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1968年的端午節是哪天

1968年的端午節是哪天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6 09:11:57

在農曆之中,每個月的重日都是比較重要的節日,正月初一是春節,二月二龍擡頭,三月三上巳節,五月五日端午節,六月六“天贶節”,七月七是七夕,九月九日重陽節,十月十日十成節,那麼八月初八是什麼節日呢?俗話說:“發不發,就看八月八”,八月初八有啥說法?

1968年的端午節是哪天(發不發就看八月八)1

八月初八的含義

在四季之中,春季屬木為少陽,夏季屬火為老陽,秋季屬金為少陰,冬季屬水為老陰。先天之數“一二三四五”,陽數之和為九,陰數之和為六,所以九為老陽,是陽氣上升的頂點,對應夏季之火。六為老陰,是陰氣收斂的極點,對應冬季之水。

陽氣的增強過程是不斷上升和發散的,而陰氣的增強過程是不斷收斂和下沉的。六之上為八,九之下為七,因此七為少陽,對應春季,八為少陰,對應秋季。所以《易經》說:“春其數七,夏其數九,秋其數八,冬其數六”。

那麼從七到九,就是從春季到夏季,是陽氣上升的過程,也就是從少陽上升為老陽。從八到六,就是從秋季到冬季,是陰氣下沉的過程,也就是從少陰變為老陰的過程。所以說“七上八下”,七為陽氣上升的開始,八為陰氣下沉的開始。

1968年的端午節是哪天(發不發就看八月八)2

從九到八,就是從夏季到秋季,是老陽生少陰的過程。從六到七,就是從冬季到夏季,為老陰生少陽的過程。所以八為陽生陰的轉折點,七為陰生陽的轉折點,從陰到陽也就是從地下到地上,因此七為複生之數,七月就是祭祖的月份。

九為“老陽”,九月九日就為“重陽節”,老陽相逢而生陰,所以重陽節登高插茱萸,是一種“躲避”的習俗。六為老陰,六月六日就為“重陰節”,老陰就是老女人,所以六月六要回家看望丈母娘。俗話說:“六月六,九月九,娘家走一走”,六月六看望丈母娘,九月九看望老丈人。

1968年的端午節是哪天(發不發就看八月八)3

七為少陽,是陽氣上升的起點,為老陰生少陽的轉折點,所以七月七日為“少陽節”,也就是年輕男子祭祖的節日。八為少陰,八月初八為“少陰節”,少陰就是秋季的金氣,同時也是少女,是陰氣下沉的起點,因此在民間習俗中,八月八日是瑤池會,也就是年輕女人的節日。

古人認為,每一個重日都是天地交感,天人相通的日子,因此人們大多在重日進行祭祀和祈福活動。久而久之,重日就演變成了各種節日。

1968年的端午節是哪天(發不發就看八月八)4

八月初八有啥講究?

八為少陰,少陰也就是秋季的金氣,所以八月八日少陰相逢,也就是金氣相逢。其實這個日子原本是酉月酉日,是金氣強旺之時。那麼少陰見少陰,就加強了金氣,金氣的增強也就意味着冬水的出現,也就是壬水出現了。

八月初八少陰相逢,也就是金氣相逢,金氣相逢則生雨,所以八月八日就是下雨的日子,被稱為“天沾”,其實是酉月酉日。壬為水,代表雨水,辰為水庫,是水的結束之地,所以民間有句諺語說:“八月逢壬進詹,逢辰出詹”,“進詹”也就是進入了下雨天,其日子為十八天。

所以八月初八謂之“天沾”,當日下雨,也就意味着之後的降雨較多。俗話說:“八月八,天氣晴,八個月無水過田埂”,“八月八天沾,有沾無沾,要看八月十三”,而八月十三,原本是酉月的第一個壬日,逢壬進詹。

1968年的端午節是哪天(發不發就看八月八)5

古人在長期的觀察中發現,八月的天氣與正月是相互對應的,八月前十二天對應正月前十二天,八月十五對應正月十五。俗話說:“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雲遮中秋月,雪打上元燈”,其意思都是一樣的。

所以八月初八天氣晴,正月初八就容易是晴天,而正月初八是農曆年中第一個逢八之日,被稱為“順星節”,也叫“谷日節”,是谷物的生日。人們常根據正月初八的天氣變化,來判斷一年的年景,如果當日為晴天,則五谷容易豐收,如果是陰天,則年景不好。

因此八月初八晴,明年容易豐收,在農耕社會,糧食就是财,由于“八”的諧音為“發”,所以說:“發不發,就看八月八”,這一天是晴天比較好。《月令采奇》中說:“八初八日,龍神交會。亦曰竹醉,可栽竹。此日勿買布,勿買鞋履附足”。

1968年的端午節是哪天(發不發就看八月八)6

人們還當天的子時,也就是零點,在地上放一口老式自鳴鐘,圍着它左右各轉三圈,就會有人告訴你将來是怎麼離開的,當然這隻是一種習俗,就是因為八月八少陰見少陰則水路開,水路就是進入地下之力,是祖先所走之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