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寶寶吐奶時正确的應對方法

寶寶吐奶時正确的應對方法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2-03 13:59:15

“文/貝貝豆(原創,歡迎轉載分享)”

每一個小生命的降臨都算得上一種恩賜,新生兒稚嫩的肌膚,嬌弱的身體都需要媽媽們的精心呵護。

可盡管如此,還是有很多新手媽媽會遭遇到各種狀況,時不時對被寶寶搞得手足無措。

比如:哺乳期内很多寶寶都會有吐奶現象。盡管每次喂奶時都謹慎小心,可寶寶們還是會把奶吐得到處都是,不僅寶寶嗆得難受,爸爸媽媽們也心疼不已。

寶寶吐奶時正确的應對方法(新生兒寶寶吐奶後)1

科普:為什麼寶寶會吐奶呢?

1)食管發育不足

我們都知道,新生寶寶身體嬌嫩食管黏膜、食管的收縮功能發育不完全,不成熟。

這種情況之下,在媽媽哺乳後便會有部分乳汁返流入口腔,導緻“吐奶”、“嗆奶”的現象的發生。

2)胃部發育不足

再加上新生寶寶的胃是呈水平位的,此時的胃底部發育還比較差,乳汁流入會使原本容量很小的胃發生擴張。寶寶攝入過多的乳汁或者攝入乳汁太急,這些問題都會引發“吐奶”、“嗆奶”。

寶寶吐奶時正确的應對方法(新生兒寶寶吐奶後)2

新生兒寶寶吐奶,第一步處置不是抱起來拍,很多媽媽做錯了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一位新手媽媽,寶寶四個月大,寶寶在出生之後,經常會出現吐奶的情況,因此,這位媽媽跑了好幾趟醫院。

每次去醫院檢查,醫生都說,孩子胃部功能發育還不完全,出現吐奶的症狀是正常的,平時要多注意孩子的飲食,少量多餐,慢慢吧孩子的胃調理好。

按照醫生的叮囑,寶寶吐奶的現象的确緩解了不少,但是時隔一段時間依舊會吐奶。這位媽媽擔心孩子經常吐奶會影響影響吸收到時營養不良,于是向上一輩老人請教。

老人告訴媽媽,說孩子吐奶是再正常不過的了,拍一拍就行,她們小時候也是這麼過來的。

寶寶吐奶時正确的應對方法(新生兒寶寶吐奶後)3

聽了老人的說法,這位媽媽信以為真,寶寶再吐奶的時候,就輕輕拍打寶寶的後背,拍完以後,寶寶就不再吐了。

本來以為就這麼過去了,結果這樣給寶寶拍了一個月左右,孩子突然出現了更加嚴重的吐奶現象,怎麼拍都止不住,寶寶眉頭緊繃,看上去還十分痛苦,當媽的看在眼裡,疼在心裡。

趕忙送寶寶去醫院後,孩子就發高燒了,經過一系列檢查,醫生告訴這位媽媽,寶寶患上了輕微的肺炎。

媽媽聽到這時心都要崩潰了,醫生也嚴肅地教育了這位無知的母親,好在經過治療,寶寶逐漸恢複了健康。

寶寶吐奶時正确的應對方法(新生兒寶寶吐奶後)4

新生兒寶寶吐奶後的處置,你真的會嗎?不要直接抱起來拍

寶寶每次的吐奶量,和吐奶後的狀态都是不同的,有些寶寶吐奶後口中異物沒有清理幹淨,直接抱起來拍會導緻二次吸入,再次嗆奶,就會引發哭泣或是肺部異物細菌感染,甚至可能誘發氣管窒息。

新手媽媽要學會正确的處置步驟,才是對寶寶最好的保護。

  • 改變寶寶的體位:在寶寶吐奶後,應當将寶寶原本平躺的體位改為側躺或直接扯向一邊,以免嘔吐物流入咽喉管及氣管造成倒吸。

  • 清理口中異物:可以用潔淨紗布或棉柔巾清理寶寶口中的嘔吐異物,避免突然抱起導緻二次吸入。

  • 刺激寶寶哭泣:如果寶寶有憋氣不呼吸的現象,應立即拍打寶寶背部或輕掐腳底,使寶寶感到疼痛從而哭泣,有利于将氣管内的奶排出。

  • 及時送醫:做完以上的緊急急救措施後,如寶寶症狀任無好賺,應立即就醫,尋求醫院的專業治療。

寶寶吐奶時正确的應對方法(新生兒寶寶吐奶後)5

如何避免吐奶的發生,正确做法你知道嗎?

一、适當減少喂養量,控制喂養以及間隔時間

新生兒寶寶胃容量較小,千萬不能因為擔心寶寶吃不夠而過量喂養,最後導緻寶寶胃容量過大出現胃食道反流的情況。

正常情況下,為保證乳汁進入寶寶身體後能夠有充足的時間消化,最好間隔2.5~3個小時喂養一次,适當的降低喂養量。

二、避免孩子腹壓過高

腹壓過高會擠壓胃部,誘發吐奶,在日常喂奶後不要抱孩子,更不要逗孩子,要盡可能讓寶寶靜躺,最好讓寶寶床闆角度合理傾斜的方式避免壓力氣體誘發的吐奶問題。

寶寶吐奶時正确的應對方法(新生兒寶寶吐奶後)6

三:喂奶後及時拍嗝

拍嗝的操作很多媽媽都知道,就是在寶寶吃飽後放到肩頭,手掌輕拍寶寶後背,幫助寶寶把腹中多餘的氣體排出,避免打嗝誘發的吐奶情況。

四、及時更換孩子的衣物

被奶漬物污染的衣物、被褥在混合了摻入胃酸的乳汁後,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這也是誘發嬰兒嘔吐的重要因素。

養育寶寶無小事,每一位做父母的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所以,父母們需要在寶寶的每件小事上多下功夫,才能給孩子營造更好的成長樂園。

ps:本文配圖均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