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醫小護 作者:龍華醫院中醫預防保健科 方泓 主任
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飲食不健康,缺乏科學鍛煉,大家都把反複感冒、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代謝紊亂以及腫瘤等疾病歸罪于自己體内有毒,排毒不暢。這種理論對嗎?讓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毒的曆史淵源。
《說文解字》說:“毒,厚也,害人之草”。《廣雅·釋诂》說:“毒,猶惡也”。毒在《黃帝内經》中有三種含義:一是指有副作用的藥物,《素問·五常政大論》曰:“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因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中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二是指有毒的緻病物質,如蛇毒。三是指緻病的病邪,《素問·五常政大論》中已列出“寒毒”、“濕毒”、“熱毒”、“清毒”、“燥毒”之毒邪名稱。王冰注釋《内經》時說:“夫毒者,皆五行标盛暴烈之氣所為也。所以毒的範疇大緻有這些。
現代中醫專家如姜良铎認為,毒邪是指緻病力較強、引起的病證較嚴重的病邪。分為外毒與内生毒邪。凡是對機體有不利影響的因素,無論這種因素來源于外界或體内統稱為毒。以人體為界,來源于身體之外的有害于身體健康的物質,歸于外來之毒範疇。如外感六淫之風、寒、暑、濕、燥、火等,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大氣污染,農藥、化肥對食品的污染,均為外來之毒。來源于體内的有害健康的物質歸于内生之毒的範疇。
内生之毒來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指機體在代謝過程中産生的各種代謝廢物,由于其在生命過程中無時無刻不在産生,因此是内生之毒的主要來源,也是機體排毒系統功能紊亂時存留體内危害人體健康的主要因素;
二是指那些本為人體正常所需的生理物質,由于代謝障礙超出其生理需要量而轉化為緻病物質成毒,如血糖、血脂過高;
三是指本為生理性物質由于改變了其所應存在的部位也成為一種毒,如胃液是人體正常的消化液,當進入腹腔引起腹膜炎時,也歸于内生之毒。
其次,我們也需要了解毒邪緻病的機理。疾病的發生發展與“毒”在體内存在與否有直接關系。毒存體内對人體的危害,就是破壞了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态,使之轉化為陰陽失調狀态。根據存于體内之毒的性質、數量以及機體的功能狀态決定了疾病的輕重緩急。
對于外來之毒,盡量躲避;對于内生之毒,則要科學解毒。要辨别内生之毒出自何處,科學解毒。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很多慢病标志物與癌症發生的有關,除了血壓和慢性肺部疾病,總膽固醇、心率、空腹血糖、蛋白尿、尿酸、腎小球濾過率都與癌症發生的風險相關。這些慢病标志物也屬于内生之毒。科學家研究發現,體内膽固醇水平升高,會增強小腸幹細胞的繁殖能力,進一步加速腫瘤的形成。
科學的解毒方法來自于
1.适當的體育鍛煉,保證每天運動15分鐘。選擇适合自己的運動方法,可以降低癌症發病風險和慢病死亡風險;
2.減少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煙、飲酒、不健康的飲食、無規律的作息時間等,建議控制體重,調整飲食習慣等;
3.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降低各項慢病标志物的危害,定期随訪;
4.調整自我偏頗的體質,糾正機體的免疫失衡。借助祖國中醫藥寶庫,通過中醫師的正确指導,借助于中醫治未病幹預方法,達到“正氣存内,邪不可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