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佛門四威儀:佛教如何秀大威勢

佛門四威儀:佛教如何秀大威勢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28 09:45:26

  佛門四威儀,出自菩薩善戒經。這四威儀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非常重要的禮儀,如果你能夠自律,做到這四威儀的話,那你就能獲得非常好的健康身心,還能很好地防病。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到佛教禮儀中了解一下吧。

  四威儀,出自菩薩善戒經,謂修道之人,心不放逸,若行若坐,常在調攝其心,成就道業。雖久于行坐,亦當忍其勞苦,非時不住,非時不卧。設或住卧之時,常存佛法正念,如理而住。于此四法,動合規矩,不失律儀,是為四威儀也。

  四威儀的概念延伸:

  四威儀要求這四種身體形态要正确,而且要具備一定的儀态,說道很多,做起來也麻煩,一般人很難做标準。

  四威儀中的行,要求行走時如風行水上、無滞無礙,即不急不躁、從容自在,避免在行走中凝神思考、左顧右盼、搖頭晃肩、扭腰擺臀、疲疲塌塌。

  站立時要求頭項正直、全身挺拔,避免聳肩耷頭、含腹垮腰。坐時要上身端正、下盤穩固,避免歪頭垂頭、前俯後仰、東倒西歪、倚牆靠柱。

  睡卧時要求右側卧(這與現代養生的要求一緻),上身挺直,兩腿相疊稍曲,叫“吉祥卧”。

  民間有句說睡覺的話:側龍卧虎仰攤屍,其中誤導的成份很大,俯卧、仰卧和左側卧都不科學,這幾種睡姿短時間調節可以,長時間睡卧有害健康。

  四威儀除了防病,還可健身。就說行走吧,不少人散步行走健身,這裡面也大有說道,走的得法不得法,收效大不同。佛家有一種修行法,在室内或小的空間進行,很慢,能有效汲取大地的能量,道理類似打坐,叫“經行”。

  為了身心健康,在日常生活的行、立、坐、卧中,一方面要注意姿勢、威儀,另一方面,即使姿勢正确,也不可時間太長,“久卧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針對這些情況,《黃帝内經》提出久立者宜卧,久卧者宜行,久行者宜坐,久坐者宜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