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略号怎麼打省号?韓愈在《師說》中教導我們:“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韓愈所說的“句讀”,即文言文休止、停頓、換氣的呈現方式,轉換到現代,即我們所使用的的各種标點符号說到标點符号,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句号、逗号、問号、省略号,實際上常見的考場作文寫作中,就經常看到全篇逗号、句号及意外“殺”進來的問号和省略号的情況原本表達意猶未盡意味的省略号,卻經常擔任了填充字數或中斷寫作的大任,考官通篇讀下來也是滿臉黑線對于省略号的使用,我們應該信奉一個原則——省略号,當省則省,然後在此原則上進行合理運用下面我們重點從這樣幾個方面展開論說,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省略号怎麼打省号?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韓愈在《師說》中教導我們:“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韓愈所說的“句讀”,即文言文休止、停頓、換氣的呈現方式,轉換到現代,即我們所使用的的各種标點符号。說到标點符号,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句号、逗号、問号、省略号,實際上常見的考場作文寫作中,就經常看到全篇逗号、句号及意外“殺”進來的問号和省略号的情況。原本表達意猶未盡意味的省略号,卻經常擔任了填充字數或中斷寫作的大任,考官通篇讀下來也是滿臉黑線。對于省略号的使用,我們應該信奉一個原則——省略号,當省則省,然後在此原則上進行合理運用。下面我們重點從這樣幾個方面展開論說。
首先,填充字數是不是絕對不可以?
所謂省略号,是省略字數,而不是刻意用來填充字數。
省略号很重要的兩個作用是表示引用或列舉。
比如我們在引用某句很優美的詩句或很有哲理的名言,或列舉一系列同類事物時,由于詞組或句子太長,寫起來耗時,就可以用省略号來代替後面的話,把後面的句子或詞組省略掉。如果與你文章觀點契合的内容在後面時,你可以将前面不重要的部分省略,用省略号代替,寫出後面的詞組或句子。
但是如果在寫作文時,作文要求是“不少于800字”,寫到最後,剛好卡到799字,實在是寫不下去了,也無話可說了,該怎麼辦?這個時候,省略号就有用了,很多人會放棄句号,選擇占兩個空格的省略号來結尾。這樣對不對呢?顯然不行,也是不允許的。
上面兩種情況中,省略号都填充了字數,但是實際不同的是,一個是為了“省寫”,一個是為了“湊字數”;一個當省,一個不當省。根據原則,顯然後面是不被允許的。
其次,中斷說話或寫作,可不可以?
省略号另外兩個重要的作用就是說話或聲音的斷斷續續和使語意韻味悠長。那麼,如何把握強行“中斷”“斷斷續續”和“韻味悠長”的區别?
第一,身份。
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本身就是一個講話習慣性結巴的人,那麼一句話從中間斷開,然後用省略号隔開,再接着陳述,是可以的。例如生活中我們經常碰到一些說話不利索,愛結巴的人,講着講着,就結巴了,然後再接着說的斷斷續續的情況。文字是對現實的直接書寫,既然生活中存在,那麼呈現在文字上當然也是可以的。
第二,場合。
莫泊桑《項鍊》中有這樣一段文字,“她支支吾吾地說:‘不過……這位太太!……我不知道……大概應當是您弄錯了。’”這是馬蒂爾德在10年後碰到曾經借給自己項鍊的伏萊士潔太太時的場景。對10年之久未見朋友,而且曾經遺失過朋友項鍊的馬蒂爾德來說,被朋友認出是意外的。況且目前自己貧困、衰老,還心存遺失之事被發現的擔憂和心虛,所以她說話時是磕磕絆絆的、斷斷續續的,符合這樣的情景、場合。
第三,語境。
一段文字的表達都是與前後文聯系的,省略号的使用也是需要結合語境的,尤其是在傳達一種悠長的語境意或是激發讀者想象時,特别要結合整篇文章的基調和情感來分析。
例如,“在人迹罕至的深山密林裡,假如看見一縷炊煙……在饑腸辘辘的旅途中,假如看見一縷炊煙……”這樣一段文字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就是供讀者想象的部分。我們試想,如果在深山密林裡看到炊煙,說明什麼呢?說明有人。在饑腸辘辘的旅途看到炊煙,說明溫飽可填。這兩種情況都暗含着絕處逢生的希望,表達了一種興奮、愉快的心情。對省略的部分作的想象和分析正好與文章整體傳遞出的中心意旨貼合,是對文章意旨的綿長和延伸,給予讀者更多想象的空間。
當我們在寫作過程中意圖用省略号中斷正在表達的語句或語段時,都要綜合考慮上面三種情況,看此處省略是否符合人物身份,是否符合自己營造的場景,是否達到了韻味悠長的效果。如果是,則省;不是,則不省。
同理,在做對省略号的使用正确與否進行判斷的選擇題時,也要始終遵循上面原則——省略号,當省則省,然後從省略号的四個作用——引用、列舉、說話斷續、語境韻味悠長進行一一對應的辯證分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