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同款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同款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30 14:34:41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同款(古硯微凹聚墨多)1

消失天迷

插圖

■晏藜

人們常将“筆墨”連在一起說,一來是因為同為書寫工具,二來是作為文章、文筆的代稱。既然上次寫了筆,這次就來說說墨。在古代,墨與硯台也是不能分家的,墨石要在硯台上研磨之後化出墨汁來,才能染筆書寫。沒有硯,墨也無法起到作用。小時候學書法時,家裡大人曾買過不少硯台和墨塊,這和我們現在常用的鋼筆及墨水完全不屬同一體系。盡管我們如今通常不再用毛筆硯墨來書寫,而是更多将它們視為書法藝術的一部分來裝點生活,但也依然應該了解,在西方文具進入現代中國之前的漫長幾千年裡,祖先們究竟是用什麼樣的物品來為中國文化留下印記的。

《釋名》中說:“硯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硯”的得名是因它的“研墨”功用,換句話說,也就是因為墨石是需要研開才能使用,所以古人就發明了硯這種器物。硯台在中國有非常古老的曆史,傳說中黃帝就曾用一塊玉石雕琢成硯,上面還刻着“帝鴻氏之硯”的篆書。這雖然是渺遠的傳說,世上沒人見過這方硯台,但也能說明在久遠的上古時期,硯台就已經出現。

石硯是古代最常見的硯台。相傳先秦時,魯國的孔子廟中就收藏着一方據說是孔子遺物的石硯,形制古樸典雅。到了漢代,曹操曾進獻給皇室“純銀參帶台硯”“純銀參帶圓硯”數方。但這還不算是宮中最名貴的,漢宮中還曾有“以玉為硯”的先例。晉代張華寫成《博物志》時,晉武帝龍顔大悅,曾命人将于阗國進獻的青鐵鑄造成硯賞賜給他,以表功績。此外晉以後還流行過一種瓦硯,那時,人們在魏國舊銅雀台遺址下發現了許多當時建台的古瓦,于是便拿來雕琢成硯。這些瓦因為質地精良,做出來的硯台也就非常精緻,一點不滲漏。當然,這些奢侈的硯台,不是常人能擁有的。

除了石硯、鐵硯、瓦硯等外,古代也曾出現過木硯。西晉傅玄曾著有《硯賦》,其中提到“木貴其能軟,石美其潤堅”,說明古代有和石硯相對的木硯。不過,在後世木硯似乎已經不常見了。古代還曾有一種“漆硯”風靡一時,這種硯台正是在硯體上塗漆制成的,而漆硯的硯體通常正是由木材制成,人們還常在上面點綴以精緻的木雕,因此常被作為珍玩收藏。

但要說實用,到底還是以石硯最受人們青睐。在各地所産的石硯中,端硯的名氣最不能忽略,它是我國四大名硯之首,又稱“端溪硯”,在唐朝被譽為人間至品,在宋代則成為貢品。相傳古代嶺南端州有溪,世稱“端溪”,用端溪裡的石頭做硯,“益墨而至潔”,為世人珍視。而端溪邊上還長有一種草,工匠在此将硯台雕琢完後,就用這種草将硯台裹住,這樣一來,硯台就算從嶺南到中原輾轉千裡,也不會受到損害,簡直像是天造地設的制硯之地一般。

各式各樣的硯台,終究還需配上各式的墨才能成色。《釋名》說:“墨者,晦也,言似物晦墨也。”是說墨就是指晦暗不明之色。《說文解字》中解釋得更清楚些:“墨者,墨也,字從黑、土。墨者煤煙所成,土之類也。”這裡的煤煙不是煤炭,而是松木燃燒後産生的煙霧所凝成的黑色粉末。三國時期魏國書法家韋誕著有《墨法》一書,裡面詳細介紹了當時制墨的方法:先将質地純良的松煙幹搗完畢,再用細絹篩去草芥,篩時要避免露天,以防輕煙飛散;然後再根據比例加入好膠,一起浸泡在梣樹皮的汁液中;還要繼續加入雞蛋蛋白、珍珠、麝香等物,再經分開研磨和細篩,最後放入臼中,用杵搗三萬多下,才算告一段落。這個過程裡還有許多細緻的講究,最終出來的墨每挺(墨的量詞)也不過二兩重,所以人稱“仲将之墨,一點如漆”。

古代制墨當然不會隻拘泥于這一種方式,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取材和做法,其中質地優良的好墨,常常會通過各種方式在文人墨客間流傳。相傳南唐李超、李廷圭父子,所制之墨号稱天下第一。宋代時曾有人得到一塊李超墨,長不過一尺,細裁如筋,邊際如刀,甚至能用來裁紙。最奇異的是,曾有兄弟二人一同使用這塊墨,每天書寫不下五千字,整整十年才将這塊墨用盡,世人無不稱奇。

時代更替,這些奇墨我們如今不能看見。我小時候用過的多是那種長條塊狀、上面用金粉繪着一些花紋的墨塊。但在古代,墨的形制更加多樣,比如秦漢時期有一種墨,是由工匠用手團捏而成,因此呈現出小塊團狀,稱之為“丸”,其他像“螺”“塊”“挺”“錠”等形制,也都有不同的做法。此外,墨的形狀也是變化多端,方形、圓形、扇形、花形、葉形等,各不相同。人們還會在墨上融會書法、繪畫、雕刻等藝術形式。但這些夾雜了古人各種創意後的這些墨,已經不隻是書房的工具,而變成一種供人把玩的“集錦墨”。

就像小時候每用完一瓶鋼筆水後心中難以描述的喜悅一樣,相信古人在每用完一塊墨,或是每磨穿一方硯台後,心裡的成就感也是無以名狀的。盡管無數個寒窗苦讀的夜晚就消磨在這些損耗的墨石中,但這種消磨畢竟是極有意義且能看得見的。

(中國青年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