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糜爛曾經是一個困擾了很多女性的一個疾病。去做體檢,幾乎是十有八九會被診斷為宮頸糜爛。
100多年前,當醫生觀察到女性的宮頸顔色發紅的時候,因為覺得看着像皮膚濕疹樣的糜爛,就把這一現象叫作了“宮頸糜爛”。“糜爛”一詞聽上去很可怕,它和宮頸癌有關系嗎?得了“宮頸糜爛”會有問題嗎?要不要治呢?
1、“宮頸糜爛”正确叫法應該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不是那裡真的“糜爛了”,而是由于受到激素的影響,顯得那裡顔色發紅。
2、宮頸糜爛不是宮頸癌,可能隻是發炎了。宮頸那裡偶爾發生炎症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隻要對某些特别的不适症狀進行對症處理就好。
3、預防宮頸癌,還是需要打HPV疫苗。
4、如果實在擔心,請找靠譜專業的醫生咨詢,不建議在網上“求醫問藥”,畢竟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
左邊是正常的宮頸,右邊是出現“宮頸糜爛”,顔色發紅的宮頸。為了不吓到大家我就不放照片了,給個示意圖你們感受一下。
所以說,宮頸糜爛就是由激素引起的,是一個正常的生理現象。很多小女嬰剛一出生就有“宮頸糜爛”的現象,可剛出生的孩子哪裡會有宮頸損傷呢,那其實就是受到了母親懷孕時體内激素水平增高的影響,離開母體以後,女嬰的這種“糜爛”也就自然消退了。此外,絕經的女性也不存在宮頸糜爛。這更說明了是激素變化造成的宮頸糜爛。
現在醫學界已經不再使用“宮頸糜爛”這個容易引起誤解的詞,而改用專業的“宮頸柱狀上皮異位”。
宮頸糜爛≠宮頸癌
既然不是真的發生糜爛,那它需要治療嗎?
傳統教科書上認為,宮頸糜爛是一定要進行治療的,因為宮頸糜爛意味着宮頸炎症的存在,而長期的炎症刺激會給女性帶來很多危害,可能引起不孕,甚至宮頸癌。傳統教科書的解釋說,宮頸糜爛在自身修複的過程中,有可能增加上皮異型增生的機會,因此宮頸糜爛可以說是宮頸癌發生的一種内在基礎。
因此,過去的醫生總是會用藥物、微波、激光或者冷凍等各種方法,破壞糜爛面的柱狀上皮,使其壞死、脫落,以便于長出新的鱗狀上皮。對于生過孩子的女性則常常采用錐切,就是在宮頸的部位像削蘋果那樣削掉一層。
然而問題在于,宮頸糜爛等同于宮頸癌嗎?
絕對不是。宮頸糜爛和宮頸癌之間的關系,就在于宮頸癌發生的主要原因是HPV(人乳頭狀病毒)感染,而宮頸的鱗柱上皮交界處正是最容易受到HPV感染的地方。因此,HPV感染是聯系宮頸糜爛和宮頸癌的橋梁。
如果在沒有HPV感染的情況下,把針對宮頸癌的治療方法用在治療宮頸糜爛上,就屬于過度醫療,是完全錯誤的。
無需特别治療
按照目前的醫學概念,“宮頸糜爛”隻是一個症狀學描述,而不是一個臨床診斷,醫生所要做的是根據這個症狀來判斷它究竟是與宮頸病變有關,還是隻是由于激素變化導緻的。
對于後者,醫生會通過詢問月經周期來判斷,完全不需治療;而如果是前者,則需要做宮頸細胞學檢查,檢查是否有炎症、癌前病變等等,若發現問題,再做組織學診斷,确認問題的嚴重程度。
同時,針對HPV的病毒學檢查也是一定要做的。如果僅僅是炎症引起,那不用大驚小怪,因為就像鼻炎、咽炎一樣,宮頸那裡偶爾發生炎症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隻要對某些特别的不适症狀進行對症處理就好。
總之,别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