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子期和俞伯牙
如果不是那一場大雨将俞伯牙的官船留住,鐘子期怎能聽到那美妙的音樂?如果不是彈到"隻因陋巷箪瓢樂"時,琴弦忽然斷了,俞伯牙又怎能想到在這山野之間還有識得琴韻之人?沒有那場大雨,又哪裡來的 "高山流水"的千古佳話?
俞伯牙在晉國的廟堂之上,他的琴藝可能無人能識。偶然有人叫好,不過是些阿谀的聲音。真正懂音韻的人難得一遇。誰能想到在楚水之間,一個樵夫,竟能将他的琴聲感悟得淋漓盡緻。俞伯牙怎不激動萬分?于是俞伯牙打算邀請鐘子期北上為官,好終日切磋琴藝。但鐘子期是獨子,有二老在堂,不便出仕。俞伯牙無奈,隻能留下兩镒黃金。約定明年此時再來相會。
誰知第二年的中秋節後,俞伯牙再次來楚地想與鐘子期相會的時候,鐘子期卻長眠于地下了。原來鐘子期受了俞伯牙的恩遇,一時不能釋懷。于是白天砍柴,晚上挑燈苦讀。砍柴本來辛苦,還要不停地熬夜,身體自然是吃不消的(也許鐘子期身體本來不行),父母又不好勸什麼。就這樣一年不到的時間,鐘子期硬是把自己的生命耗盡了。
再說那俞伯牙,聽說知音駕鶴西去,痛不欲生,在鐘子期的墳頭,嗚咽聲和琴聲交織在一起。高山不再巍峨,流水真是無情。一曲過後,俞伯牙便把手中的瑤琴摔斷,發誓不再彈琴。世間神韻就此消失在曆史的長河中。現在仍有古曲《高山流水》,估計是後人的臆想之作。須知那瑤琴乃稀世之寶。相傳為伏羲氏所琢,清奇幽雅,悲壯悠長。此琴撫到盡美盡善之處,嘯虎聞而不吼,哀猿聽而不啼。簡直就是俞伯牙的第二生命。俞伯牙把這瑤琴摔了,他的生命已去了一半。華夏文化也因此留下一頁缺角,不禁讓人深深地歎息。
在大雨之中相遇,在荒冢之旁哀鳴。人生有多少偶然和期許?
鐘子期的幸運是他的才學終于有人欣賞,并且還有一個出仕的機會。鐘子期原本可能是沒有出仕的念頭,因為當官對他來說遙不可及。現在出現了一道曙光,他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他收了俞伯牙的黃金,恐怕就不能再在荒野中安貧樂道了,心裡就有了一種莫名的躁動。隻不過在古代,好像孝是擺在第一位的。"父母在不遠遊"是當時大家共同恪守的道德标準之一。古人的壽命不長,父母總有離去的那一天。假如俞伯還記挂着鐘子期,鐘子期仍能勝任知音這個角色嗎?真的不敢肯定。他熬夜苦讀,可能是想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他自己也沒有料到的他的生命會如此脆弱。早知如此,做一個江邊樵夫,貫看日出日落又有何不好呢?人生有一知音當然是幸事,但為了配得上知音這個稱号,喪失了生活本來應該有的東西,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俞伯牙的幸運是終于遇到了一個能與他徹夜長談心意相通的人,在音律上不再孤獨。他的不幸是由于他的盛情,讓知音永遠消失,自己又重新陷入孤獨之中。俞伯牙當然還可以繼續做他的官,但他生命中的色彩已特别單調。這是另一種不幸。
究竟是俞伯牙傷了鐘子期還是鐘子期誤了俞伯牙?抑或是二者互傷?
誰能說得清呢?
千古知音最難覓,一旦相遇又傷懷。人生圓滿的事總是很少。既如此 ,人生何必去苦苦追求知音呢?自己不就是自己最好的知音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