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的成績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的成績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6 22:19:25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的成績?語文不隻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不能止于聽說讀寫,我深深的感覺到,語文最終要讓學習者形成一種思想、植入一種情感、堅定一種信仰……積澱成為一種一生一世、無悔追求并努力實現的偉大情懷:家國情懷、科學情懷、教育情懷……從現實情況來看,教師最多完成了自己神聖職責的一半或一半多一點,也就是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或者說是部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有些隻傳授知識,更本不管能力培養),而在學生品質、品德的培養方面毫不用力以至于我們的教育教學出現了一些嚴重的問題,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如何提高高中語文的成績?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的成績(高中語文成績提升策略)1

如何提高高中語文的成績

語文不隻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也不能止于聽說讀寫,我深深的感覺到,語文最終要讓學習者形成一種思想、植入一種情感、堅定一種信仰……積澱成為一種一生一世、無悔追求并努力實現的偉大情懷:家國情懷、科學情懷、教育情懷……從現實情況來看,教師最多完成了自己神聖職責的一半或一半多一點,也就是知識的傳授與能力的培養或者說是部分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有些隻傳授知識,更本不管能力培養),而在學生品質、品德的培養方面毫不用力。以至于我們的教育教學出現了一些嚴重的問題。

我們語文老師要清楚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活動最終落腳點是學科核心素養,也就是說讓學習者形成能力、形成品質、形成思想。用大任務引領具體學習活動,讓學生通過聽、說、讀、寫、思等,由小到大、由開始到結果、從認知到深度學習和思考,形成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思想信仰。

一、高考命題方向:

1.高考命題将突出價值導向,更關注學科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該學科對于推動社會發展的價值。

2.高考命題更注重考查核心内容,體現為人才選拔的金字塔結構,金字塔的基礎是必備知識,中間是關鍵能力,頂端是核心素養。

3.高考命題還将體現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包括科技成就和社會進步。

4.高考命題也将更注重社會大課堂的引領作用,注重應用能力,引導學生走出學科,走向社會,用學科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真實問題。

5.命題将為各個水平的考生搭建展示平台,展示學生知識和素養水平,而不隻是出難題。

二、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概括的有點艱澀:老師不好講懂,學生難以領會):

1、語言建構與運用:指學生在豐富的語言實踐中,通過主動的積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國語言文字特點及其運用規律,形成個體的言語經驗,在具體的語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的能力。

2、思維發展與提升: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通過語言運用,獲得直覺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創造思維能力的發展,以及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和獨創性等思維品質的提升。

3、審美鑒賞與創造: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通過審美體驗、評價等活動構建起來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與審美品位,以及在此過程中逐步掌握的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

4、文化傳承與理解: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借鑒不同民族和和地區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文化視野,文化自覺意識和文化自信态度。

三、高考語文命題分析(四個關鍵詞):

關鍵詞一:博古融今。選材注重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精髓,試題設問既引導學生在深刻理解其内涵基礎上借鑒古人智慧、汲取精神力量、樹立文化信心,又引導學生立足當下現實、融通古今資源、面向未來創新。全國甲卷文學類文本閱讀的兩則材料分别選自當代作家王願堅的小說《支隊政委》與美國記者哈裡森·索爾茲伯裡的紀實作品《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都生動闡釋了“理想信念之火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的道理。

關鍵詞二:強化基礎。試題強調深化基礎,試題内容範圍和難度設置嚴格依據課程标準,引導教學嚴格按照課程标準實施,做到應教盡教,既不随意提高或降低标準,也不随意增加或删除内容。

關鍵詞三:呼應教材。試題材料呼應教材,題幹設問、答案設計注意與教材中的重點内容建立知識鍊接,增強和教材的關聯度。靈活運用顯性關聯和潛在關聯兩種方式,引導教學重視教材、用好教材,将功夫下在課堂内,以提升課堂質量的方式來提高學生成績。

關鍵詞四:開放靈活。命題使用新題型,擴大試題的開放性與靈活度,降低死記硬背和“機械刷題”的得分收益。材料文體和組合形式更加多樣。試題設問也更加開放。試題答案并不唯一。

四、2020年高考考查重點

1.基礎性:強調基礎紮實。高考關注主幹内容,關注今後生活、學習和工作所必須具備、不可或缺的知識、能力和素養,因此要求學生對這一部分内容的掌握紮實牢靠,隻有根深方能葉茂。

2.綜合性:強調融會貫通。高考要求學生能夠觸類旁通、融會貫通,既包括同一層面、橫向的融會貫通,也包括不同層面之間的、縱向的融會貫通。

以必備知識為例,各個知識點之間不是割裂的,而是處于整個知識網絡之中。必備知識與關鍵能力、學科素養、核心價值之間緊密相連,形成具備内在邏輯聯系的整體網絡。

3.應用性:強調學以緻用。高考命題關注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進步、生産生活實際等緊密相關的内容。避免考試和生活學習脫節,堅持應用導向,鼓勵學生運用知識、能力和素養去解決實際問題。

4.創新性:強調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高考關注與創新相關度高的能力和素養,比如獨立思考能力、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等;考查學生敏銳發覺舊事物缺陷、捕捉新事物萌芽的能力;考查學生進行新穎推測和設想并周密論證的能力;考查學生探索新方法積極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勇于擺脫思想的束縛,大膽創新。

5.2020年命題如何體現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新性?

試卷中應包含一定比例的基礎性試題,引導學生打牢知識基礎;試題之間、考點之間、學科之間相互關聯,交織成網,對學生素質進行全面考查;使用貼近時代、貼近社會、貼近生活的素材,鼓勵學生理論聯系實際,關心日常生活、生産活動中蘊含的實際問題,體會課堂所學内容的應用價值;合理創設情境,設置新穎的試題呈現方式和設問方式,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善于發現新問題、找到新規律、得出新結論。

五、2020年高考語文科的考查重點

1.語文高考就考兩項最核心的素養——閱讀素養和表達素養。閱讀素養,就是在接受性、理解性閱讀的基礎上,既可多角度、多層面地閱讀,又能創造性、批判性地閱讀,最終成為積極主動的閱讀者。閱讀題想提高正确率,首先閱讀思維要合理。所謂的“合理”,指的是:命題者遵循了作者寫詩寫文所遵循的規律,從而提出問題;作為閱讀者,也應該遵循同樣的規律去思考相關問題,方能得出準确的回答。

表達素養,就是基于表達目的或表達要求,充分考慮語境因素,使自己的表達目标清晰、對象明确、話題集中,充實而簡明、鮮明又生動。

2.語文高考要求考生必須背誦記憶的知識有三類:一是語言文字知識,如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的字詞句法相關知識。二是文學審美知識,如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文學作品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此外,還包括最新《語文課程标準》設計的文學作品和背誦篇目等相關知識。三是中外文化常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基本常識。

3.語文高考的所有命題素材都離不開三個情境:個人體驗情境、學科認知情境、社會生活情境。尤其是生活情境包括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

4.現代文閱讀的論述性文本和實用性文本,主要考查信息性閱讀能力。信息性閱讀能力的得分要點是:把握文本主要概念、觀點、方法等關鍵信息,分析評價觀點和材料的關系、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的關系,能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

5.現代文閱讀的文學性文本主要考查文學性閱讀能力。得分要點是:對作者的傾向和意圖、作品語言與形式,讀者立場、閱讀取向、欣賞角度、評價标準等,具有一定的認識。

六、如何讓學生學好語文的思考。語文即生活,生活處處有語文,留心處處是文章。

一、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讓學生廣泛閱讀,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擴大知識面,拓展和活躍思想,開創表達和寫作的源頭活水。多讀書、讀好書,多動筆、勤練筆。“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既要敢于動筆,又要經常動筆,隻要勤于實踐,筆耕不辍,就會熟能生巧。寫作貴在持之以恒,不怕寫不好,就怕不堅持,隻要長期堅持,文字水平就能日益提高,才能下筆如有神、妙筆生花。

二、意興盎然,樂此不疲。所有學科教師務必增強學科學習、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切實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科興趣與學習激情。所有教師務必精心研究新課程标準,正确、準确、科學處理好必修與選修的關系。所有學科自始至終、三年一盤棋,認真務實按照新課程标準落實好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培育,教育教學應做到應教盡教;創新形式,減少機械刷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學以緻用,以用促學。創新學習,立志高遠。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當今世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培養青少年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素養,為造就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奠定堅實基礎。教研組及備課組用一學期時間潛心研究兩個問題“如何培養和提升本學科學生的學習能力?”“如何培養和激發本學科學生的創新思維及創新能力?”,最終形成切實有效的學科操作和實施策略。

四、核心素養,落實落地。教育部明确學生應具備的适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這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以及實踐創新這六大素養。重視閱讀,起點高一點;重視積累,容量大一點;重視思考,視野寬一點;要重視表達,教學有趣一點;以身示範,境界要高一點。

五、課堂轉型,活力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堅定堅持,奮力向前。落實“三單導學”“以問導學”等新型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習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落實“每日一題”展講。徹底改變教學、學習方式。落實“提升學科教育教學質量行動”“打造高效課堂行動”,力争實現教育教學的“六個轉變”: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即"以生為本”轉變;由以教師的教出發向以學生的學出發即"以學定教”轉變;由書本情境、教師經驗向真實情境、學生經驗即"對象特征”轉變;由教與學分離向教與學融合即“教在學中”轉變;由反複習題訓練的學科知識教學向包括跨學科、跨領域的深度學習及啟迪創新的"高階思維”轉變;由注重知識的把握向五育并舉即“全面發展”轉變。積極推開全體教師的“網上曬課”活動,每學期每個教師必須至少在學校網站公開曬出一節自認為最好的課堂教學設計及教學實錄。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