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孟子名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名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22 20:26:39

孟子名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為什麼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孟子名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孟子名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為什麼說生于憂患)1

孟子名言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孟子為什麼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近日,再讀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篇短文,又有了新的感受。

這篇短文的原文是:《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先秦:孟子

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築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裡奚舉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後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後作;征于色發于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後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這篇短文不足二百字,卻說了一個很深奧的道理,那就是: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堕落。

我們把它翻譯成白話文是這樣的:舜從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說從築牆的勞作之中被起用,膠鬲從販魚賣鹽中被起用,管夷吾被從獄官手裡救出來并受到任用,孫叔敖從海濱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裡奚被從奴隸市場裡贖買回來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臨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饑餓之苦,以緻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擾亂其人業已開始的行動,這樣來使他的心靈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情堅忍起來,增加他所不具備的能力。

人常常犯錯,這樣以後才能改正;内心憂困,思想阻塞,然後才能奮起;心緒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後才能被人了解。一個國家,在内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王的賢士,在外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就常常會有覆滅的危險。

這樣,就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滅亡的道理了。

這篇短文給筆者的新的感受是:

一是孟子作為儒學大咖,繼承了孔子的衣缽,提出了“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高論,但不是闊談。這個立論高遠,見解卓越,道常人所不能道,而且論證明晰,邏輯嚴謹,經過近千年的實踐證明,有不容置辯的說服力。

二是說古往今來,所有成大事者,一定要經曆許多艱難困苦的磨煉,隻有經曆艱難困苦,經風雨,見世面,隻有在命運的挫折,身心的磨難中成長起來,才能鍛煉意志,增長才幹,擔當大任,這也是人的求生法則。

三是人生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有錯不改,一條道走到黑,俗話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知錯能改,才能不斷前進。

所以這個道理也應證了孟子的理論,那就是:知道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樂足以使人堕落!

2020年3月25日于艾墨軒

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