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9月21日電(記者陳聰、孫曉宇、王鶴)在黑龍江省雙鴨山市尖山區公立村的玉米地裡,傳出一陣陣收割機的轟鳴聲。拿起一穗剛剛收獲的鮮食玉米,輕輕扒開皮,金黃且飽滿的玉米粒就露了出來,用手指輕輕一按,便可噴出白色米漿。
“這說明玉米進入乳熟期,甜嫩多汁,最适合收獲。”雙鴨山市尖山區衆誠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栾亮說,今年合作社種植了2300餘畝鮮食玉米,其中有1000餘畝是訂單種植,他們為種植戶提供種子、化肥等,最後以17000元每公頃的價格收購。
一穗大田玉米和加工後的成品鮮食玉米。新華社發
随着消費升級,鮮食玉米産業的發展潛力正逐漸凸顯。鮮食玉米是在玉米乳熟末期采摘棒穗、用于加工或直接食用的玉米,含糖量更高,相較普通玉米更為香甜軟糯,其生長周期在80天到100天左右。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兆憲介紹,黑龍江省是玉米生産大省。截至2021年,全省鮮食玉米種植面積達到200萬畝以上,種植規模占全國十分之一。
8月開始至10月初,鮮食玉米便迎來收獲季,這也是栾亮一年中最忙的時候。
記者跟随滿載玉米的農用車回到合作社的加工車間,路上隻花了10多分鐘。“從地裡收獲到加工完成,隻需要3個小時時間,可以最大限度保證玉米的新鮮度。”栾亮說。
在合作社2000餘平方米的廠房内,通過扒皮、清洗、漂燙、真空包裝、高溫蒸煮等工序,從地裡收獲的玉米棒在60分鐘内便可迎來“華麗轉身”。
在雙鴨山市尖山區衆誠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人正在封裝鮮食玉米。新華社記者 孫曉宇 攝
在位于黑龍江省海倫市的黑龍江原野食品有限公司,這裡的鮮食玉米加工車間一派繁忙景象。在扒皮車間裡,一穗穗玉米在機器上翻滾,工人們正在流水線上揀選經過扒皮處理的玉米。
“公司日均可完成100萬穗鮮食玉米加工,今年鮮食玉米産量預計能達到5000萬穗左右。”公司工作人員李紅梅介紹。
從過去玉米原糧大量外運,到如今玉米加工主陣地北移,黑龍江省玉米就地轉化能力大幅提升,鮮食玉米産業鍊的延伸正是例證。通過規模化種植和标準化生産,一穗小玉米正鍊接出“黃金産業”,借助電商銷往全國各地。
在雙鴨山市尖山區衆誠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工人正在發貨。新華社記者 孫曉宇 攝
在北緯四十七(依安縣)綠色有機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車間,剛從種植基地運來的鮮食玉米經過人工碼盤、機器碼垛後,正被送至無菌車間進行鎖鮮工藝處理。在加工車間裡,一穗玉米整個加工工序大約需時1個多小時。
在這家公司的直播辦公間裡,桌子上擺滿了鮮食玉米産品,幾名主播在聚光燈下進行直播帶貨。通過網上銷售,從黑土地的田間地頭收獲的一穗穗玉米被發往全國各地。
栾亮所經營的合作社也正在拓展電商銷售渠道。栾亮介紹,他們在短視頻平台和淘寶網均開設了網店,并邀請“網紅”帶貨,市場逐步打開,現在每天線上可銷售五六千單鮮食玉米。
雙鴨山市尖山區衆誠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倉庫内所儲存的鮮食玉米成品。新華社記者 孫曉宇 攝
鮮食玉米在給企業帶來效益的同時,也讓農民增收。去年,黑龍江省肇東市尚家鎮尚家村種植了6000畝鮮食玉米。村黨支部書記孫煥文說,按照綠色種植,每穗鮮食玉米賣1.5元,每畝利潤在1200元至1500元之間,與普通玉米相比利潤大幅增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