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在于質實,不在于飾貌”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數千年的曆史傳承中,“孝道”成為中華民族的美德傳統之一,其涵義為贍養父母及長輩,要懂得感念父母對自己的恩,盡孝是每個子女應盡的義務。
中國自古便積累出不少璀璨的精華,如古詩詞,詩詞文化充滿了藝術技巧,并且注重韻律韻腳、語言的凝練等。然而,除了文人熱愛的詩詞外,民間百姓也流傳出頗具智慧的通俗語句,其包含了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在口口相傳之下,一直流傳至今。
例如“大樹底下好乘涼”、“當面鼓對面鑼”等,古人們在經過多年的累積後,方才總結出這些俗語,為後人鋪路。“俗語”一詞,初始現于西漢時期,由司馬遷所著的《史記.滑稽列傳》中,曆史時間很長。
今天,讓我們來看看這樣一句俗語:“久病床前無孝子”,這句俗語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但它的下半句卻鮮有人知。此俗語的上半句“久病床前無孝子”,其意為家中長輩因病卧床,需要人照顧,時間長了之後,他的孩子便會失去耐心,不再孝敬長輩。
上文說到,孝道是中國的傳統美德,那麼,這樣的事情又為何會發生呢?其實也是人性使然。在長輩生病卧床後,需要人來照顧,除此之外,醫療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錢,盡管大家都不願承認,但事實的确如此。于是,就會有一些子女無法接受,或已經沒有能力付出更多,就會選擇放棄,現實就是如此無奈。
在《紅樓夢》中就有這樣一首詞:“世人都曉神仙好,隻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人們都無法反駁的一件事,便是父母對于孩子的愛。換位思考一下,若是兒女卧病在床,那麼父母定會傾盡全力的付出。因此,千萬不要将卧病的長輩視為累贅,而是應當盡孝,盡自己所能照顧父母。
再來看看下半句:“久貧家中無賢妻”,意思就是,家中貧苦的時間一長,再賢惠的妻子也會改變。現實生活中,确實有不少女子,因為身處熱戀期,而不顧對方的經濟狀況,為了愛情而結婚,但婚後卻被柴米油鹽所困,日夜積累的小事,逐漸生長為矛盾,夫妻之間的關系也會受到影響。
一經改變,原本小鳥依人的妻子會變得斤斤計較,越來越刁蠻,為此還有這樣一句話:“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對于已婚夫妻來說,二人的關系一旦發生變化,那麼整個家庭的關系都會變得難以維系,二人喪失對生活的信心。
還有不少女人,因家中經濟問題,受到影響,而變得貪慕虛榮,帶着這樣的思想,家庭關系也必定受到影響。但實際上,隻要夫妻二人同心,願意共同面對困境,并且充滿積極向上的生活态度,相信在二人的努力與勤奮之下,生活一定會有所改善的。
這句俗語無論是上半句還是下半句,都道盡了生活的無奈與心酸,可以說是古人經過長久的發展以來,所做出的總結。俗語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更是對于生活經驗的總結,其中所隐藏的智慧可是無窮的。
不過,古人的俗語也不盡是正确的,因此,大家在認識俗語時,還是要分辨清楚。自古以來,流傳至今的俗語可不少,而且都頗有科學依據,比如:“宅中杏旺,人不旺”,這句話看似迷信,但其實,杏中含有些許微量的毒素,家中的老人與小孩,身體抵抗力本就不強,吸入大量毒素後會出現身體不适。
由此可見,前人總結出的俗語,有許多都很有道理,畢竟它是古人經過多年沉澱的産物,從中也可以反映出古人的生活。比如“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今冬麥蓋三層被,來年枕着饅頭睡。”以及“西風響,蟹腳癢,蟹立冬,影無蹤”等。
從這些俗語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古人的農耕習慣以及經驗,這些俗語都是很有價值的。有益的俗語,讓人感到受益匪淺,在細細品讀後,能夠感悟到許多東西。“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或許就是如此,前人将自己的生活經驗總結下來,流傳給後人,為了讓後人能夠少走一些彎路。
參考資料:
《史記.滑稽列傳》
《俗話說》
《紅樓夢.開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