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
注解:
1、左右兩個部分,中間要留有一定的空間。這裡,中間的空間大概為兩豎之間的距離。
2、“力”,長橫較斜,撇畫收斂,與右邊利刀旁放開的長豎形成對比。
3、“小大之變”原則,這裡“口”略大,而“力”略小。
二、原
注解:
1、廠字頭的典型寫法之一,橫和撇連寫,撇長橫短,夾角較小,以便于為右下騰出書寫的空間。
2、“日”部分上寬下窄,呈内收的姿态。
3、“小”的左右兩點,用筆都比較重。
三、尋
注解:
1、上下兩個部分,關鍵:一個是上下長度的對比,一個是二者之間的間隔。
2、四橫之間,間距大緻相當。“寸”的首橫,斜長之勢,寫出承上啟下的感覺出來。
3、另外一個點就是:上部的寬度和下部豎鈎和點的寬度,大緻相當。
四、入
注解:
1、隻有兩筆,屬于筆畫少的字。筆畫少的字,盡量增加筆畫自身的變化,以及筆畫之間的粗細、長短、曲直、俯仰等對比。
2、先寫撇畫,然後寫捺畫。
3、這裡撇畫較直,左下出鋒,捺畫較曲,回鋒收筆。捺畫與撇畫的交接處,隻輕輕出頭即可。
4、就單字而言,這裡撇捺的底部大緻平齊。 如果在整幅作品中,自然會有其他的高低變化,這裡先不論。
五、賦
注解:
1、左右筆畫都較多,注意中宮要收緊,不要散。然後适當地放出長的筆畫。
2、“賦”字的貝字旁,要寫得狹長一些。“武”的斜鈎是關鍵一筆,要寫得挺勁一些、舒展一些。
3、最後的點畫是點睛之筆,不要與兩橫挨在一起,整體位置要靠右、靠上。
六、菜
注解:
1、“采”的撇畫,因為是位于中間,所以這裡化撇為橫,這在行楷或行書中是比較常見的。
2、三點,要注意輕重、高低的變化。
3、“木”的豎畫,不要寫得太短,同時,左右的撇畫,要穩當一些,向兩側伸展開。另外一個保持平衡的關鍵就是底部大緻是平齊的。
七、古
注解:
1、橫畫長,豎畫起筆高,略有斜度。
2、這裡豎畫有一定的斜度,和“口”的豎畫連寫。也正因為此,“口”應該向右沉一些,但是不要寫得過大。
八、得
注解:
1、雙人旁,兩個撇畫,一收一放。這個字照顧到右邊筆畫比較多,所以雙人旁的豎可以稍稍長一些。
2、右邊部分,橫畫衆多,注意橫畫之間的距離要相當。
3、豎鈎,要寫得挺直有力,以便撐起整個右下的空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