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樹是一個很浪漫的故事?風吹梧桐葉,一片深情給了誰?淺說梧桐樹的美,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梧桐樹是一個很浪漫的故事?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風吹梧桐葉,一片深情給了誰?淺說梧桐樹的美
關于梧桐有很多典故和傳說,我國古代就有梧桐能招緻祥鳥鳳凰的說法,良禽擇木而栖,為何鳳凰非梧桐不栖?不僅如此,一葉知秋裡的葉也是梧桐,天下樹有這麼多,為何偏偏選擇梧桐成了秋天的使者呢? 他吸引着無數的文人墨客為他寫下詩詞歌賦。那麼,梧桐樹究竟是棵怎樣的樹,為何能擁有如此多顯赫的身份,他的名氣究竟從何而來?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梧桐樹的文化世界。
初識梧桐樹梧桐(拉丁學名:Firmiana platanifolia (L. f.) Marsili),有青桐、碧梧、青玉、庭梧之名稱,錦葵目梧桐屬,屬于樹的一種,是一種落葉大喬木。樹,是木本植物的總稱,一般将高大的喬木稱為樹。梧桐就是梧桐樹,其生長期可長達百年以上。梧桐就是梧桐樹,其生長期可長達百年以上。梧桐樹,光看名字就很詩意,即可寫做梧桐也可寫做桐樹,無論怎樣拆解,默念時都很朗朗上口。三字皆木,郁郁蔥蔥,仿佛可以看見寬大的梧桐樹葉向着天空舒展開來。有着寬闊而碧綠的葉子的梧桐樹,其葉濃密,掌狀,裂缺如花,葉柄細長。樹幹筆直高挑,樹皮青綠光滑,平滑翠綠,灰白的紋理讓美麗的樹皮更顯質感。從葉到枝再到杆,一片蔥郁,顯得清雅潔淨。開花時,雌雄同株,花小,淡黃綠色,圓錐花序頂生,盛開時顯得鮮豔而明亮。梧桐樹的美,一年四季皆可觀賞,并且,你會也驚異于他四季的美。
春天時,一棵棵高大粗壯的梧桐樹紛紛吐露新芽,直到枝條上挂滿了綠葉,樹木間,不時有小鳥唧唧咋咋的叫着,穿梭在樹幹之間。夏天,梧桐樹葉翠枝青、亭亭玉立。“一株青玉立,千葉綠雲委”。陽光下一棵棵團扇大的葉片密密層層挂滿枝頭,華蓋如傘,郁郁蔥蔥,綠葉成蔭,濃蔭蔽日,他們枝與枝相牽,葉與葉摩肩,一排排挺立在人行道上,構築成一道綠蔭長廊。秋天的梧桐樹葉由綠變黃、開始随風飄落,一陣秋風吹來,數不清的枯葉沙沙的飄逸有緻,葉随風起,葉随風旋,似一隻隻枯葉蝶在舞蹈,打着旋兒,最後灑滿一地。冬天,梧桐樹枝頭漸漸虛空,一片葉子也不留,隻剩下孤零零、光秃秃的枝幹了,寒枝向着天空舒展開來,似乎想要接住一片冬日暖陽。
梧桐樹,四季分明,是一種優美的觀賞植物,“梧桐樹,一葉堕秋風,一葉委秋露。明年二月新葉生,還在今年葉飛處......” ,他點綴于庭園、宅前,舒朗清逸,是庭園綠化觀賞樹,也常種植作為行道樹。梧桐樹不僅具有觀賞價值,他還具有使用價值,相傳那些質地考究的古琴皆用梧桐木制作而成,并且梧桐周身都是寶,梧桐子,梧桐花,梧桐根,梧桐葉都是解毒祛濕良藥。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梧桐作為一棵樹,不僅具有久遠的自然生命屬性,而且還是常見的植物意象之一,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具有深厚的社會文化屬性和豐富的文學審美屬性。
梧桐身形高大,碧葉青杆,郁郁蔥蔥,濃蔭蔽日,不僅外形美,而且每天沐浴在朝陽下成長,為人們遮蔽夏日的烈日,帶來涼爽。因此、在古詩中有美好品格之意。如:“鳳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詩經·大雅·卷阿》)。”詩人在這裡用鳳凰和鳴,歌聲飄飛山崗;梧桐瘋長,身披燦爛朝陽來象征品格的高潔美好。傳說中的鳳凰不栖他木,隻擇梧桐而栖,良禽擇木而栖,梧桐能招鳳凰,鳳凰非梧桐不栖的說法,在莊子《秋水》一篇中就有類似描述,稱鳳凰的雛鳥“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因此,自古梧桐就跟鳳凰結緣,成為神鳥栖息的高潔之樹。梧桐不僅有氣勢,也是祥瑞。
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寄寓着一種美好的生活願望,寄托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人們視梧桐為吉祥、祥瑞的象征,是一種祥瑞之樹,無論是民間還是官方都愛栽植梧桐,他也是我國有詩文記載的最早的著名樹種之一。在先秦之前《詩經》中有一首詩寫道:“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菶菶萋萋,雍雍喈喈。”,這也是梧桐引鳳凰傳說的最早來曆。春秋時吳王夫差建梧桐園,并于園中種植梧桐樹,梁任防《述異記》有載:“梧桐園在吳宮,本吳王夫差舊園也,一名琴川。”到了漢代,梧桐樹被植于皇家宮苑。晉時期,種植梧桐樹開始增多,人們将其種在庭院之中,用作遮陰避暑。而大規模種植梧桐樹則是前秦王苻堅時期。到唐代,在庭院、田間道旁,種植梧桐樹已經較為普遍了。而明代所建的蘇州著名私家園林拙政園有“梧竹幽居亭”景點,旁植梧桐、翠竹尤為出名,如今梧桐已成古木。至于新疆和田地區梧桐樹王的神話傳說, 更是充滿神秘色彩,激起着人們親睹該樹的欲望。在古代傳說中,鳳凰被譽為“鳥中之王”,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梧桐是一種高貴的樹木,被譽為“樹中之王”,“鳥中之王”與“樹中之王”,千百年來,聲譽鵲起,經久不衰。
梧桐樹一葉落,天下皆知秋梧桐樹不僅能招引金鳳凰,他還能知時知令,“知閏”、“知秋”。成語“一葉知秋”的典故,出自西漢《淮南子.說山訓》:“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将暮。”這個葉,說的其實就是梧桐葉。“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山中的僧人不知道怎麼算日期,僧人們通過樹葉的凋落能知道秋天來了。
怎麼梧桐葉落而知秋,為何不是楓葉落、柳葉落、桂葉落,為什麼讓梧桐葉獨攬秋色,向人們報告秋天的消息呢?這是因為在古人眼裡,梧桐是有靈性的草木,被視為聖王和先知,所以當他落下第一枚葉子後,人間草木紛紛以枯枝、謝花、落葉,報告人間秋天的消息。其實“梧桐一葉落,天下皆知秋”,既富詩意,也是有科學依據的,按照科學的說法是因為梧桐葉易落,梧桐葉大易受風,葉柄甚長,葉柄與樹枝連接不很結實,就好像是粘上去的,風一吹,樹葉極易脫落。不過梧桐落葉雖早,但不是很快就落盡,等到梧桐大批落葉,那已是深秋的事了,那時樹葉已幹,梧桐籽已熟,往往是一夜大風,第二天起來一看滿地桐葉, 樹上是一片也不剩了。
梧桐遇細雨,點滴成秋聲一葉知秋的梧桐,不僅做了秋天的使者,而且似乎還特别得到雨的垂青,并賦予他更多的詩情畫意。梧桐樹與榆樹、槐樹、楊樹和椿樹等樹種相比,他樹幹高大,葉子寬闊,雨滴落上去有回聲,有韻律,有節奏。雖芭蕉也是大闊葉植物,但芭蕉生長在南方,生活在北方的詞人們并不常見,也就不常應用。又因梧桐能寫作桐、梧桐和梧桐樹,他們可以單獨成字、句,靈活出現在詞牌詞裡。因此,梧桐和細雨受到詩詞作者青睐并常常應用于詩詞裡,成為詩詞裡一美妙意境。
風吹落葉,雨滴梧桐,在中國的古詩詞中,梧桐細雨總是能帶給人們更多細膩的情思,常用來表達秋季的寂寥,及作者孤獨憂愁、離情别緒……
比如,“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南唐後主李煜所作此詞,就描寫了孤身登樓的身影,揭示了内心深處隐寓的孤寂與凄婉。
白居易在《長恨歌》中關于對梧桐的描寫:“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春風桃李與秋雨梧桐,昔日的盛況和眼前的凄涼作對比,描寫了唐明皇因安史之亂失去了楊貴妃後的凄涼境況。
宋詞裡也有關梧桐樹的篇目不少。像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溫庭筠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等等。
入秋季節,風吹梧桐,黃色寬大的梧桐樹葉自高枝飄落,細雨落在梧桐葉上,梧桐樹上的潇潇秋雨,也更容易激起無盡的愁緒。風聲雨聲,情景交融,構成一種孤獨寂寥、蒼涼清冷的意境,表達了濃濃的秋意和愁緒。
另外,梧桐樹也寓意着忠貞愛情,古代傳說梧是雄樹,桐是雌樹,梧桐同長同老,相互依偎,根深葉茂,枝幹挺拔,在詩人的筆下,成了忠貞愛情的象征。
梧桐樹裡隐藏的美古時,人們種植梧桐,以期引來鳳凰,文人墨客無不以梧桐為話題,抒發情感。可惜,當今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們窗前已很少有這高大的梧桐樹,高樓大廈林立的居住小區也缺少這種稀有的樹種,除了水泥堆砌的石牆,參天大樹少之又少。如今,鳳凰已不見,古琴人少彈。人們也不需要用一葉來知秋,天氣預報已把天氣的變化、季節的輪換、早幾天甚至幾十天通過衛星圖、科學的預策出來了。至于窗前聆聽梧桐與細雨的聲音,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面前似乎也是變得那樣的奢侈……
關于梧桐樹的傳說似乎已漸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成為過往,隻有這清高的梧桐還生活在這個塵世間,隻是偶爾被無意中提起才恍惚記得。離開了這些光環,梧桐樹依舊還是梧桐樹,他和幾千年前的他并沒有甚麼不同。在被賦于神話被追随的年代,梧桐樹綠着,他從不用花的語言來表達,在綠蔭掩映下,開的花朵總是小小的。在被逐漸淡忘和忽略的現代,梧桐樹依舊綠着,灑下綠蔭,小小花朵的芳香也并不因此而減少一份。盛夏裡,用茂密的綠葉和天空說話,秋風起時,看夕陽西下,葉随風旋從不害怕。春去秋來,時光流逝裡,梧桐樹以一棵樹的姿勢,不低調、也不張揚,而是始終如一的不卑不亢、沉默的生長着、默默的付出着,禅釋着萬物生長的秘密,揭示着順其自然的道理,這也許比起招引金鳳凰、一葉知秋、細雨綿綿,更堅定和執着。假如這世上真有鳳凰,我想他也必定會選擇梧桐而栖,因為隻有梧桐這樣寬大的葉才能承載四季的變遷,無論是陽光還是細雨、風起還是風止,隻有梧桐這樣寬大的葉才能守着一顆本真的心,順其自然、淡定從容……
秋天了,讓我們去撿拾起一片落葉,在那葉片上有時光的痕迹。風起時,讓我們去看一棵樹,那是他在随風起舞,散落着滿天記憶碎片。那裡有一種悲壯,更有着一種美。在這時光裡,也許你能讀出些甚麼,但寂寞梧桐樹不會說話,他與我們似乎隔得那樣遠,又是那樣親、那樣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