麼而中文的書名直接翻譯成“魚什麼都知道”光書名就颠覆我對這個一直以為是“記憶7秒”的生物的認知,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魚的樣貌?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魚的樣貌(魚什麼都知道)1

魚的樣貌

最近聽了一本書,英文名叫what a fish knows,魚知道什麼。而中文的書名直接翻譯成“魚什麼都知道”。光書名就颠覆我對這個一直以為是“記憶7秒”的生物的認知。

說到魚,大家會想到什麼呢?這魚能不能吃?怎麼做這條魚才好吃?好不好看?确實對于很多人來說,魚類對于人類最大的價值就是食用價值和觀賞價值。

而在我們的印象裡,魚類一直是一種“冷血的低等動物”。這個結論得出的原因,僅僅是因為大部分魚類很少有面部表情。還有很多人認為,魚類是進化鍊條上非常原始的物種。UI哪位幾億年前,有部分水生動物走上了陸地,開始進化。而繼續生活在水中的魚類,則好像停止了進化,一直沒有太大的改變。面對魚類,人們就是會覺得它們沒有意識,也沒有情緒,它們甚至不清楚自己周圍的世界是怎樣的。

但事實并非如此。作者喬納森 巴爾科姆幫助我們了解,魚有感官,有情緒,有智慧,能學習和創新,它們還有自己獨特的文化。我們會發現,魚類是我們需要重新認識的一個物種,它們也具有意識和内在價值的獨立個體。

那魚是怎麼感知世界的呢?

在今天,絕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同,人類是有感受情感的能力。但動物究竟會不會思考,或者說,動物有沒有一定程度的意識,有沒有和我們相似的情感體驗,這還是個存在争議的問題。這個争議已經持續了幾個世紀。這個争議的原因在于,有人會說,我們怎麼知道動物有意識?比如生活在水裡的魚,我們拿什麼标準去判斷魚有沒有意識?

如果能理解動物感知器官的運作方式,就能幫我們走進它們眼裡的世界。科學研究發現,魚類可以通過視力器官、聽力器官、嗅覺和味覺器官來感知這個世界。

首先是魚類的視覺器官。很多人都誤以為魚是近視眼,隻能看清1米以内的東西。包括我。但作者提出,在水裡,魚類看到的物體就和人類在空氣中看到的一樣清晰。科學研究表明,很多魚類都能通過更高效的方式類拓寬視野。比如,海馬、比目魚都有發達的眼部肌肉組織,兩隻眼睛可以向不同的方向轉動,可以同時擁有兩個視野。而生活在中南美洲大西洋海岸水域的四眼魚,擁有分區的視網膜。他們的眼睛上半部分擁有空氣視覺,下半部分能看清水裡的一切。還有魚類,會給眼睛加上更多的技能。比如劍魚,為了克服深海的寒冷和陰暗,進化除了給眼睛加溫的能力。利用肌肉産生的熱量,劍魚眼睛的溫度可以比水溫高出1~6攝氏度。

這能讓它們在追捕獵物時的反應能力,增強了十倍以上。還有對于色彩的感知,魚類也超過了人類。科學研究表明,大多數現代硬骨魚都擁有四色視覺,而人類是“三原色生物”。也就是說魚類看到的色彩比人類更豐富。

其次,魚類有聽覺器官,是可以聽到聲音的。20世紀30年代以前,科學家們一直認為魚類聽不到聲音。因為和其他動物相比,它們沒有外露的耳朵。直到奧地利生物學家卡爾馮 弗裡施的天才實驗,才第一次證明了魚類有聽覺。他在實驗室裡用一條失明的鲇魚設計了一個簡單的研究。在培養了鲇魚的取食習慣後,他開始在投食前吹口哨。六天之後,他驚奇的發現,當他吹口哨的時候,鲇魚就會出來等待喂食。

實際上,魚類不隻有聽覺,有些魚類的聽覺甚至比人類更好。人類能聽到的聲波頻率在20赫茲到2萬赫茲之間。低于或高于這個聲波範圍的聲音,人類是完全聽不到的。而有些魚類卻能聽到。比如,有些鳕魚能聽到1赫茲的次聲波,而美洲西鲱魚的聽力上限能達到18萬赫茲。人類隻能說是望塵莫及了。哈佛大學的科學家艾娃 蔡斯,還一直研究魚類能不能區分更複雜的聲音。她用飼養的錦鯉進行實驗,發現錦鯉竟然能區分出藍調音樂和古典樂,簡直是一位“音樂鑒賞家”。

還有,魚類有嗅覺哦。我們都知道,魚是用鰓呼吸的,那“鼻子”就沒用了?實際上,魚的鼻孔是有嗅覺上皮組織的好幾層細胞構成的,不承擔呼吸的作用,隻能用來聞氣味。嗅覺對有些魚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可以利用“氣味”來尋找食物和夥伴。而那些能回到“家鄉”産卵的魚,比如鳗魚和鲑魚,能在大海裡聞到來自自己“家鄉”水的味道。然後順着由弱到強的氣味,長途遷徙,回“家鄉”産卵,繁衍後代。

最後,魚類還有味覺。和人類一樣,魚也有味覺感受器,就是舌頭。而且作者說,魚類還是擁有味蕾最多的動物。魚類的味覺主要作用是辨别食物。不同種類的魚會有自己偏愛的食物,甚至每條魚的喜好也不同。這時候就是味覺幫助它們半段,食物是不是合自己胃口了。如果你養過魚,可能曾經觀察過這樣的情況:它們在吃東西的時候,有時會先吃一小口,然後吐出來。反複幾次之後,才會最終決定要不要把食物吃進去。這就是魚在嘗味道。

除了視覺、聽覺、嗅覺、味覺,這四種主要的感官,魚類還能用一些我們不太熟悉的方式去感知世界。比如,感知地球磁場。鲑魚的航海事迹很多人都知道,在廣袤的大概中生活多年後,它們還能曆盡千辛萬苦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産卵。除了我們說的嗅覺外,其實還需要用到鲑魚細胞裡的磁極晶體。這些磁極晶體能感知地球磁場,幫助鲑魚辨别方向。

是不是很神奇?魚就是這種我們需要重新認知的生物。相信不止是魚類,還有很多與我們息息相關的動物,都有很多我們自以為是的認知,其實并不然。大千世界,有太多需要我們探索的奧秘,我們慶幸生活在這個對信息觸手可及的時代,能幫助我們無限擴大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從宏觀到微觀。

除了感官的認知與我們的常規認識大相徑庭,魚類還有情緒呢。留個懸念,下回分解。

(以上内容選自“得到”app聽書欄目裡良舟工作室的解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