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世紀,法國博物學家就發現很多海洋魚類身上有一種非常奇特的傷口,切口非常整齊,圓形且很深,就像有人拿着刀子魚身上剜一個孔,但一直來都不知道這種傷口是如何發生的,甚至有猜測是亞特蘭蒂斯人對冒犯他們的魚類的懲罰!
到了1960年代,唐納德·斯特拉斯堡再次對鲨魚身上的特殊傷口關注起來,因為後來在美軍潛艇聲呐的橡膠罩子上也出現了非常類似的痕迹,一個被切割得非常規整的圓形破口,兩者之間究竟有沒有聯系,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突破性的進展就發生在1971年,美國商業性漁業局(美國國家海洋漁業局的前身)的埃弗裡特·瓊斯(Everet Jones)在解剖一條Cookiecutter Shark(曲奇鲨或者雪茄鲨、達摩鲨)時,發現其胃内有一種看起來一種圓錐形肉片,看起來非常規整!
這讓埃弗裡特·瓊斯大為震驚,這種肉片就像一種專用刀具能将肉從動物身上剜下來,當埃弗裡特看到達摩鲨頭部特殊的結構時似乎明白了一些什麼!
達摩鲨令人恐懼的頭部,真空、鋸齒、螺旋切割
達摩鲨身常見于南北緯20°溫暖水層區域,發現地幾乎遍布全區赤道南北區域,達摩鲨現有發現總共有三種,分别是唇達摩鲨、巴西達摩鲨和雪茄達摩鲨,其中雪茄達摩鲨最常見,一般說的達摩鲨都是雪茄達摩鲨。
這種鲨魚長約為0.4~0.5米,是最小的鲨魚之一,它們生活的水域在0~3500米之間,每天會進行晝夜垂直遷移,黃昏時到淺海,在深海時回到深海。它們的腹部有一排發光器,作用非常神奇,其消光剪影作用在白天能減少陰影,避免成為獵物或者發起攻擊時候被獵物發現。
夜間漆黑的情況下引誘獵物攻擊,從而反過來攻擊對方,而達摩鲨的攻擊可能是世界上最兇狠的方式之一:
達摩鲨會用上下颚那如鋸齒般的銳利的牙齒咬住,然後身體迅速回轉的方式,在獵物身上整整齊齊切割下一塊肉,被它攻擊過的獵物身上會留下如同坑洞般的傷痕,達摩鲨通常會攻擊鲸、海豚等大型的海洋哺乳動物和魚類,有時甚至破壞潛水艇或海底電纜
達摩鲨的牙齒:令人不寒而栗
能在獵物身上切割出如此規整傷口的,達摩鲨的頭部有兩種特殊構造,一個就是其厚厚的嘴唇,另一個就是上下颚入鋸齒一般兇狠的牙齒:
嘴唇的作用是沖上去在獵物身上吸住,形成真空,牢牢地固定住,同時牙齒咬進獵物的皮肉,然後身體在瘋狂轉動,就像鑽頭一樣在獵物身上留下一個深深的坑洞,其傷口見了實在讓人不寒而栗。
别說海豹,就算是虎鲸大白鲨,甚至連抹香鲸等兇猛的齒鲸,照樣擊不誤!其兇狠程度堪稱海洋中絕對的王者!
當然對于大型動物來說不過就是一個傷口而已,但對于比較小型的魚類比如金槍魚這種魚類,一口可能就會要了它的命。
因為傷口會穿透腹部直接進入魚腹内,内髒直接與海水接觸引起感染最終導緻這條魚一命嗚呼。而這些動物往往不止一次被攻擊,甚至可能被多次反複攻擊。
1970年代,美軍潛艇的AN/BQR-19聲納導流罩上的氯丁橡膠層遭到某種神秘力量破壞,破損口向内凹陷,作聲波傳導的油脂洩漏,聲呐損壞,潛艇變成了一個睜眼瞎,隻能戰戰兢兢地的回到基地修理。
動物專家們對比了破損口的痕迹與達摩鲨的牙齒特征後才确定居然是達摩鲨攻擊所緻,最後不得不将橡膠聲呐罩換成了硬度與強度更高的環氧樹脂。
連人都攻擊的達摩鲨,都有哪些慘無人道的攻擊記錄?達摩鲨連鲨魚和海豹都能沖上去咬一口,當然它們也會攻擊人,而且其操作仍然是一如既往的快、準、狠!
由于達摩鲨的攻擊是狠狠地咬掉一塊皮肉,這導緻傷口很難愈合,并且會留下永久性疤痕,傷口愈合後這裡沒有毛孔,無法出汗,夏天會瘙癢難忍,不過總比大鲨魚攻擊丢了性命要好一些。
達摩鲨:其實還是以吃小魚為主
2021年6月3日,《科學報告》上刊發了一篇标題為“Integrating multiple chemical tracers to elucidate the diet and habitat of Cookiecutter Sharks”(整合多種化學示蹤劑以闡明曲奇鲨的飲食和栖息地)的論文稱,達摩鲨盡管攻擊極其兇狠,但它們日常捕獵的大都是小型魚類。
特拉華大學的研究負責人亞倫·卡萊爾 (Aaron Carlisle)稱,在達摩鲨的胃中的DNA檢測發現,達摩鲨攻擊哺乳動物、大型魚類的比例很低,達摩鲨并不是大家想象當中的深海惡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