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樓上的霓虹,大街上的花燈,商場裡的“恭喜恭喜”……到處洋溢着歡樂和喜慶。
如果想找尋一份不一樣的體驗,那跟雨小荷到遠離城市的古村走一走吧!
古村的淳樸、自然與厚重,能讓你卸下煩惱,感受内心的安甯。
01
三德範村
在章丘區有一個千年古村——三德範村,位于文祖街道的中部,東臨章萊路(242線),西望錦屏山,周圍群山環抱,村内溪流縱穿南北,山青水秀、古色古香。
攝影:陳铟
《章丘地名志》載:“清鹹豐年間,該村兄弟三人取宣揚道德流傳後世之義,改村名為三德範,沿用至今。”
在此之前,三德範曾用名多多,《三德範莊志》記載的村名就有“三追飯、三隊反、三敵反、三墜反”等等。
凡村莊改名都有緣故,三德範村的多次更名,也給這個村莊增添了神秘色彩。
攝影:陳铟
三德範村為“國家級傳統村落”。曆經兩千多年之風雨變幻,在鑲嵌刻石“三對反鎮”的玄帝閣下的石鋪路上,留下了馬踏車壓的深深痕迹。
走進古村,衆多的古建築展現眼前,有“甕城、禹王廟、元代立交橋、太平閣、山神廟、艮門、人和門及部分石圍牆”等,還有衆多明清時代的“二郎擔山式”閣樓和“兩進式”、“三進式”的青磚青瓦四合院。
組圖攝影:李鋒
這些飛檐鬥拱的古迹形式多樣,展示出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屋脊上聳立的神獸朝天高昂,門庭前威武坐墩的石獅張着大口,仿佛在向後人們講述那些封塵的曆史故事....
三德範村太平閣以南路東,有座方形石閣門,上端有塊石刻“人和”,由清代兩廣總督毛鴻賓(山東曆城人,道光十八年進士)同治七年三月題寫。“人和”二字是三德範村民處理鄰居關系的一面鏡子,并以此教育子孫萬代。
攝影:李鋒
清鹹豐年間,為抗擊土匪,村莊投工修建了圍牆,北圩子牆、西圩子牆、南圩子牆,呈“品”字形排列,将村莊圍的嚴嚴實實,以北圩子牆規模最大。
太平街位于玄帝閣西側,青石鋪路,街道兩旁古宅林立。閑來無事,小憩漫聊,趣味無窮,悠哉樂哉。
攝影:陳铟
除了悠久的曆史和宜人的風光,三德範村還有不少文娛活動。三德範元宵大扮玩是濟南地區民俗活動的靓麗名片,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都會吸引很多人到村欣賞民俗、參觀遊覽。
攝影:李鋒
三德範芯子是大扮玩最重要的節目形式,深受觀衆喜愛。擡杆人随鑼鼓樂譜邁花步前後走動,使站在長杆中段的演員顫顫颠颠,衣裳長袖飄飄起舞,宛若天仙九霄下凡。
攝影:李鋒
芯子種類繁多、表演形式多樣化,把“秧歌之情韻”“舞蹈之美感”“雜技之驚險”融為一體,獨顯紅顔。2006年獲得中國民間藝術最高獎——山花獎 ,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三德範位置: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
02
朱家峪村
受著名電視劇《闖關東》影響,人們對朱家峪并不陌生。
它是“中國曆史文化名村”,也是中國北方地區典型的山村型古村落,至今仍完整地保存了原來的古風古貌,有祠廟、樓閣、石橋、故道、古泉等大小景點80餘處,被譽為“齊魯第一古村,江北聚落标本”。
攝影:王琴、柴豔
朱家峪村已有600多年的曆史了,現在這裡的建築還保持着以前的格局。一條青石闆的路面貫穿南北,青石闆被路人的腳底磨得發亮,兩旁有賣東西的小攤販。
爆米花、糖酥棍、手工煎餅等美食,還有各種傳統手工藝品,瞬間讓你找回兒時的回憶。
攝影:劉宏濱
古村為梯形居落,上下盤道,高底參差,錯落有緻。古村域内面積七千畝,有祠廟、樓閣、石橋、故道、古泉等大小景點八十餘處。自然環境優美,文化底蘊豐厚,系休閑、旅遊、度假的一方寶地。
攝影:劉宏濱
來到朱家峪,體驗地道傳統中國年,這邊鑼鼓聲響,那邊秧歌舞起,是年俗的傳承,也是朱家峪精神風貌的展現。
圖源:朱家峪景區
大年初二至初六,在朱家峪景區售票處購買門票,參與景區相關活動,可免費領取禮品一份。
朱家峪售票大廳位置: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經十東路山東技師學院新校區東(朱家峪景區)
景區入園門票:40元/人
咨詢電話:0531--83803186
03
石匣村
章丘官莊街道石匣村可以說是一個“博物館級”古村,村中大都是石牆、石屋、石橋、石巷,好多人家有石碾、石磨、栓馬石等,“古韻石匣”路牌也彰顯着村子的特色。
攝影:陳铟、斬雲劍
站在村口石橋上低頭可看衆泉彙聚成的潺潺流水,擡頭能看到河邊的古戲台。古戲台位于村廣場上,是章丘梆子演出的舞台。
古戲台,台基由四層青石壘就,整個戲台是木制,四面是鑲着玻璃的木制屏風,飛檐鬥拱,異常壯美,讓人歎為觀止。
攝影:斬雲劍
章丘梆子又名“山東吼”,是山東大地上劇目繁多、形式新穎、頗具影響力的劇種,興于明清時期,流傳于濟南、泰安、濟甯、淄博等地,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石匣村則是章丘梆子的誕生地,戲台對面山坡上建有章丘梆子博物館,全面展示了章丘梆子的文化底蘊。
攝影:斬雲劍、王嘯
村子裡還有一處鄉愁記憶館。這裡有鐵匠、木匠、條編、手工印染等原始民俗工藝品,全是村内手工藝者自制而成。
攝影:陳铟
石匣村中有 80 餘處泉眼,泉水為古老的村子增添了不少靈氣。
有水就有橋,升仙橋、袁家橋、真武橋等 24 座橋梁遍布在蜿蜒崎岖的河道之上,很有江南水鄉、“世外桃源”的韻味。
攝影:斬雲劍
“過半年”是村裡世代相傳的習俗,每年農曆六月份,全村人們聚在一起,唱大戲、吃伏羊、聽梆子,一起慶祝屬于這個小山村的節日。如今已成為村裡的旅遊特色。
官莊街道石匣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位置: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Y023
04
方峪村
方峪村位于長清區孝裡街道大峰山齊長城西南的山峪裡,是一個原汁原味、非常值得看的深山古村。
攝影:李鋒
大山裡的方峪地形就像個大葫蘆,從葫蘆口裡進去就進村了。
進到村裡,才逐步體會到古村的味道。石街石巷、石房石院、石雕石磨,還有石凳、石缸、石竈台......這裡簡直就是一座“石頭城”。
攝影:陳铟
村落現存古建築多為明清時期所建,由于石頭很堅固,古村的格局和建築至今保存極好。
村内的街巷沿山坡曲折分布,寬的可走車,窄的隻能過人,高低錯落有緻,别有格局之妙。
組圖攝影:李鋒
村裡有兩大稀罕物,一個是大石碾,一個是古水井。
大石碾碾盤直徑近2米,石頭滾子更是驚人,倆人推着也費勁,據說主要靠驢子拉。
攝影:李鋒
古水井口被一塊大石闆覆蓋,上有三個井眼。井口上的石闆被井繩磨出了深深的凹槽,可見存在之久。
井口北側是一株古槐,據說比古井曆史還要早200年,靠着井水滋潤,幾百年了還活得枝繁葉茂有滋有味。
攝影:李鋒
這個原汁原味的石頭村,散發着百年氣息的古韻,在這裡能體會到安靜、古樸的感覺,極受攝影愛好者的歡迎。
方峪村位置: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
05
一線五村
在萊蕪區茶業口鎮,有一處最古老的村落——卧雲鋪文化旅遊景區(又稱為“一線五村”),“一線”是指貫穿茶業口鎮北部的齊長城,在這條線上,從上王莊村的黃石關到卧雲鋪村的風門道關,約10公裡的距離,分布着上、中、下法山,卧雲鋪和逯家嶺5個古村落,故名“一線五村”。
(“一線五村”導遊圖)
齊長城“一線五村”擁有豐富的文化旅遊資源,目前已初步打造成為集石屋人家文化體驗、高山梯田觀光、山村戶外休閑、齊長城古道懸崖尋古探幽、民宿美食養生保健等功能于一體的中高端鄉村旅遊目的地,每年吸引無數遊客前來觀光遊覽。
梯田/攝影:李鋒
下法山村至今保留着“齊魯古商道”的印記;中法山村有“吳氏中醫世家”輝煌的曆史;上法山村的千年古樹“槐抱榆”讓無數人歎為觀止。
下法山/攝影:王嘯
卧雲鋪村則是“石頭城堡”的典範;逯家嶺村又有“懸崖上的村莊”之美譽。每一個村都是一部滄桑的曆史,每一個村都有傳奇的故事。
卧雲鋪村/攝影:王嘯
逯家嶺村/攝影:王嘯
鄉村農家樂散落在景區的不同角落,添一把木柴,火爐上炖熟的雞湯香溢山村。
農家樂/攝影:陳铟
位于卧雲鋪村的“雲中居”由明朝嘉靖年間的房舍改建而成,“十八行子”石頭古法砌築,外觀質樸而自然,内裡則柔美、大氣,每一間卧室都經過精心設計,無論是古色古香的仿古物件擺設,還是淡雅樸素的現代化裝潢,都給人強烈的沖擊感。
民宿/攝影:王嘯
位置: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
06
南崖村
南崖村("崖"字在當地讀作 yái)位于濟南市平陰縣洪範池鎮大寨山和雲翠山的環繞之中,是一個隐居在大山中的古村落。
攝影:張豔波
村中保留着明清時期的祠廟、樓閣、古橋、古井、泉水、碑刻、石雕等古文化遺迹,是入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走在南崖村,仿佛徜徉在一個又一個曆史的驿站,臯子門、文昌閣、石闆路等古建築,移步換景,随到一處,都會牽出一大串的故事或傳說。
攝影:李鋒
村中的古建築群集中在村西部的萬家街、高家街、崔家街三條街道和10餘條胡同中。
古建築群中有很多土樓,多以石頭為框架,以黃土夯成,白灰沙石房頂,極具地方特色。
攝影:王嘯
文昌閣是東峪南崖村的标志性建築,始建于清朝康熙22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曆史,裡面供奉着文昌大帝,代表着南崖人世世代代對文化的崇尚和追求。
攝影:王嘯
文昌閣和城門為連體建築,文昌閣下面是老村圩子牆上的一座石門,也是原來全村唯一進出的“城門”。
攝影:王嘯
在文昌閣東50米,居然還有一座立交橋。上通南北,下通東西。橋身全用大型青石疊砌而成,曆盡風霜雨雪,未曾損壞。
攝影:王嘯
村中主路周邊則以新居為主。門口懸挂的紅燈籠和紅色對聯,讓幽靜的古村充滿了生機。
東峪南崖村位置:山東省濟南市平陰縣
07
袁窦村
商河縣袁窦村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山東省傳統民間舞蹈——鼓子秧歌的發源地之一。春節期間在袁窦村等能體會到濃濃的節日氣氛。
“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都會扭一扭”鑼鼓聲一起,男女老少便歡天喜地的舞起來。
攝影:王嘯
袁窦村将鼓子秧歌傳統文化和農業生産融合起來,建設鼓子秧歌鄉村旅遊綜合體。
古村園區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祭祀表演場、軍陣演武場、慶豐收表演場三個鼓子秧歌表演區,承擔了園區民俗展示功能。
組圖攝影:王嘯
祭祀表演場——求年于滳:隆重的祭祀儀式,展現了古人祈雨祈晴、求年求禾的美好願望。
軍陣演武場——沙場點兵:所謂古代軍隊練兵習武、将領檢閱軍隊之地,在這裡可以感受到古時戰争前的排兵布陣之恢弘。
組圖攝影:王嘯
慶豐收表演場——歡慶豐收:源于北方傳統田間勞作之景,運用變化莫測的動作,表現出農民喜慶豐收的歡快情景。
在铿锵激烈的鼓樂指揮下,傘、鼓、棒、花、醜五大角色各顯神通,表達了黃河兒女們征服自然的決心和收獲的歡樂,也表現出山東漢子鐵骨铮铮、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
攝影:王嘯
古村還是素質拓展訓練的好去處,鼓子秧歌培訓、軍事素質訓練等科目應有盡有,在這裡絕對有不一樣的收獲和體會。
(戳地圖 進入導航)
袁窦村位置: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
08
孟莊鋪村
從袁窦村驅車不到半小時便可到達孟莊鋪村,平坦寬敞的柏油馬路,嶄新整齊的太陽能路燈,臨河邊新建的公園,充滿文化氣息的休閑廣場……走在商河縣孟莊鋪村的大街小巷,映入眼簾的是一派嶄新的農村景象。
攝影:王琴
随處可見的《孟子》語錄、每家每戶張貼的家風家訓、寫着标語的文化牆......村裡濃厚的文化旅遊氛圍讓人驚歎不已。
攝影:王琴
孟莊鋪,因商河孟氏始遷祖孟彥準子孫始居于此而得名。孟彥準是亞聖孟子第五十九代大宗戶次孫。
孟莊鋪村孟氏家族,數百年來恪守祖訓、耕讀為業,善養浩然正氣。為繼承和發揚孟子文化,孟莊鋪村建起了孟子書院,村民和遊客在這裡都能更好的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
組圖攝影:王琴
這座古樸典雅、錯落有緻的建築群内設有亞聖殿、啟聖殿、五代祠、展陳室、習儒館等功能室,主要用于儒家禮祀和教育活動。
在孟莊鋪村還有一處長征精神展覽館,館内豐富的文獻資料,清晰生動的視頻,寶貴真實的戰争器物,全面地展示了紅軍長征的全過程。
組圖攝影:王琴
一個個感人肺腑的曆史故事、一張張見證戰火的曆史照片、一座座情景再現的雕塑展品,無一不記錄着革命先烈們為民族獨立而英勇獻身的壯舉,傳遞着紅軍戰士生生不息、不屈不撓、英勇頑強的鬥争精神。
攝影:王琴
孟莊鋪村先後獲得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省級旅遊特色村、市級文明村、省級景區化村莊等榮譽稱号。
(戳地圖 進入導航)
孟莊鋪村位置: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
一種區别于城市的獨特存在,這些低調的古村落,驚豔的是曆史,喚起的是鄉愁,時間走了,風景還在。
擇一個晴好的日子,行走在古韻悠悠的村落,穿越一段時光的故事吧!
撰文/排版:芳子
審核:宋夢潔、王洪岩、楊毅
雨小荷溫馨提示:疫情防控不可忽視,出行時請做好個人防護,佩戴口罩,主動出示健康碼,積極配合景區、場館完成疫情防控相關工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