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秀才、進士,都相當于現在什麼學曆?對比現在的碩士、博士等,哪個更厲害呢?
高考是人生最為重要的轉折,十幾年寒窗苦讀,成敗在此一考。古代的“高考”,也就是科舉,更是讀書人的龍門,一旦越過,從此前途無量!
古代科舉我們知道,讀書人通過縣試府試稱為童生,童生通過院試稱為秀才,秀才通過鄉試則是舉人,舉人通過會試殿試,則是進士。因此很多人想當然的,把秀才看成是初中畢業,舉人則是高中畢業,進士就是大學畢業。若真這樣想,那就把科舉看得太簡單了!
雖然古代常說窮酸秀才,但秀才可不是初中畢業能比的。一旦考中秀才,就進入了士紳階層,社會地位便高于普通百姓,相當于地方名流。他們可以見官不拜(現在大家都可以),甚至可以參與地方上的政事,協助官府管理平民百姓。
從這個角度來看,古代秀才已有政協委員的權力了。另外秀才不用服徭役、不用交賦稅,成績好的秀才(第一等)每月都有錢領,不同的地區數額不同,足以保證他們衣食無憂,可以安安心心地讀書。就這樣的地位和待遇,哪是一個初中畢業生能比的?
古代秀才占比約在1/15000,所以秀才怎麼說,也得是名校碩士畢業。既然秀才就有這麼高的含金量,那後面的舉人、進士,又相當于現在什麼學曆呢?
現代博士畢業可以說是最高學曆了,成為公務員可能有個正科級别。從這個角度來看,古代的貢生和博士是差不多的。貢生是各地秀才中比較冒尖的,然後被舉薦到國子監讀書。
這國子監屬于古代最高官學,貢生畢業之後有做官的資格,品級在七品之下。當然,貢生不是一畢業就有官做的,他們得排隊等候空缺。如果通過了朝廷的考試,一等可以授知縣,二等授教谕等職(類似縣教育局局長),三等授訓導等職(副局長)。秀才通過鄉試,就可以升級為舉人了,古代常說舉人老爺,他們已經有資格做官。雖然可能也是擔任知縣、教谕之類的官,不過幾率卻要大上不少。
明朝的海瑞,就是舉人出身,他最高擔任南京右都禦史,是正二品的級别。即便他們不做官,也能和知縣平起平坐,在市裡、省裡也屬于名流了。所以範進中舉之後,一衆鄉紳都趕來巴結他,老丈人對他也畢恭畢敬。
綜合來看,舉人應相當于名校畢業的博士,相比之下,還是博士的含金量更高一些。舉人通過會試則稱之貢士,也可以叫做進士,因為貢士經過殿試之後,稱之為進士。但殿試一般都能過關,隻不過會将考生分為三甲。一甲三人,分别是狀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幹人,稱進士出身,剩下的都是三甲,賜同進士出身。那麼進士相當于現在的什麼學曆呢?古代的科舉又有多難考?
一甲進士屬于重點培養對象,考完就留在翰林院任職。狀元是翰林院編纂,品級從六品,榜眼探花是翰林院編修,品級是正七品。雖然狀元的級别是從六品,榜眼探花是正七品,跟縣令差不多。但古代全國縣令那麼多,皇帝、宰輔連他們的名字都記不住。
一甲進士的工作是幫助皇帝寫奏章,擔任皇室成員的老師什麼的,接觸的都是王朝權力最大的一小撮人。如果不出意外,都是能進宰輔班子的,這樣地位待遇,現在應該沒有什麼學曆能比得上。
二甲進士的待遇稍微差一些,除了二甲頭名能直接進翰林院,其他都要通過考試,然後獲得一個庶吉士的身份。等培訓曆練一段時間,再到中央部門或者地方任職。不過二甲進士前途也不差,能夠挑一些好地方任職。三甲進士待遇就差很多了,他們不能進入翰林院,基本跟宰輔班子無緣了,隻能分配到地方基層,而且職業還是二甲進士挑剩的。
從這個角度來比較,三甲進士相當于現在的定向選調生,所以說,普通的大學生,根本比不上古代的秀才,更别提進士了。而且古代的科舉,比現在的高考要難很多,科舉三年一次,一個縣一次也就十幾個秀才,舉人的錄取率更低,明朝全國錄取率在4%左右。
古代能夠成為進士的,更是人中龍鳳。而現在高考錄取率,大約在80%往上,所以參加高考的學子,大都能夠錄取。隻是高考并非學習的終點,進入大學之後,學子們應繼續學習,努力成為國家的棟梁,為社會作出貢獻,最後在此祝各位學子高考順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