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不相信命運,因為我從來沒有幸運過。
喝可樂中了”再來一瓶”,算是我運氣最好的一次了,所以我一直笃定一句話:自助者天助。
人倒黴的時候,你會發現,靠山山倒,靠海海幹,最後解決問題,依然還得是自己。
所以有時候我就想,一無所有的人,或許才是最有希望的。
因為沒有傘,下雨天你就必須得努力奔跑。
因為沒有人可以依靠,所以你必須得去獨立,隻有這樣,你才不會冷到、餓到。最重要的是,你所得到的一切,都是靠自己雙手掙來的。行走在世上,孤獨是免不了的,有時候,你必須自己去撐過那段最艱難的時刻。也許陌生人會給你同情,朋友們會給你安慰,但心暖過後,還是得去面對現實。面對那些突如其來的磨難,與從不間斷的考驗。生活就是問題疊着問題,等把所有問題解決完了,自己也就老了。
我們跌跌撞撞的長大了,組建了家庭,也有了孩子。看着孩子的笑臉,又可曾記起曾經的自己?
那些經受風吹雨打的孩子們
14日,安徽巢湖,一男子虐待毆打一嬰兒視頻引網友關注。視頻中,一女子與大概不足一歲的嬰兒正在餐桌前吃飯,一名疑似該小孩父親的男子咒罵着走到餐桌旁,對嬰兒大力掌掴,又将嬰兒壓至整個身體後仰,雙手捂住嬰兒口鼻,後掐住脖子。16日,巢湖市公安局稱,已接相關報警,人已抓到,案件進一步調查中。中間嬰兒臉被憋得通紅并一直哭鬧。甚至當母親拿起電話想要撥打求助時,男子還想要捂住嬰兒的口鼻,其中嬰兒臉已經被憋得發紫,中間甚至一度休克。
據悉,這是嬰兒的親生父親。
很多網友看到的時候都覺得實在是心痛,這麼小的孩子,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就這樣被欺淩,還是被自己的親生父親,童年陰影可能要伴随他的一生了。
在有限的時間裡,去做孩子的“傘”
對于那些沒有傘的孩子,沒有迎接困難的保障,沒有良好的優勢,在面對大雨的沖刷時,任憑風吹雨打,父母與孩子的不對等的關系,讓父母有優勢資源,有話語權,如果父母焦慮,就會拼命地給孩子施加他認為對的,必須馬上要做的事情,就會使得孩子做很多無用的努力,消耗孩子的精力,導緻孩子承受無窮多的痛苦,最終教育也将走向失敗。
父母總覺得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控制所有的進展,這是錯誤的。孩子最終走向他自己的命運,是不受任何人控制的,人為的幹擾,隻是讓整個進程曲折而已。
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是:
1)給他提供基本的物質保障。
讓他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這些隻是功能的要求。讓他在風雨交加的夜晚有個溫暖的港灣,讓他出門在外時有個歸去的地方。
2)幫助孩子認識他自己,他的優勢,劣勢,情緒,性格,擅長,做一個能夠承接的住孩子的父母。
知子莫若父,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沒有人會比父母更早的認識和了解孩子,父母更多地是要幫助孩子一起認識他自己。認識自己,可能很多父母都沒有這個概念吧。“認識自己”是希臘神廟上的一句名言。人的終極快樂,來自于認識自己,并接受自己。
父母與孩子相處18年,在過程中,要給與孩子機會,讓他去認識自己,給他機會,讓他試錯,做他背後的支撐。讓他試錯,不是打倒他,是讓他通過實踐,建立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3)搭建正确的價值觀體系,不過多幹預孩子的選擇。
“為什麼我讓他做什麼他都不聽?總是和我對着幹!”
這也許是我們最常見的家長的無奈申訴,爸爸媽媽們更羨慕 “别人家的孩子“ 聽話,懂事,乖!這就是“放縱型”或“包辦型”家長在家庭氛圍中常常執行雙重标準的結果。一個不聽話的孩子映射的可能就是一對“不聽話”的父母。“隻手遮天”的父母權利高高在上,把孩子無奈的被動接受當作“懂事”的表現。
其實可以在家庭中制定一個可以約束所有成員的規則,取消雙重标準,要求孩子離開電視做作業的時候,把電視關閉,放棄心愛的韓劇,拿起書本,或者選擇其他安靜的方式做自己的事情,讓孩子感受到家庭中“各司其職”的運轉着,既不是爸爸媽媽圍着自己轉,也不是爸媽放手不管我。為孩子在家庭中制造責任和角色,從心裡層面解放孩子的壓迫,家庭中并不是隻有“爸媽說的算”。在一定的範圍内對孩子放手,在家庭中實行“承包責任制”,孩子可以負責一盆花,一個房間的衛生,一個家庭闆報的設計等等,找到責任感,感受家庭平等的氛圍,從小事中尋找榮譽感。
而價值觀體系的正确建立,是孩子教育尤為重要的一點,而這一點,我們的教育越來越少了。當然,這一點,很多孩子是通過父母的背影效應來學,父母怎麼做,孩子怎麼學。這就要求父母自己要做的正。善良,是最好的品德,與人為善,就會交更多的朋友,少更多的敵人,你在世界更容易生存。
4)請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
每個人生來的性格是不同的,孩子也有孩子的喜好和習慣,父母不應把自己的喜好和選擇強加在孩子身上,有些喜好和天分是與生俱來的,在規則内,我們要尊重孩子的意願,不拿同一個标準來要求孩子。
4、家庭更多的是給孩子帶來愛,愛怎麼表現出來?最好的方式是做她的支撐,而不是折斷他的翅膀。
他受挫了,給他鼓勵。小孩最終的成長,包括了德,智,體,藝,心靈的培養,我們不要隻看重智的培養,而忽視了德的培養。厚德載物,自強不息。終其一生,孩子最終的命運來自于他的德行,這個最底層的最底層的基礎。智,就是學習。體,讓他身體健康,是個人存在的實體基礎,是100000中的“1”。
藝和心靈,則是讓他最終幸福的途徑。追求成績,固然沒有錯,但過度強化智,而忽視其他,可能就會配合出偏執、叛逆的孩子。
父母是孩子出生後第一次建立的親密關系者,關乎着孩子以後的身心健康發展,對以後孩子的成長、社交、家庭等各個方面都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希望長大了的我們可以做孩子的傘,為孩子撐起一片天空。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