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親屬稱謂?家族中,親屬之間的稱謂是輩分的标志,是絕對不能亂的,稱謂亂了,輩分也就亂了古懷慶府地區民間的大部分親屬稱謂和全國其他地方的稱謂沒有太大的區别,但有些稱謂聽起來卻頗有地域特色,也非常有趣,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奇怪的親屬稱謂?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家族中,親屬之間的稱謂是輩分的标志,是絕對不能亂的,稱謂亂了,輩分也就亂了。古懷慶府地區民間的大部分親屬稱謂和全國其他地方的稱謂沒有太大的區别,但有些稱謂聽起來卻頗有地域特色,也非常有趣。
如長輩類的稱謂:
老爺:父親的爺爺。若再上推一代就再加一個老字。如爺爺的爺爺就叫老老爺,也叫祖爺。
老奶:父親的奶奶。
外祖父:過去大都稱公公(讀作gǒng gòng),也叫魏公。現在大多稱姥爺、外公。
外祖母:婆婆(讀作pǒ pò),也叫魏婆,現在大多稱姥姥、外婆。
古懷慶府地區民間把外公稱為魏公,把外婆稱為魏婆,據傳源于漢獻帝劉協的子女。漢獻帝禅位後被封為山陽(今焦作城區)公,和皇後曹節(曹操的二女兒)一起,躬耕農桑,懸壺濟世,深受百姓愛戴。漢獻帝和曹節所生的子女應叫曹操為外公,因曹操被漢室封為魏公,所以劉協和曹節的子女就學着他人對曹操的叫法,直接把作為外公的曹操稱為魏公了。因懷慶府當地百姓們很敬重劉協,故而民間也都效仿劉協和曹節的子女對外公曹操的叫法把自己的外公也稱為魏公,把自己的外婆也稱為魏婆了。
老姑:父母的姑姑。
老舅:父母的舅舅。
老妗:父母的舅媽。
老姨:父母的姨媽。
父親:現在口頭語統稱爸爸,但過去有的叫大(讀dā或dǎ)、大大(讀dǎ dǎ)、爹、伯、叔。
母親:現在口頭語統稱媽、媽媽,但過去有人把自己的母親稱為美(讀mēi)。
古懷慶府地區民間為什麼稱父親為“大”,稱母親為“美”呢?據傳漢獻帝劉協被封為山陽公後,和皇後曹節一起,躬耕農桑,懸壺濟世,深受百姓愛戴,當地百姓尊稱劉協為“大人”,稱曹皇後為“美人”,視為父母,簡稱為“大”、“美”。後來懷慶府當地百姓都希望自己的父母也能成為像劉協和曹皇後那樣具有高風亮節的“大人”和“美人”,所以就把自己的父親也稱為“大”,把自己的母親也稱為“美”了。
在懷慶民間稱謂習俗裡,“伯”(應讀bó 多讀bāi)不僅僅是指父親的哥哥,有時特指自己的父親。那麼在什麼情況下稱父親為“伯”呢?若自己的父輩弟兄多人且父親又排行老大時就稱父親為“伯”,但在叫時隻能叫單字“伯”,而不能叫“伯伯”。比如父輩弟兄五人,父親排行老大,就稱父親為“伯”,稱父親的弟弟們為二叔、三叔、四叔、五叔。
在懷慶民間稱謂習俗裡,“叔”(應讀shū 多讀fū)不僅僅是指父親的弟弟,有時特指自己的父親。那麼在什麼情況下稱父親為“叔”呢?若自己的父輩弟兄多人且父親排行又不是老大時稱父親為“叔”,但在叫時隻能叫單字“叔”,而不能叫“叔叔”。比如父輩弟兄五人,父親行三,就稱父親為“叔”,稱父親的哥哥們為大伯、二伯;稱父親的弟弟們為四叔、五叔。
凡稱父親為伯或叔的,均是父輩弟兄多人。若父親是獨子,是絕對不會稱自己父親為伯或叔的,隻會稱父親為大、大大或爹。
娘:在懷慶民間稱謂習俗裡,娘不指母親,而特指伯母。隻有出嫁的閨女在介紹自己母親家時才稱娘家,稱母親為俺娘家媽。
舅母:稱為妗(讀jìn)。
大娘:簡稱為大(讀dà兒化音)。
幹爹:稱為幹大(讀dǎ)。
嶽父:稱為丈人或老丈人。
嶽母:稱為丈母或丈母娘。
在古懷慶府民間,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稱謂是不能當面叫的,如嶽父、嶽母、公公、婆婆,當面隻能随着配偶的叫法稱爸、媽。隻有在對他人介紹時,為了講清關系才稱嶽父、嶽母、公公、婆婆。
再如同輩類的稱謂:
姊妹:在懷慶民間稱謂習俗裡,姊妹不僅僅隻是指姐妹,也包含哥弟。比如在介紹自己姐弟幾人時會如此說:我總共姊妹五個,兩個哥哥,兩個姐姐,我最小。
夫妻間互稱:
妻子稱丈夫為:老頭、男人、掌櫃的、孩他爹、外手人、當家的等。
丈夫稱妻子為:老婆、媳婦、孩他娘、家裡的、裡手人、那口子等。
姐妹的丈夫之間互稱:連襟、一根杠、擡家兒。
父、母親互稱對方的哥、姐、弟、妹:
父親稱母親的哥哥、弟弟為:大舅哥、小舅子。
父親稱母親的姐姐、妹妹為:大姨姐、小姨子。
母親稱父親的哥哥、弟弟為:大伯哥、小叔子。
母親稱父親的姐姐、妹妹為:大姑姐、小姑子。
當然這些也隻是在對他人介紹時,為了講清關系才如此稱呼,平時大多還是稱呼哥或姐、弟或妹。
哥:在懷慶民間稱謂習俗裡,習慣上也稱姐夫、大舅哥為哥,對外人介紹時才稱姐夫、大舅哥。
姐:在懷慶民間稱謂習俗裡,習慣上也稱大姨子、大姑子為姐,對外人介紹時才稱大姨子、大姑子。
叔伯兄弟姊妹:
在懷慶民間稱謂習俗裡,把同一爺爺的堂兄弟們稱為親叔伯弟兄,而把家族關系再遠一些的堂兄弟們稱為遠叔伯弟兄;把同一爺爺的堂姊妹們稱為親叔伯姊妹,而把家族關系再遠一些的堂姊妹們稱為 遠叔伯姊妹。
姣:過去富人家有一夫多妻現象,大老婆就稱為大姣,二老婆就稱為二姣。
晚輩類的稱謂:
侄兒、侄女、外甥女、外甥:
在懷慶民間稱謂習俗裡,習慣上把侄兒叫作侄漏,把侄女叫作侄妞,把外甥女叫作外甥妞或外甥閨女。姐和妹的兒子被稱為外甥,女兒的兒子也被稱為外甥,同時還可稱為外孫。同是外甥,但有區别,姐和妹的兒子隻能被稱為外甥,而不能稱為外孫。雖同是外甥,卻差了輩分。
嫁過來的媳婦:
在懷慶民間稱謂習俗裡,長輩們對嫁過來的媳婦,過去最常見的也是最簡單的叫法就是某某媽、某某嫂、某某家裡的、某某媳婦、老某家的。如孬蛋媽、春生嫂、大柱家裡的、小慶媳婦、老三家的等。現今對嫁過來的媳婦大都直呼其名了。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人們的文化素質、社會的文明程度也在不斷提高,如今很多親屬稱謂都已發生了變化。有些如大姣、二姣這些稱謂已徹底消失。稱自己父親為“大(讀dā或dǎ)伯、叔”,稱自己母親為“美”(讀mēi),稱自己大娘為“大”(讀dà兒化音)的,随着老一代人的離去已經基本消失。古懷慶府民間的親屬稱謂,正按照普通話中的親屬稱謂書面語言,逐步走向規範,逐步趨于統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