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字孔明,三國時,蜀漢政治家,軍事家。這是諸葛亮寫給自己兒子諸葛瞻的書信。其中就有名句“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等。
讓我們看看諸葛亮對兒子蘊含着深切期望的殷殷教誨:
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複何及!
譯文:君子的行為操守,以甯靜專一來修身養性,以節儉來培養品德。不能淡泊自守,就沒辦法明确志向,不能甯靜專一,就沒辦法達到遠大的目标。學習需要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于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不下定志向,就無法學有所成。放縱懈怠就無法振奮精神,輕薄浮躁就不能修養性情。年紀随同時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歲月而喪失,最終凋落衰殘,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隻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窮困的屋舍,那時再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可以講,這是篇議論文,主觀點就是“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全文都以“靜”為中心。
注意這裡的“夫”和後面“夫學須靜也”中的“夫”都讀的是第二聲,作助詞,用于句首,表示發端,在讀的時候其後面可以頓一下,翻譯時可以忽略。
書信中強調成才三條件:勵志、學習和惜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和“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強調的是勵志;“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講的是學習;“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将複何及?”則強調的是惜時。以儉養德,以靜求學,以學廣才,可見三者關系十分密切,相互聯系,缺一不可,告誡兒子要志存高遠,勤學成才,學習要心境清淨,精力集中,态度要端正。
書信中多用雙重否定,如“非淡泊無以明志,非甯靜無以緻遠”“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等,語氣強烈又稍委婉,表達了對兒子的諄諄教育與無限期望。
書信中骈散結合,且多用骈句,對仗工整,句子對稱,停頓相符,音韻和諧,富有韻律美,讀來來朗朗上口。這也是其中多句常被作為座右銘的原因之一。
其中也使用正反對比論證,“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是正面論證;“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到最後都是反面論證。正反對比論證了靜與學、才、志的關系。
諸葛亮教育兒子,要“淡泊”自守,“甯靜”自處,鼓勵兒子勤學勵志,從淡泊和甯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甯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
我們從中可以讀出諸葛亮對兒子的諄諄教誨與無盡的期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