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壤歌
和谷
莽莽高原溝壑之間,黃塵彌漫,風煙蕭瑟。一個出身農家的土歌手在吟詠《擊壤歌》。
歌聲中這樣唱道:“羌戎居兮,桑草落兮,民不食兮,仆仆一方。塵沙叩兮,缶樂敵兮,晚谷簸兮,潰雪紛紛。蒼心是酒,子來偕飲,泥土其味,枕則忘憂。且往還鄉,擊壤而歌。”
擊壤,擊打或敲擊土壤,我的眼前即刻浮現出另一個畫面。上周末,我在故園寫字,屋後不時傳來一陣陣敲打聲,悶悶的,節奏遲緩卻铿锵有力。我有點詫異,就出門繞到了屋後探個究竟。
這是一片約有四五十畝的田地,原先是由幾戶人家耕種的,麥田中長着一些果樹。實行标準化規模農田政策,這塊地成了示範田,剛剛用推土機修整平坦,拖拉機又深翻了一遍,一眼望不到邊。雖然抹去了田地間的界垅,地頭上還是有标記的,誰家的地有多寬,一垅也弄不錯。
土地平整好之後,下過一場大暴雨,接着卻是百日大旱。拖拉機深翻時,土地闆結龜裂,犁後是亂石灘一樣的泥土塊子。按說等一場透雨,泥土松軟了,機械耙一遍,地就有彈力了。
性急的二叔,是個半路上道的莊稼人,從煤礦退休後侍弄鄉裡老伴的幾畝地,把它當成了晚年唯一的營生。大太陽底下,土地熱得冒煙,二叔幹脆光了脊背,赤膊上陣,掄着镢頭擊打那些牛頭大的幹土塊子了。他像在井下挖煤一樣,嗨嗨地獨個吆喝着号子,手心裡噴上唾沫,幹得上氣不接下氣。
二叔平時能吃能睡,不樂于與留守老人蹲在村頭谝閑傳。喜歡獨處,沉默寡言,一天到晚總是在田地邊轉悠。這不,眼看滿地的幹土塊子,他便來了精神,獨舞一樣在天幕下的黃土地上顯示自己的存在。這是在擊壤。
另一個如此的畫面,是我踏勘唐陵時看到的。在碩大的帝王陵塚邊,一老一少用镢頭擊打幹硬的土塊,莊稼人把這活計叫打胡基。細法的農人種的地裡,是看不見核桃大的土疙瘩的,綿毯一樣舒适,好生長五谷。我想,千年前長眠于此的帝王,也許要被這擊壤的敲打聲驚醒了。
擊壤歌,本是古歌名,相傳為唐堯時一老人敲擊土壤時唱的歌,歌詞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農耕時代上古先民的吟唱,是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至今猶在,源遠流長。
原刊于《西安日報》2022年3月21日
圖片來源:網絡
設計制作@皮皮
作家簡介
和谷,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協會員,中國散文學會理事,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理亊,陝西省作家協會顧問,陝西省散文學會副會長,海南省、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陝西省影視專家評委,黃堡書院院長,曾任陝西省文聯副巡視員。著有《和谷文集》14卷等50多部作品。
摘選自:文學陝軍,版權屬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