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中考優秀作文賞析文字

中考優秀作文賞析文字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1 20:28:29

鄒仕澤

中考優秀作文賞析文字(中考模拟話題作文)1

【模拟金題】

有一首我們大家都很熟悉的歌,它的歌詞中有這樣幾句:

“我始終帶着你愛的微笑/一路上尋找我遺失的美好/不小心當淚滑過嘴角/就用你握過的手抹掉/再多的風景也從不停靠/隻一心尋找我遺失的美好/有的人說不清哪裡好/但就是誰都替代不了。”

是的,在我們的一生中,有很多東西都隻有當我們哪一天失去了,才開始後悔,才開始認真思考它的價值,于是就常常留下難以彌補的遺憾和傷痛。請以“遺失的美好”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要求: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②題目自拟;③書寫工整且不少于600字。

【寫作導引】

這個話題意在考察中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的意識和習慣,培養他們珍惜一切有價值事物的良好品德,包含兩個重點:“遺失”和“美好”。遺失即丢失或失去,也可以是被遺忘被忽略。而“美好”這裡既可以是名詞,也可以是形容詞。作名詞時指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可以是具體的東西,也可以是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親情、友情、誠信、正義、勇敢、頑強、良好的習慣以及優秀的傳統等等;作形容詞時則指遺失所産生的重要意義或積極影響。

鑒于此,本題可以有以下兩種寫作思路:

一是交代清楚這東西有何重要的價值,我們現在為什麼遺失了,失去後給我們帶來了怎樣的重大損失。然後可以推而廣之,我們是否還有其他類似的“遺失”。這樣,文章才可能不局限于題目本身,也才能引起讀者的深刻反思,從而具有較強的社會價值。寫作時,同學們一定要盡量避免“就事論事”,人為限定題材的範圍,但同時也要避免信馬由缰,以至于過大過寬不好掌控。最好的做法是緊密聯系自己的社會經驗、人生體驗,從自己認知最熟悉理解最深刻的方面來構思立意。

二是可以獨辟蹊徑,因為在有些時候,必要的“遺失”又是不可避免的,但“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樣的“遺失”卻對我們的社會我們的生活産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具有推動曆史進步、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所以,挖掘這種積極的影響也可以成為我們作文構思的一條重要路子。

【文題延伸】

珍惜、保護、價值、貢獻……

中考優秀作文賞析文字(中考模拟話題作文)2

【佳作示例】

中秋·月

◎唐曉琬

月到中秋分外明。

好像從小都被告知,中秋的月亮很美很美;好像從小都被告知,中秋是要賞那圓圓的明亮的月。但,好像也是從小開始,就隻在腦海中殘存了賞月一詞,卻從未賞過月。

小的時候,常聽大人們說,中秋的月亮很圓很圓,很亮很亮,像一塊大大的月餅,像一把亮亮的銅鏡,像一個圓圓的白玉盤,就那樣懸浮在天上,人們以觀衆的身份仰望着它,把自己的思念寄托在那輪月亮上,希望它能将自己的那份感情寄到所念之人的心中。

月亮曾經是多少人寄托思情的形象代言,不知承擔了多少難以複加的情感。可是時過境遷,而今時代不同了,人們有了QQ、MSN、E-mail……随時随地都可以聊天,視頻,誰還會關注天上那輪孤零零的月呢?于是,中秋賞月,就無可更改地成了印象中的“傳統”。

于是,突然覺得有些可惜,想再次找回那兩人共賞一月時的感覺。便打電話給外地的同學,當說道想要和她一起賞月之時,她卻說,那裡正下大雨根本看不到月亮。我下意識地一擡頭,卻發現天空是暗紅色的——我們這也沒有月亮。哦,昨天下了一場暴雨,今天也有些雨,哪兒會有月亮呢?

中秋之夜卻無月可賞,真悲劇,我不禁一絲苦笑。

打開電腦,一時興起,想知道全國有多少人在賞月,于是在貼吧中發了個帖子——中秋佳節,是否依舊賞月?

不一會兒,便有了許多回複,一一翻看下來,發現大家都沒賞月,有的是因為無月可賞,有的卻認為賞月沒有意義,還有的是因為無心賞月。

我有些詫異,在這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早已是千裡有緣無線牽,人們要想見面聊天,根本就沒有任何難事。這時提賞月自然好像有些多餘——在全城的電磁波中,有誰還會在意天上那輪冰涼冷清的孤月呢?

走到陽台前,擡頭望望天空,依舊一片灰蒙,難道月亮是因無人賞及而傷心地離開了?這不禁讓我有些神傷:時代發展了,可很多美好的東西也被我們丢失了,包括天上那輪多情溫柔的月亮。

中國是有着五千年悠久曆史的國家,傳承下來的優秀文化數不勝數,可如今,人們還真正記得并傳承的又有多少?從古老的祭祀到這裡所說的賞月,看似可有可無,但它們卻都是一種精神信仰,一種文化接力。我們遺失的東西太多太多,何止是賞月?此刻我們是因天氣原因賞不到月亮,不可惜,可惜的是真正有月亮時我們卻忘了品味啊,品味那一番前人留下的獨特意境,品味那千年不衰的濃情歲月。

還記得那首經典名詞嗎: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低吟着這些句子時,你是否,還能感受到那濃濃的深情呢?

【評點】

“月”是中國文化領域中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因為具體的時代背景和條件限制,古時人們無法抒解遠距離親友的相思苦痛,于是就營造出了一個溫潤多情的“月亮”來替人們傳情達意。經過曆代文人墨客的不斷渲染和加工,尤其是中秋節的習俗形成之後,月的形象就更完美,承載就更厚重了。但當時光來到21世紀的今天,随着科技的發展、通訊工具的進步,距離已不再是困擾人們的問題,于是,原來那多情的“月”也就漸漸失去了它原有的承載,被人們悄悄忽略了。

作者善于觀察和思考,她能敏銳地捕捉到這一現象,看得出,這是一個很有思想很有主見而且很重感情的孩子。對比法開頭可以很快将讀者帶進主題;緊扣現實、很生活化的主體部分則具體地展現了人們對傳統習俗的無情抛棄;在文章的最後,作者不為題目所限,巧妙延伸到社會的許多方面,不僅顯示了作者對社會對生活的關注,也使得文章的主題得到了拓展和升華,而且提問式結尾更能激起人們情感的共鳴,引起人們的深思。字裡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人們抛棄優秀傳統的憂傷,顯示了她對民族優秀傳統的一片深情。

中考優秀作文賞析文字(中考模拟話題作文)3

更多實用内容請點擊文末鍊接“了解更多”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