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中年婦女52歲節育環想摘有危險嗎

中年婦女52歲節育環想摘有危險嗎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11 12:50:56

采寫/王健

編輯/宋建華

中年婦女52歲節育環想摘有危險嗎(隐身23年的節育環)1

2017年,翁先貴夫婦參加女兒的婚禮

因為一次意外的機會,湖南汨羅的翁先貴夫婦才撥開一直籠罩在兩人心頭的疑雲。

23年來,夫妻兩人一直以為,妻子吳玉霞體内的節育環當年已在鄉計生辦被取出。直到今年6月份,當地政府為适齡婦女免費進行兩癌篩查,吳玉霞“宮内可見節育環”的診斷結果,才讓兩人終于明白,多年來想要二胎而始終未能如願的原因。

如今,翁先貴夫婦均已年過半百,一個“隐身”的節育環,給二人帶來的是一生無法化解的遺憾。

中年婦女52歲節育環想摘有危險嗎(隐身23年的節育環)2

今年6月初,51歲的吳玉霞完成B超檢查,并取出了體内的節育環

“隐身”的節育環

1991年,翁先貴與妻子吳玉霞結婚,同年産下一女。新生命的降臨給這個家庭帶來了喜悅,但兩人仍然“很想再生個男孩”。

沒過多久,妻子意外懷孕。翁先貴稱,“當時當地政策規定,如果第一胎是女兒的話,滿6年之後才允許生第二胎。”于是,吳玉霞在當地政府的安排與指導下進行流産手術,随後在鄉計生辦上了節育環。

六年後,夫妻兩如願盼來了汨羅市計劃生育委員會發放的二胎準生證。同年8月,在村委會婦女主任黎主任的帶隊下,吳玉霞在鄉計劃生育委員會取出節育環。

黎主任向深一度透露,當年跟吳玉霞同批次取環的人當中,有人在事後成功産下二胎。

但吳玉霞卻一直懷不上,夫妻二人在内心沉積的生育焦慮越來越大,開始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求診治療上。

吳玉霞稱,1997年兩人到長沙某附二醫院檢查,醫生曾問取環了沒有,在得到肯定答複後,醫生沒有再給吳玉霞進行B超檢查,因為“沒有必要”。治療一段時間未見好轉後,兩人1998年又前往汨羅市人民醫院求診。吳玉霞回憶,醫生通過将丈夫的精子和自己的卵子配合後,發現并無異常。“醫生告訴我是輸卵管堵塞,然後進行了沖洗治療。”至于仍未做B超檢查,翁先貴事後回憶,“當時醫生也問我們有沒有取過環,我們說取過了,之後醫生也就沒有再多說什麼。”

兩次就醫,都漏掉了B超檢測,這讓節育環仍在吳玉霞體内的秘密,失去了在早年被打開的機會。

此後的兩三年間,夫妻兩人轉向求助赤腳醫生、尋覓偏方。除了打吊水消炎和吃各種中草藥外,有時兩人還會信奉鬼神、叩拜菩薩,喝上一碗“被賜”的白開水,嘴裡嘟囔着“求菩薩保佑……”

然而,無論是求醫還是拜佛,夫妻二人始終未能如願後,到最後隻好無奈放棄。“前後一共花費五六萬元,當時做工一天10塊錢,兩三年沒懷上後,小孩要讀書,家裡要開支,一直看下去也不是辦法。”

轉機在20年後“姗姗來遲”。

2020年6月初,當地政府統一安排免費為農村适齡婦女篩查宮頸癌和乳腺癌。做完B超後,汨羅市婦幼保健院醫生告知吳玉霞,她的體内還留有節育環。

“你講鬼話,哪還有環,有個鬼環。”當吳玉霞将這一消息告訴丈夫時,這是翁先貴的第一反應。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實,讓兩人都啞口無言。第二天,吳玉霞再次完成彩超檢測并取出節育環後,汨羅婦幼保健院的醫生告知她,“這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環,現在的不是這個樣子。”

遲到的真相,将唯一的可能再度指向了1997年8月。夫妻二人堅定地認為,“節育環一直留在妻子體内,是因為當年計生辦的醫生沒有将其取出。”

吳玉霞向深一度表示,當年取環醫師并未向其展示已經取出來的環,“當時醫生說完‘可以了,下一個’,我就覺得取出來了,根本沒有想太多。”她提到,取環之後會留有一張手寫的紙條作為憑證,但因為年代久遠,這張憑證已經遺失。“當時絕對想不到環沒取出來,怎麼會想到要保存這個。”

11月13日,黎主任向深一度記者證實,自己确實曾帶吳玉霞取環,并補充說:“我當時站在外面,所以不知道取環的經過和結果。”

中年婦女52歲節育環想摘有危險嗎(隐身23年的節育環)3

1997年汨羅市計劃生育委員會給翁先貴夫婦發放的二胎準生證

難以追索的真相

對于這起取環烏龍事件,究竟是醫療事故還是另有原因,真相在23年後已變得很難追索。

翁先貴夫婦多次反映,希望相關部門給出說法并賠償損失,但當年為妻子取環的醫生目前已經下落不明。鎮政府相關人員回複表示,“時間過去這麼久,鎮計生辦的工作人員都換了。當年的檔案隻保存14-15年,目前已無法調查當時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翁先貴稱,羅江鎮政府方面給出的調解方案是一次性補償兩三萬元,或者給夫妻二人辦理每月180元的低保。對此,翁先貴和家人難以接受。

據媒體此前報道,羅江鎮分管人口與計生工作的副鎮長周海林表示,“我現在不可能再賠他一個小孩吧。” 11月11日,汨羅市委宣傳部相關人員稱,該情況已向相關職能部門作出反饋。“解決問題還是要職能部門出面”。

中年婦女52歲節育環想摘有危險嗎(隐身23年的節育環)4

汨羅市婦幼保健院的就診病曆

陷在“遺憾”裡

翁先貴夫婦“想要二胎”的想法,是從生下女兒後的兩三個月開始有的。

在接受深一度采訪時,二人多次坦陳“想生個男孩”的心願。“農村人嘛,而且在那個年代,這種思想一直都有。”

鄉土社會的生育觀念是深深紮根在現實中的。翁先貴始終覺得,自己身為一個農民,在隊裡分地時吃了虧。跟中國大多數的農村地區一樣,翁先貴一家所在隊裡分地的“規則”是,女孩嫁出去後,便不算當地的人,即便戶口仍留在娘家,也不能被分到土地。這位52歲的農民念叨道,“如果二胎能生個兒子,兒子生個孫子,以後一家就有三四畝地了。”

當看到身邊同齡人子孫滿堂時,“我說實話,我現在還是不甘心。”翁先貴怕跟别人比,“我一個隊上跟我同一年出生的同輩人中,其它6個人都生了二胎,至少有一個男孩。”他始終無法釋懷,并将自己稱為“沒有後代,擡不起頭的人。”

這種内心的糾葛,部分原因還來自于鄉鄰的冷言冷語。因無法生育,有人曾講閑話“可能前世良心不好吧。”與他人因為日常糾紛發生争吵時,對方稱呼他“qi代公”(當地方言,意為無人接代)。

早些年間,這種壓抑的情緒會突然爆發,經常會升級為一場家庭沖突。

2004年左右,夫妻二人因為瑣事吵架後,吳玉霞指責老公“在家裡打牌,不去做事不求上進。你不就是覺得我沒給你生個兒子嘛。”翁先貴則會還嘴“别人賺錢有人用,我賺錢沒人用!别人賺錢有兒子,兒子要娶老婆,你要帶孫子。我賺錢給誰?”。

甚至,即便對生兒子持有執念,但翁先貴夫婦稱,其實内心也能接受二胎再生個女兒,将來留一個可以招上門女婿。

女兒12歲時,已經生過一個男孩的叔叔又在翁先貴夫婦心中燃起了另一個希望。夫妻二人找到翁先貴的親弟弟商議,已經懷上二胎的弟媳偷偷生下來,無論是男是女,再過繼到自己家來。然而,弟媳超生被發現後,鄉政府以“拆房子”相逼,孩子被打掉,這一計劃也就此夭折。

女兒翁熙娣長大後,父母專門找孩子談心,叮囑她要招上門女婿,至少不要嫁得太遠。讀完大學和在外工作後,翁熙娣在長沙結婚生子和安家立業。“還是嫁遠了,本來希望她能嫁到汨羅的,沒辦法,長大了不由人。”夫妻二人無奈,但也隻能尊重孩子意願。

長大後,翁熙娣也能體會父母當年迫切想要二胎的心情,“年齡大了之後,老人也想要留個人在身邊照顧自己。”她認為,父母重男輕女的觀念跟農村的文化背景有關,“包括我外公也是很重男輕女的。”雖不贊同,但也能理解。

讓二老順心的是,女兒一家有時會帶着3歲的外孫回家探望。翁先貴對外孫疼愛有加,還總是勸女兒再要一個,放在老家給自己帶。“有時巴不得他們一家天天回來。”

女兒和外孫不在的日子裡,年過半百的夫妻倆會陷入長時間的沉默與孤寂,吳玉霞已經有些耳背,翁先貴通常泡上一碗茶,打開電視機,給安靜的房間增添幾份“熱鬧”。翁先貴曾設想,如果當初二胎能生一個男孩,自己肯定會“擡起頭來”,去各家串門和扯談,打發掉一個個長長的晚上,隻是現在,他無論如何也準備不出這樣的心情。

(應受訪人要求,文中翁熙娣為化名)

【版權聲明】本文為“樹木計劃”稿件,由北京青年報在今日頭條獨家首發,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