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個山水魅力獨具的峽谷

一個山水魅力獨具的峽谷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8 22:31:32

一個山水魅力獨具的峽谷?——冬夜讀餘秋雨《中國文化課》劄記,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一個山水魅力獨具的峽谷?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一個山水魅力獨具的峽谷(以極緻的安靜穿越文化的峽谷)1

一個山水魅力獨具的峽谷

——冬夜讀餘秋雨《中國文化課》劄記

文/沙 言

我的生命基調,是以最大的安靜,穿越最險的峽谷。

這裡的峽谷,指的大概就是文化的峽谷,我想,隻有文化的峽谷,才會溝壑萬丈,才會陡峭險峻,才會指引人類一步一步勇敢而執着地攀登……

冬夜讀餘秋雨《中國文化課》,深深感受到了穿越幾個文化峽谷的艱辛和苦澀,礙于文化屬性、文化功底、文化脈搏的貧瘠,從骨子裡越來越覺得自己文化的“貧血”。從常理而言,閱讀是為了讓自己在外境和内省中看起來有文化,然而讀着讀着,亦深陷新知的泉湧不可招架,放眼四處疑惑八方,未知的世界越來越大,也越來越吸引着閱讀者。久而久之,讀書人為書中千般道理所困,在纏鬥中奮勇前行,在路上又溝壑萬千,這番艱辛也就不言而喻了。

《中國文化課》自序裡,餘秋雨道出了古代聖賢老子的道可道,由“與世無争”抵達“人莫與争”,這又成了另一層意境的“非常道”。這是一本“名字很大”的書,六百多頁的厚度,幾千年的深度,大半個地球的廣度,以漢字的形式呈現在冬夜的燈下,與一個山野粗人兩相對望,實在是一件讓人有點拘謹的事。書的好處,是可以拿拿放放,連餘秋雨自己也說,“你們即使把它放在書架裡長久不理,我也會安靜地在那裡等着”,這話說得讓我這個山野粗人心裡落了個少安毋躁。又幸好,有餘秋雨在前面“拿起粉筆頭”賣力地講課,于是這課聽起來,多少自由自在些,也就可思、可想、可歇、可記了。

他以峽谷比作文化,他以穿越比作閱讀,他以文字比作聲音,這堂厚重的中國文化課,原本是紅得發燙的網課,據他自己說已有五千萬聽衆,那些在通了網絡的大江南北、大城小鎮,默默聽課的人兒,好像特别喜歡他的“嗓音”和“語氣”,如今又集結成書。

那麼,究竟“文化”是什麼?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竟難倒了全世界人民。我心裡也頓了一下,明白文化是文明的基石,先有文化然後才形成文明,卻也摸不清文化到底為何方神器?滿大街挂着的某某文化傳播公司的牌子,在城市在幽暗處明明滅滅,如過江之鲫不停于目,卻不能代表文化之含義;網絡上曾流行的口頭禅“沒文化真可怕”,有了一定的力度卻又無法诠釋文化的深度;如果在大街上随機問幾個人,什麼是文化,很多人可能會說,“學曆高,文化就高些”,但這句看起來對的話,禁不起老教授們幾個故事一講,又很快傾然推翻了。查了一下《辭海》裡對文化的解釋,如婦人裹腳布那麼長的大段落釋義,讀完了跟似乎沒讀一樣,說了半天文化是什麼還是說不透,讓人丈二和尚更摸不着頭。

美國學者洛厄爾調侃着為文化下定義——“就像用手去抓空氣,你抓不到,但它無處不在”。據餘秋雨說,國際上有關文化的定義已經多達幾百個,究竟依哪個的為準?難。可見,文化的定義,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

難,文化方成為峽谷,才需要人類去穿越。餘秋雨的《中國文化課》這本書,就是他穿越幾個峽谷後白紙黑字的見證。在這本書裡,他用三十個漢字,給文化下了一個全世界最短的定義——“文化,是一種稱為習慣的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終成果,是“集體人格”。《中國文化課》不僅僅鋪展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壯闊史詩,更是鋪展老少中青讀者心裡的文化溝壑,解讀芸芸蒼生的精神價值和生活方式。人非聖賢,孰能無所不知,地域、年齡、教育程度、思維、見識等等不盡相似,那麼對于萬事萬物的解讀和理解自然也是溝壑萬千,這便造就了集體人格。近些年來,人們顯然越來越重視文化了,證據之一就是“世界讀書日”終于成了中國人的一個節日,至少有些情懷的書店還是要隆重地舉辦一些紀念活動,給予書和閱讀一個像樣點兒的儀式,以書之名,美好地呈現出一種集體人格。

我想,其實文化的定義确實非常重要,但我們不一定非要速下定義。文化是不斷延續、衍生和演變的,它有它自己的生長規律、生命軌迹,最要緊的是,我們要想方設法靠近本真的它,如初見般去與它交往、相望,秉承文化初心,熏陶文明世間,足矣。隻有這樣,你走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會變得更加從容,更加自在,更加有我,也更加無我。

無我,才能“道”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