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價值鍊分工時代,知識産權對于産業競争力的重要性尤為突出。“微笑曲線”衆所周知。憑借商标、專利等形式的知識産權,發達國家跨國公司往往得以占據上遊的高附加值環節。僅靠國内的制度規則并不足以将知識産權轉化成全球價值鍊分工下的貿易利得,采取各種措施要求貿易夥伴提高對知識産權的保護力度,是維護本國企業在外利益的必然要求。曆史上,美國曾對日本、韓國、中國台灣地區等發起過“301調查”,并在後續的談判中要求對方修改其當地的規則。其實質在于,高度發達的中間品國際貿易,使得構建貿易壁壘或采取自願出口限制等産業間或産品間分工時代常用的通過影響産品進出口環節平衡貿易利益的政策難以奏效,必須有更加直接的措施來對附加在知識産權之上的利益分配問題産生影響。在這樣的國際經貿環境下,中國要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實現發展動能轉換,也必須将知識産權放在關鍵位置,同時還應對其規則的設計與實施有更為細緻的考慮。
當前,全球化已經深入到研發環節,産業标準和技術專利成為決定國際競争話語權和價值鍊利益分配格局的主要方面。典型地,在移動通信領域,中國長期以來都要向國際專利“大咖”支付高額許可費。要突破其技術壟斷,除了利用國際産業标準形成中的投票規則,通過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為本國主導的技術标準争取更多的支持者以外,還必須積極搶占技術前沿,利用高新技術疊加式發展的特點提升自己的份額。雖然新技術發展需要以舊技術為基礎,仍可能離不開發達國家已經有的專利,但舊技術專利在最終産品中的占比會慢慢減小,發展中國家的技術趕超的機會就來自于不斷上升的新專利份額。在全球技術競争日益激烈的趨勢下,技術更新換代速度明顯加快,常常是一個技術标準的産業化還在推進,新标準的研發就已經開始。直接瞄準尖端領域,在充分學習吸收現有技術的基礎上,将創新活動融入最前沿領域的國際合作框架之中,形成專利許可交叉授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将更有助于中國在全球化技術創新體系中占據有利地位,從而避免被發達國家邊緣化而長期鎖定價值鍊低端環節。
要實現上述要求,就必須依據知識産權保護促進創新的作用機制,制定有針對性的規則和措施。知識産權保護創新的要求一旦擴展到國際貿易情境,就涉及國家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例如,在專利平行進口問題上,在知識産權國際交易中處于優勢的國家往往采取禁止态度來幫助企業獲得更大收益,而注重消費者利益的國家則大多允許這一做法來增強國内市場的競争性。目前,美國就采取了對知識産權人有利的“國内窮竭”理念。其含義是,如果知識産權人或被許可人在美國國外售出一件知識産品并取得了回報,那麼在這件産品上的權利也就随之終結,但在國外銷售的産品不适用這一規則。由此,美國企業可以制止在國外授權銷售的産品被重新進口,從而減少國内市場中的銷售競争。這樣的規則在美國國内确立了傾向于保護本國知識産權人利益的政策傾向,接下來的要求便是在更多的國家或地區範圍内推廣這一規則。
基于知識産權與技術發展、國家利益之間的關系考慮,筆者認為,中國應在未來促進國内産業升級與提升國際競争力的過程中注意以下要求。首先,對于當前已有法律框架下已經可以認定為知識産權侵權的行為,應當及時加以糾正。其次,應當科學評估不同規則對于中國的實際影響及動态變化,并以此為基礎調整、完善知識産權規則體系。需要根據國内産業技術發展的階段特征以及模式創新與運用中出現的新現象、新問題,織好、織牢知識産權保護的法網。第三,積極運用WTO多邊貿易争端解決機制的化解問題。中國應當充分利用WTO在專業解決貿易糾紛方面的優勢,争取在以《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協定》為主要依據的前提下處理與其他成員國之間知識産權糾紛。第四,發揮競争政策作用,為企業在知識産權領域營造更加公平的國内和國際競争環境。與各國競争執法機構相互配合,共同打擊知識産權濫用行為,能夠避免因專利許可中存在搭售、差别對待等行為而造成的競争秩序扭曲,幫助本國企業減輕運用國際專利過程中不合理的成本負擔。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财經戰略研究院)
(責任編輯:李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