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9.11 顔淵喟然歎曰:“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譯文】
顔淵感歎說:“越是仰頭看,越覺得高大;越是用力鑽研,越覺得艱深。看起來是在前面,忽然又到後面去了。老師善于有步驟地誘導學生,用各種文獻來拓展我的知識,又用禮節來約束我的行為,使我想停下來都不可能。我已經用盡了我的才力,但好像立在我面前的東西依然高不可攀。要想再向前邁進一步,卻又找不到路怎麼走了。”
【注釋】
(1)《朱注》:“仰彌高,不可及。鑽彌堅,不可入。在前在後,恍惚不可為象。此顔淵深知夫子之道無窮盡、無方體,而歎之也。循循,有次序貌。誘,引進也。博文、約禮,教之序也。言夫子道雖高妙,而教人有序也。卓,立貌。末,無也。此顔子自言其學之所至也。蓋悅之深而力之盡,所見益親,而又無所用其力也。”并引程子曰:“此顔子所以為深知孔子而善學之者也。”
(2)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要此一章,是顔子自言其學聖之功,而非以論道。喟然之歎,知其難而自感也,非有所見而歎美之也。聖人之‘無行不與’,隻此語默動靜,拟議而成變化,便是天理流行。如雲‘窮理盡性以至于命’,亦止在身心上體認得‘精義入神’‘利用安身’之事,非有一性焉、命焉,如釋氏之欲見之也。”
【解讀】
這是《論語》中的著名段落,正和唐文治所說《子罕篇》主旨“重在施教術”相一緻,即朱子所謂“此顔子自言其學之所至也”,王夫之所謂“顔子自言其學聖之功”也。由此既可見孔子“循循善誘”之術,其道之“高”“堅”和“忽前忽後”之不可名狀,又可見顔回“從之”之誠心,以及“仰”“鑽”和“欲罷不能”之情狀,妙不可言矣!
最值注意的是,這裡“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的“之”指的是什麼?有人解為“道”,王夫之曾借某僧雲:“然則可道‘仰道彌高’否?”顯然不行,如此則意味盡失矣!王夫之又進而說:“顔子既非懸空拟一道之形影而言之,又實為有指。思及此,然後知朱子之言,真授瞽者以目也。朱子雲‘不是别有個物事’,則既足以破懸空拟道形影者之妄;又雲‘隻是做來做去,隻管不到聖人處’,則現前将聖人立一法則,而非無所指矣。”此正儒家不同于佛家之處:聖人“無行不與”,盡在“語默動靜”之中,《說卦傳》所謂“窮理盡性以至于命”以及《系辭傳》所謂“精義入神”“利用安身”等等,如王氏所言,亦須“在身心上體認”,即與人倫日用不可須臾分離也。“緣夫子義精仁熟,從心所欲不逾矩,故即一止一作、一言一動之間,皆自然合符;而其不可及者即為高,不能達者即為堅,不可執一而求者即為在前而在後。即如鄙夫之問,叩兩端而竭;見齊衰者、冕衣裳者與瞽者而必作、必趨;感斯應,應斯善,善必至,至善必不息,不息而化:此所謂‘彌高堅,忽焉在後’者矣。”(《讀四書大全說》)誠哉斯言!
關于“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在《雍也篇》已見,那裡說的是“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6.27 ),意思大略相同,可互參。這裡值得深思的還有“循循然善誘人”之語,此夫子之“教術”也,即後人“程序教學法”之雛形也,但又不知超越後者多少倍矣。另關于“如有所立卓爾”,有解為顔回“有所立”者,但綜合各家之說,仍以解為孔子“有所立”為安。此為顔回仰聖之語也,可以和《子張篇》子貢贊美孔子的著名章節互相發明。又李颙解釋“雖欲從之,末由也已”說:“顔子惟其知性,是以藉博約工夫盡性分之當然,進不能自已。用力之久,至于聰明才智俱無可用,不覺恍然有會,躍如在前,實非攀援歆羨之私雖可拟議。雖欲從之,果何所從?有從則有二矣,有二便非道。”(《四書反身錄》)此将顔回視為得道者,亦可備一說。#閱讀海澱#
《論語易解》作者,孫福萬教授,1964年生于山東省臨清市,現為國家開放大學教授,中國成人教育學會、中國教育技術協會學術委員。1986年山東大學哲學系本科畢業;1989年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外國哲學史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長期從事哲學、教育學及遠程教育研究及教學工作,曾在英國、比利時、馬來西亞等國的多所大學或機構訪問或學習,并在本校負責哲學引論、人文社會科學基礎、管理學、教育學等課程教學。著有《遠程教育哲學導論》、《敝帚集》,《遠程教育百詞辨析》、《遠程教育概論》和學術論文多篇。
孫·教授的《論語易解》是他潛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讀《#論語#》,是一部比較全面而系統的以《易》解《語》,以《語》證《易》的學術性著作。書中提出了諸多新見解和新認識,對于弘揚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本書的重點在于對《論語》的解讀部分,書中大量彙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對于研究者來說是一部很好的學術性參考資料。同時,對《周易》和《論語》的愛好者來說,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讀物。好,我就說到這,隆重向您推薦孫福萬教授的《論語易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