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深看喜迎二十大

深看喜迎二十大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8 03:50:18

九月,第四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簡稱“江藝節”)正在火熱開展中,各類文藝活動流淌在姑蘇城的每個角落,以全新的視角,解讀江南的典雅篇章,讓全世界再一次将目光定格在2500年的蘇州。

如果說先進的設施、優越的環境,是蘇州的血肉和骨架,而獨有的文化個性、文化品位、文化精神,則是蘇州不可或缺的靈魂,決定着城市發展的眼光和格局。

十年來,蘇州堅持全域推動文化強市建設,全面打響“江南文化”品牌。截至2021年底,全市新增文化設施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到0.5平方米,較2012年底增幅100%;全市年均開展各類惠民展演展示活動超過7萬場次,惠及農村、社區群衆超過1000萬人次;高度重視人才培養,湧現出王芳、盛小雲、顧芗、張克勤等一批高層次文化人才,佳作頻出,其中,66個文藝項目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入選數量位居全國、全省前列……

誠然,在城市升級的背後,我們看到了文化的需求、文化的衍變和文化的進步。

非凡十年,蘇州以文化為根基,精磨利器;以活動為載體,搭台築夢;以人才為引擎,激發創新,打造向世界展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最美窗口”,使蘇州成為江南文化的核心叙述者、傳播者、引領者。

1

活動搭台,文化唱戲

打造蘇州人的“精神綠洲”

在蘇州,城市即文化,文化即生活。

姑蘇城的夜晚,微風徐來,優雅燈火亮起一方舞台上,大家雲集、弦音流轉;蘇州的大街小巷、地鐵、公交車站台、城市地标的戶外大屏,随處可見的江藝節“演出菜單”為大家奉上一場流動式的文化宴席,人們按需“點菜”,不知何時起,“下班鑽進劇院看戲”已經默認為蘇式夜生活的标配。

潤物耕心,當大大小小的藝文表演拉開序幕,劇院便成了蘇州人的精神綠洲,觸手可及。

深看喜迎二十大(深看喜迎二十大)1

△演員王洛勇接受采訪

這讓前來參加江藝節演出的著名演員、話劇《前哨》主演王洛勇感到一絲意外,演出前夕,當他漫步蘇州灣大劇院的湖畔,他看到,年輕人在劇院門口的台階上聊天,“他們讨論的不是明天吃什麼,而是關于電影,這讓我覺得很有意思,也可見蘇州的文化底蘊和文化氛圍。”

“結束十年北漂,來蘇州換一種活法”的80後網紅作家鄧安慶,也有同樣的感受。

兩個月前,第十二屆江蘇書展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圓滿收官。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蘇州以立足全國的高視野、大格局,使熱愛閱讀的文化氛圍在蘇州一城風行。

深看喜迎二十大(深看喜迎二十大)2

△江蘇書展現場

作為本屆書展的“新面孔”,鄧安慶非常興奮。書展内,人們熱火朝天“像買菜一樣”的購書景象,讓他感歎,“沒想到蘇州的閱讀氛圍如此濃厚,我感覺好像看到了出版業的希望!”

文化消費是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指标之一,更側面體現了城市居民的幸福感。據了解,第十二屆江蘇書展主分展場總銷售15536萬元,同比增加6273萬元,增幅67.7%。其中,蘇州主展場現場零售627萬元,全省各地實體書店分展場4655萬元,線上分展場6338萬元,館配、團購等3916萬元。

深看喜迎二十大(深看喜迎二十大)3

△第四屆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演出現場

江蘇曆來是文化大省,文化根基深厚、文化資源豐富、文化精英荟萃。12屆7次,蘇州何以屢站江蘇書展的C位? 這組數據,同樣是最客觀的解答。

誠然,中國蘇州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江蘇書展兩大文化會展品牌,僅是蘇州全面建設“江南文化”品牌的兩面縮影。

深看喜迎二十大(深看喜迎二十大)4

十年間,蘇州連續七年舉辦江蘇書展,連續舉辦四屆江南文化藝術·國際旅遊節,連續兩屆承辦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連續三年舉辦戲曲百戲(昆山)盛典,固定承辦三年一屆的中國昆劇藝術節、中國蘇州評彈藝術節,每兩年舉辦一屆蘇州市“文華獎”藝術展演季。全市年均開展各類惠民展演展示活動超過7萬場次,惠及農村、社區群衆超過1000萬人次。

以豐富的文藝活動,點亮群衆多彩生活。在蘇州獨有的“文化景觀”裡,我們看到,“江南文化”的符号日益亮眼,江南文化核心叙述者、傳播者和引領者的自信愈發堅定。

2

動态開發,活态保護

打造“城鄉10分鐘文化圈”

作為“緣水而生,得水而美,因水而盛”的典型水城,臨河枕水,是蘇式生活的典範。

秋高氣爽,沿着大運河蘇州段行走,你會看到,船來船往,晝夜不斷,古韻今風在這裡相互交融。2021年,随着“運河十景”之一浒墅關古鎮項目的簽約落地,短短一年,脫胎換骨,運河沿岸正在展開另一幅生動的時代畫卷。

深看喜迎二十大(深看喜迎二十大)5

△大有書院

青灰色的磚牆、拱形的沿廊、白色的羅馬柱,踏入浒墅關大碼頭,很難不被這座充滿複古氣息的建築所吸引。

走進這幢名為“大有書院”的建築内部,裝修風格時尚現代,人們在這裡喝着咖啡,看着書,十分悠閑。看蘇州記者了解到,去年年底開業後,“大有書院”人氣日漸高漲,趕上周末,店内更是座無虛席。

深看喜迎二十大(深看喜迎二十大)6

△原大有蠶種場辦公樓

回望百年,眼前的大有書院,正是圖中1926年設立的大有蠶種場辦公樓。1912年,蠶種場在浒墅關落址,得益于運河而繁榮昌盛,這裡是曾經不可一世的蠶桑“巨無霸”。

為讓曾經的蠶種場煥發新生,蘇州龍華文旅公司總經理蔡丹萍告訴記者,“在開發利用的同時,為了更好地保護它的曆史原貌,将其平移79.8米後,才來到了現在的位置。

深看喜迎二十大(深看喜迎二十大)7

△夜景鳥瞰浒墅關

從“蠶種場”到“新地标”,此時的“蠶種場”已經轉換了其養蠶的功能,變成觀光和餐飲兼備的新角色,重塑着運河畔的生活方式。

文化生活體驗的代入,文化生活場景的打造,讓浒墅關古鎮項目在獨具文化韻味的同時,還具有濃濃的生活氣息。這讓在街區對面開了20多年裁縫店的沈斌英感慨,“有文化,更有煙火氣,兒時記憶裡的大運河‘回來’了!”

而應對文化遺産空間的改造,蘇州也用實際行動诠釋着,改變不一定是大刀闊斧, 一個個“小碎步”也可以萬丈光芒。

深看喜迎二十大(深看喜迎二十大)8

△蘇州博物館西館,攝影/維生素

城市文化既是城市的靈魂,又體現在城市生活的“每一個細枝末節”中,其影響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視野從運河旁放眼到整個蘇州城,你會發現,穿街過巷,讓遊客慕名而來的園林、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場所,就在蘇州人“家門口的轉角處”。

深看喜迎二十大(深看喜迎二十大)9

截至2021年底,全市新增文化設施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在常住人口1284.8萬的蘇州,人均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到0.5平方米,較2012年底(0.25平方米)增加0.25平方米,增幅100%;公共圖書館人均藏書量2.8冊,人均接收文化場館服務5.52次,居全省首位。

2020年6月正式建成開館的吳文化博物館,是國内第一座全面展示吳地文化的綜合性博物館;2021年9月,坐落于獅山腳下的蘇州博物館西館正式亮相,“立江南,觀世界”,與古城區的本館遙相呼應。

深看喜迎二十大(深看喜迎二十大)10

△吳文化博物館,攝影/高志欣

園林、博物館、劇院……這些文化的“形狀”,被蘇州聚合打造成可聽、可看、可感的文旅空間,進而引發新的精神共鳴。如今生活在蘇州,若想在周末尋覓一處文化打卡地,人們常常會陷入“選擇困難症”,而這也是幸福的煩惱。

十年來,蘇州不斷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布局,打造“城鄉10分鐘文化圈”,全市現有市、區級公共圖書館12個(全部為國家一級館),圖書館分館858個,文化館11個(全部為國家一級館),基層綜合文化中心2021個,實現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

做活文化陣地,做足承載文化生活和文化資源的空間,在滿足百姓需求的同時,蘇州更通過文化帶動,加速為城市“圈粉引流”,引來遊人無數。

據了解,2012年蘇州全市實現旅遊總收入1376.24億元,到2021年這項數據已達到2294.4億元,增長約67%,為“率先建成文化強市”“建設世界旅遊目的地城市”打下了堅實基礎。

3

新老 “三朵花”,激活文藝的一池春水

助力蘇州聲音“揚帆出海”

一座城市的文化氣質,涵養着居住在此的人們,而人們也潤澤着這座城。

9月,2022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秋晚會“落戶”蘇州,CCTV-1、CCTV-3、CCTV-4(亞洲版、歐洲版、美洲版)、央視頻、央視網等新媒體平台、融媒體多終端及海外社交平台,面向全球同步播出。

從評彈、昆曲到蘇交,從流轉了百年的“經典之聲”到立足新時代的“蘇州新聲”,蘇州元素再次實力“出圈”,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深看喜迎二十大(深看喜迎二十大)11

△2022年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秋晚會

戲在人傳。海内外“霸屏”,“央視排面”的背後,新老藝術家們用日複一日的堅守,守護文化根脈,締造了蘇州2500年弦音不絕的傳奇。

時間回到十年前,和昆曲、蘇州評彈并稱為蘇州藝壇“三朵花”的蘇劇,傳承狀況并不樂觀,幾度瀕臨失傳。

讓蘇劇的保護與傳承有着落”,十幾年來,王芳為了這個心願,殚精竭慮、四處奔波。從2003年任全國人大代表開始,她每年都會提交相關的議案、建議。直到2016年,蘇州市蘇劇傳習保護中心正式成立,随後,《國鼎魂》作為中心成立後的第一部戲正式出道。

深看喜迎二十大(深看喜迎二十大)12

△蘇劇《國鼎魂》 王芳飾潘達于

戲裡,王芳飾演的“潘達于”繼承公公和丈夫遺志,曆經艱辛護住了“寶鼎”;戲外,王芳扛起“天下第一團”的擔子,守住了蘇劇之文脈。

從曾經的趨于沉寂到如今的蘇州之光,曆經22次修改的《國鼎魂》榮獲文華大獎,全國演出超過百場,并改編成為曆史上首部蘇劇戲曲電影

在王芳看來,“堅守戲曲舞台是責任”,蘇劇的火種能重新點燃,離不開政府的扶持、對人才培養的重視,更離不開院團的創新精神。“我相信,隻要不斷有好作品問世,就會有更多觀衆喜歡上蘇劇,愛上蘇劇。”

深看喜迎二十大(深看喜迎二十大)13

△蘇州交響樂團

傳承、開放與超越,是雙面蘇州一以貫之的文化性格。

在蘇州藝壇“百花齊放”的十年間,金雞湖畔,又湧現了競相開放的“新三朵花”——蘇州芭蕾舞團、蘇州交響樂團、蘇州民族管弦樂團。

他們當中,很多人都不是蘇州人,他們來自異國他鄉,卻因工作集聚蘇州,因文化愛上蘇州,他們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助力蘇州聲音“揚帆出海”。

深看喜迎二十大(深看喜迎二十大)14

十年間,蘇州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湧現出了王芳、盛小雲、顧芗、張克勤等一批高層次文化人才,創作出蘇劇《國鼎魂》、中篇彈詞《焦裕祿》等一批獲得包括“文華獎”、中國曲藝牡丹獎在内的文藝精品力作,連續三屆獲得“群星獎”,獲江蘇省“五星工程獎”數量連年位列全省第一,66個項目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入選數在全國、全省位居前列。

從“作品”走向“精品”,從“高原”邁向“高峰”,蘇州文藝人才乘勢而上,踏歌而行,用一部部響當當的上乘之作,講蘇州故事,交出了一份合格的新文藝答卷,将江南的文化藝術推向新的高峰,推向世界的舞台。

深看喜迎二十大(深看喜迎二十大)15

△蘇州網師園

十年來,蘇州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更加繁榮壯大,市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優質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持續提升,文化保護傳承成效彰顯,蘇州城市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下一步,蘇州将以“建成文化強市”為總體目标,全面打響“江南文化”品牌,持續提升蘇州文化軟實力,在全省乃至全國建成文化凝聚力和引領力強、文化事業和産業強、文化人才隊伍強的文化強市,譜寫向世界展示社會主義現代化“最美窗口”的文化篇章。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