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曹操退下來的車可以買麼

曹操退下來的車可以買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02:42:51

編輯導讀:自從滴滴被下架以來,網約車領域的“戰況”可謂是越發激烈。曹操出行,T3出行先後獲得了大筆融資,每個企業都想盡快在網約車戰局中站穩腳跟。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一起來看看吧。

曹操退下來的車可以買麼(曹操T3加油)1

“戰争”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主旋律。

共享單車、社區團購、流量時代的入口之争、存量階段的場景之戰,戰場中央,融資、裁員、并購,有人折戟沉沙,有人浴火重生。

作為互聯網大戰中影響巨大的“戰争”之一,網約車可以算是用時最久、耗資最多的一個細分行業,平台之間的競争從2012年起持續數年之久,期間耗費數百億美元搶奪市場份額。

塵埃落定之後,現階段,出行市場基本形成以滴滴為絕對龍頭的一超多強局面。本以為,“網約車大戰”會就此消失在曆史長河中,但監管的補位讓滴滴“被動沉默”,更讓其它網約車平台蠢蠢欲動。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打響一場戰争,需要足夠的資金作為儲備。

月初,曹操出行宣布完成38億元B輪融資,而在8月份,曹操出行剛剛拿到吉利控股集團接近7000萬元的增資。

近日,據《晚點LatePost》透露,T3出行即将完成最新一輪融資,其中股權融資超50億元人民币,由中信集團領投,老股東跟投,同時獲得超20億元授信額度,投資機構對該輪融資熱情高漲。

這筆融資,一躍成為軟銀投資滴滴後,網約車賽道的最大一筆融資。

此外,有市場消息,一些規模較小的平台如享道出行、如祺出行,也開始受到資本關注。

據相關部門公布的數據,7月以來,部分平台訂單量、市場占有率都有所提高,燒錢補貼似乎有“死灰複燃”的趨勢,市場呈現出一派劍拔弩張的氛圍。

但作為自帶“銷金窟”屬性的網約車市場,行業規模、網絡效應弱且轉換成本低,長期來看,對于此次發起補貼大戰的網約車平台,能否守得住現有的成果呢?

一、燒錢燒哪去了?

行業融資潮背後,燒錢燒到哪去了?一句話,搶人、搶車、搶地盤。這是所有網約車平台補貼的目的。

  • 搶人——新人特權、優惠紅包、邀請好友助力、朋友圈廣告等等,各家平台各顯神通搶奪用戶。
  • 搶車——美團打車發布獎勵招募政策;首汽約車推出“補貼1億招募司機”;高德打車宣布7至9月工作日早7時至9時的訂單免收傭金。網約車平台通過諸多舉措讓利司機。
  • 搶地盤——T3重新制定策略,相對于原定下半年開通24個城市的計劃,接下來一個月就要開城15個;曹操CEO龔昕在采訪中表示,“去盡力擴大市場,因為這确實是個機會。”

天下熙熙皆為利往,燒錢補貼必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據億歐網報道,曹操出行7月MAU(月度活躍用戶)已超1000萬,平台注冊用戶已突破5700萬。而據七麥數據顯示,曹操出行7月總下載量較6月環比增長99%,來到9月,盡管APP下載量勢頭有所下降,但整體仍呈現上升趨勢。

同樣獲得融資的T3出行,據《晚點LatePost》報道,8月日均單量約為120萬至150萬,比去年底的70萬至80萬單有顯著提升。

單獨的數據或許不足以展現網約車市場的全貌,通過交通運輸部的相關統計可以分析各家平台近期整體的競争格局。

數據顯示,全國網約車監管信息交互平台8月份共收到訂單信息64321.5萬單,受疫情、汛期等因素影響,環比下降17.2%。

在此背景下,滴滴出行月訂單量較上月下降21.1%,而曹操出行僅下降3.4%,T3出行則上漲66.8%。變化背後,與曹操出行、T3出行的燒錢補貼策略有關。

此外,上述數據也可以進一步得出結論,曹操出行、T3出行訂單量的變化,主要來自兩個部分,補貼驅動和滴滴訂單外溢,其中,滴滴訂單外溢或占比不小。

為什麼這麼說?首先,需要補充的是,綜合人口結構的城鎮化率來看,本地移動出行滲透率已逼近上限。

統計顯示,2020年中國本地移動出行用戶規模達到6.23億人。同時,2019年我國城鎮居民總數達到8.48億人,其中15-69歲的本地移動出行主力人數大緻為6.42億人。

曹操退下來的車可以買麼(曹操T3加油)2

加之網約車和出租車總完成訂單量已經接近剛需人群規模,因此,網約車業務正在觸及第一層天花闆。

而在存量市場中,從日單量和月活躍人群兩個指标來看,此前滴滴出行市場份額一度占比在90%附近,其他類型的網約車平台則占據剩下10%的市場,想要擴容,隻能從滴滴手裡“虎口奪食”。

值得注意的,就是這個10%。

據網約車平台測算,存量競争市場,在一個區域市場内,如果想要和滴滴在用戶應答率上接近,至少需要擁有20%的市占率,而想要在網約車行業存活下來,市占率至少要達到15%。

在此之前,多數區域中,滴滴的跟随者們想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而此次“意外”,則給了其它網約車平台一個機會。

二、停不下來的網約車戰争

此次新一輪網約車大戰中,各家平台不容水火,但如果拉長時間維度來看,這次燒錢補貼,不過是網約車平台數次戰争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

回顧曆史,自2010年易到用車成立,2012年搖搖招車、滴滴出行、快的打車紛紛創立,10年時間,滴滴先後與快的、Uber(中國)合并,一統江湖。

盡管滴滴在2015年就已經成為絕對龍頭,但跨界競争者此後每年仍會不斷湧現,主要包括有車企背書的B2C平台(曹操出行、T3出行),以及第三方聚合平台(高德、美團打車)。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網約車怎麼成了一衆玩家的“香饽饽”?是因為有“錢途”嗎?恐怕未必,在滴滴保持90%以上市場份額的2017年、2018年,分别虧損25億、109億。

最新的招股書中,滴滴出行在2019年和2020年的淨虧損分别為97億和106億,直到今年一季度,連續8年虧損後,才實現淨利潤54.8億元。

行業中的龍頭尚且隻能保持微利狀态,對于其他玩家而言,盈利更是件難題。那麼衆多入局網約車市場的玩家,或許隻是醉翁之意,這裡還需要分開去讨論。

拿美團、高德(阿裡)來說,互聯網巨頭布局網約車,是看中了出行服務是高頻剛需,不僅可以豐富本地生活業務的廣度,還能通過開展業務降低自身獲客成本。

美團此前收購摩拜單車,目的就在于獲客,“共享單車這個業務賺不了多少錢,經營成本挺高的,但這對于美團來說一個是獲取用戶的業務,所以收購摩拜是為了獲客。”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如此表述。

同樣的邏輯,放在網約車上異曲同工。

而對于曹操出行、T3出行等玩家,則是為了掌握行業變革下半場的話語權。

去年11月16日,滴滴出行CEO程維和總裁柳青一起為比亞迪D1站台。

同月,T3出行CEO崔大勇在采訪時表示,将跟三大OEM廠合作推出定制車型。

此外,曹操CEO龔昕同樣對外披露,聲稱将在2023年推出第二代定制車産品。

可以發現,定制車型是網約車平台降本、增效、提質中的一環,但長期來看,由定制車型布局無人駕駛才是各家的終極目标。無人駕駛時代遲早會到來,這是網約車平台面臨最大的機會。

而在成為無人駕駛運營商的過程中,網約車具有不可替代性。原因在于,網約車業務能夠給無人駕駛提供AI訓練場景和大量運營數據。

不過,對于衆多網約車平台,能否在無人駕駛時代立足,還需要考慮到其自身的技術水平。并且,由于無人駕駛技術将網約車雙邊平台降維成單邊平台,對于現在的市場格局而言,變數始終是存在的。

三、留得住用戶嗎?

在了解了行業中為什麼不斷有新平台湧入後,不禁還要發出疑問,如今網約車平台通過燒錢補貼擴大的市場份額,能否扛住龍頭滴滴的反撲。

和其他互聯網平台模式相比,網約車平台的網絡效應存在一定瑕疵,具體表現在,邊際供給增加、貢獻價值遞減,以及隻能在單座城市生效,每個城市的戰場都是獨立的。

同時,由于司機端和乘客端的轉換成本均很低,決定網約車市場進入壁壘并不高,容易出現長期拉鋸戰的競争格局。這也是市場中,其它網約車平台與滴滴長期共存的原因。

但随着拉鋸戰的持續進行,先入者的護城牆正在逐步拔高。

具體表現在,新進入者在沒有新切入點的情況下以小博大,燒錢金額預計将數倍于當年的滴滴快的大戰;在滴滴建立了一套标準産品體系後,乘客也較難再接受一個網約車産品從0到1的适應。

這些因素是此前諸多後來者無功而返的原因。今年7月份在多個城市上線的美團打車,早在2017年就首次上線業務,燒了一輪錢後投入産出比不劃算,于是補貼停止。

2018年,美團在上海發起反攻,3月24日王興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上透露,美團出行在上海開通不到一周的時間,已經很迅速地拿到了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份額提高背後,燒錢功不可沒,根據美團年報,其網約車司機相關成本從2017年的2.9億元,上漲至2018年的44.6億元。

高額補貼政策的确對滲透率起到短期促進作用,但未能有效留存客戶。根據極光大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美團打車停止補貼後,上海地區其乘客端日活數據相比峰值跌幅超33%。

以史為鑒,如今的網約車補貼大戰,結局是否會重蹈覆轍?

現階段,還需要注意的是,此輪燒錢補貼已經引起了相關部門注意。9月1日,交通運輸部等五部門對11家網約車平台進行聯合約談。

約談指出,近期部分平台公司通過多種營銷手段,惡性競争,并招募或誘導未取得許可的駕駛員和車輛“帶車加盟”,開展非法營運,擾亂公平競争市場秩序,影響行業安全穩定,損害司乘人員合法權益。

此次約談,監管部門提出了五大整改要求,首當其沖的就是堅守依法合規經營底線。

根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8月網約車數據,T3出行8月訂單量較前一月上漲66.8%,但訂單合規率下降9.5%。可見,随着燒錢補貼獲取市場規模的擴大,合規性成了網約車平台的主要挑戰。

在引起監管部門關注後,網約車補貼燒錢策略勢必将戴上“鐐铐”。

輿論視線之外,滴滴的表現更需要琢磨。相對其它網約車平台,盡管滴滴在司機端和乘客端都有相關優惠政策,但其防守動作較為保守。

在相關軟件下架後的數十天裡,有媒體采訪,平台司機大多表示,這兩個月以來,影響訂單量變化的是反複的局部性疫情,滴滴APP下架并沒有對他們的收入造成實際意義上的影響。

如今,關于産品何時重新上架,依舊沒有消息。但當滴滴回歸那天,如今熱鬧的網約車市場,或将回到之前的狀态。

作者:樟稻,編輯:伊頁,新熵

本文由 @新熵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于 CC0 協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