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一個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化

一個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化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10 23:47:14

#01

“李白是刺客”

-

越來越看不懂這個時代了。

近日,知名主播董宇輝講解“詩仙”李白的故事時,彈幕裡問到:李白不是刺客嗎?

董宇輝懵了。

身邊的同事告訴他:刺客,是李白在一款遊戲裡的角色。

董宇輝瞬間失落:“如果我的孩子有一天長大,一提到李白說他是個刺客,我應該挺難過的吧。”

一個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最大的悲劇)1

誰知,事情傳開後,一大批人大罵:

“董宇輝太裝了!”

“連這都不知道還當什麼老師!”

董宇輝不得不在第二天的直播中道歉,還自嘲到:

“對不起,我确實學識比較淺薄。因為我不太玩遊戲,我确實對那個不了解。”

一個有學識的老師,向一群把李白當刺客的遊戲網友道歉,不知道你怎麼想,我隻覺得諷刺,甚至悲哀。

我理解董宇輝的失落——

千年前的偉大詩人,千年後沒人在乎。

從荊轲是女人,到李白是刺客,年輕一代對遊戲的熱愛,勝過對曆史和文化的了解。

有人說,你太較真了。一個成熟的人,不會因為一個遊戲角色把李白當刺客。

但所謂“先入為主”,溫水慢慢煮青蛙,第一觀念一旦種下,以後再想改變,就難了。

一個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最大的悲劇)2

曾經看過一個孩子的街頭采訪:中秋節是紀念誰的節日?

這個孩子想了半天,笑呵呵地說:是紀念屈原的吧。

還記得一個表演類的綜藝節目。

一位團長帶着50多名孩子,現場表演了一出美妙的稷山高台花鼓舞,全程配合流暢,整齊劃一,震撼了在場很多觀衆。

這個舞蹈,上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開幕式,上過2009年的央視春晚,以及同一年的國慶60周年晚會。

但卻入不了幾個年輕嘉賓的眼睛:

“從2008年後一直沒有創新”

“這些技能未來沒法給她們一口飯吃”

“這種群體項目出不了個人英雄”

意思是說:太老套、不實用、沒價值。

在他們看來,今天文化追求的标準,是時尚,是實用,是超級英雄,這種老套的項目沒人看。

一旁的老戲骨陳道明聽不下去了:

“你們可能有很高的知識,但是對于有些文化,我們傳承的文化,你們連常識都沒有。”

一個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最大的悲劇)3

不是什麼文化都要個人英雄,“有些文化就是群體性的,它需要整齊劃一。”

“不能因為你們沒看過,就否定了它的存在。”

他見過一個難度更高的節目,是用繩子擊鼓。繩子的前頭有一個墜,很長,很軟,擊打起來很難,但很震撼。很多人在看。

“文化需要接力,讓它們将來變得更有用,這正是傳承的意義。”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

一首曲、一篇詩、一個舞蹈,背後往往都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為了保護和傳承優秀的文化,許多先輩們付出了巨大努力。

然而,卻依然難逃“傳承難,流失易”的結局。

#02

偉大的夢想

-

先講一個故事。

在距今400年前的明朝,有一位官員叫胡震亨。為官期間,他大興水利,改善民生,工作做得很好,從八品一直被升到五品。

但實事辦得越多,他得罪的人也越多,經常被人诋毀。

49歲那年,他厭倦了官場争鬥,扔下一句“自愛小窗吟好句,不随五馬渡江來”,辭職回老家了。

事實上,比起當官,胡震亨更喜歡搞學問。

那些年,他注意到一個現象,就是唐詩正在快速失傳,到他所在的明朝時,幾乎已經丢損了一半。

作為一個嗜書如命的人,他很痛心,内心深處突然湧出了一個偉大的夢想——

用盡畢生之力,為後世編寫一部最全、最完整的唐詩集!

56歲那年,胡震亨全身心投入到了這項浩瀚的事業中。

春去秋來,他的頭發白了, 背佝偻了,10年過去了,一部巨著編成了——《唐音統簽》。

這部《唐音統簽》,就是後來《全唐詩》的底稿。

66歲的胡震亨,用一己之力改變了唐詩的命運。

因為他,我們今天才能讀到《春江花月夜》,才能讀到李白的“山随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才能看到唐詩,看到一個時代,一個文化的巅峰。

一個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最大的悲劇)4

再講一個故事。

1843年,一個英國人在上海福州路開了一家書館。書館規模不大,存活時間也不長。

但幾個有國學功底的上海人看在眼裡,把一些書翻譯了過來。

當時,沒人會想到,就這麼一件事,悄悄引領了一種新文化的誕生——海派文化。典型表現,就是福州路的書店和文具店開始多了起來,文化氛圍越來越熱。

終于,在1897年,催生了一大龐然大物——商務印書館。

就像一個開端,随後,在全長僅1453米的福州路,數百家出版社、報社、雜志社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上海,成了當時全中國的文化中心。

緊接着:

陳獨秀來了,他拿着《新青年》,和當時一批最活躍的知識分子,開啟了一場席卷全國的新文化運動;

魯迅來了,他做演講,寫文章,将自己對中國的深刻洞察寫成一本《故事新編》,讓無數有志青年開始反思;

再然後:

郭沫若來了,拿着自己第一本詩集《女神》,在李白式的浪漫基礎上,開創了一種新的詩風,讓自由詩體深入人心;

張愛玲,卻繞過了當下,像是直接從《紅樓夢》中走來,用一本女性題材小說《第一爐香》,将中國傳統文化再次拉回人們的視線……

一大批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新文化,在這裡彙集、碰撞、流行。一時間,上海成了中國文化集大成者。

一個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最大的悲劇)5

1937年8月13日,日本入侵上海,淞滬會戰爆發。上海福州路成了日軍主要的炸毀對象,包括商務印書館在内的文化設施幾乎燃燒殆盡。

在這場中國文化史上的大劫難中,僅有少數幾家出版社、報社保留了下來。其中有一家,叫中華書局。

30年後,中華書局發行了我國第一版《全唐詩》,李白和杜甫的名字,飛到了更多尋常百姓家。

#03

從源頭到大海

-

為什麼要說這兩件事?

因為在我看來:

唐詩,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巅峰;上海,是中國新文化的開端。

倘若一個民族的文化,曆經時間洗禮,甚至在亂世和炮火中得以傳承下來,那留下來的, 必定是文化中最優秀的那一部分。

我們應該感謝胡震亨,感謝張愛玲,感謝郭沫若,感謝那些曆史中的文化守衛者、傳承者、創新者。

甚至,我們也要感謝上海這樣的城市,曾以它的開放和包容,給了文化得以傳承的環境和土壤。

2017年,商務印書館第五印刷所舊址舉辦揭牌儀式,這是商務印書館在上海保留的唯一舊址。

很多遊客慕名前往,有人說:“在這裡看到了上海對于文化向往、對于知識追求的精神。”

一個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最大的悲劇)6

看過一項全中國文化底蘊城市排名,前10名分别是北京、西安、上海、南京、洛陽、武漢、蘇州、成都、廣州、開封。

這裡面幾乎都是曆史名城,像西安、洛陽,有着上千年的文化。

隻有上海,起初不過是個小漁村,僅僅一百多年的時間,卻彙集了中國幾千年的文化。

如果說文化是一個城市的生命,那麼,正是靠着對文化的傳承精神,上海才有了現在的模樣。

而直到今天,這種精神依然在上海傳承。

就像剛剛在上海舉辦的國際詩酒文化大會——2022年“從源頭到大海”詩歌之旅

一個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最大的悲劇)7

作為一場旨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推廣普及詩歌的公益性活動,大會邀請詩人、作家等嘉賓,開展了“從源頭到大海:海納百川 詩酒同行”主題研讨會、長江文化文學采風、《詩酒長江》對話、“大海的回響”詩歌朗誦會等活動。

作為中華文明的搖籃,長江包含了太多共同的民族感情。所以,讀到千年前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千年後我們依然會被觸動。

正如大會的發起者——“中國四大名酒”之一的泸州老窖,其活态釀酒技藝從元代起已經傳承了24代、近700年;其活态釀酒窖池,從1573年開始已連續不間斷使用449年。泸州老窖早已在國人心中,建立了高品質白酒的認知,赢得寶貴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一個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最大的悲劇)8

而且,泸州老窖沒有停下腳步。近年來,為響應中國民族品牌走出去的号召,泸州老窖積極承辦國際詩酒文化大會,緻力把中國的酒文化與文學、藝術搭載到同一平台,用全世界聽得到、聽得懂的語言,講述中國故事。

今年6月,大會在青海正式啟動,沿長江而下,依次走進了青海、西昌、武漢、南京等省份、城市,探訪詩酒文化發展與長江發源地的文脈傳承。

一個民族要有自己的文化(一個民族最大的悲劇)9

我很喜歡本屆詩酒文化大會的主題——“從源頭到大海”,這是長江的流迹,也是中國詩歌文化發展的軌迹。

從大漠孤煙到峨眉山月,從建安風骨到魏武遺風,從魏晉七賢到初唐四傑,李白站在無數巨人的肩膀上,讓詩歌達到了巅峰。

正如滾滾長江,自青海起,經泸州、西昌、武漢、南京、上海等城市,無數涓涓細流,最終于上海彙集,奔向大海。

詩歌走進上海,是詩歌的幸運,也是上海的幸運,更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幸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