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木釘
一個媽媽最可怕的,就是切斷與外界的連接,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永遠不去反思,機械的重複。這樣的媽媽注定跟不上孩子的成長,也注定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母親。
1
很多人都說,這一屆父母不好當,不像上一代,孩子不聽話,揍一頓就行了。那個時代隻有孩子不乖,沒有父母不行。而現在,大家都達成了一個共識:熊孩子背後必定有個熊家長。
其實,抱怨“當媽難”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一個更進步的時代到來了。如果能做一個更好的媽媽,那為什麼不呢?
然而,有一種媽媽,相信你們一定見過,她永遠正确,永遠在原地,永遠捂住耳朵不聽不聽,執拗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以自己認為的正确方式去對待孩子。殊不知,跟不上孩子的成長,就不能算一個合格的老母親。
2
興趣課上,老師在上面大聲講,碩碩媽在下面對着碩碩的小耳朵低聲講,老師說一遍:27 51,碩碩媽便說一遍27 51。老師說一遍,先加個位的1,碩碩媽便低低說:先加個位的1……碩碩媽的聲音在刻意壓低,但是在空蕩蕩的教室裡,還是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種嗡嗡嗡的回音,讓老師的聲音變得模糊起來,很多家長不由地皺起了眉頭。
這個興趣課,每周都有作業,為了家長能回家輔導孩子一二,家長們都會坐在教室後排旁聽一下,小朋友基本都坐在前排。然而,每次碩碩媽都會坐在碩碩身邊,不斷提示督促。
她和孩子之間,似乎形成一個閉環,在教室中間,又像是在教室之外。孩子做完一題便擡眼看一下媽媽,看媽媽的頻次比看老師的頻次高得多。
碩碩跟同班小朋友同齡,但是看上去卻幼稚許多,課間一有空餘時間,就摟着媽媽的脖子,蹭來蹭去。而碩碩媽也很得意,兒子這麼大了還跟她這樣親。其他媽媽們也會聊天說到:我兒子這個年齡,早就不跟我這樣親近了呢。碩碩媽更是得意,嘟起嘴沖着孩子說:“碩碩!碩碩!”碩碩便立刻嘟起嘴巴,對着媽媽的嘴巴親一口。
每次一起上課,碩碩和媽媽兩個人都會一唱一和的,成為教室的主角。不是碩碩哇哇亂哭,各種提條件要挾,就是碩碩媽哄小寶寶一樣對着碩碩又哄又抱,軟硬兼施。
時間久了,老師的眼神,家長的表情,都在說着對這一對母子的不滿,而碩碩媽沉浸其中,并無覺察。
3
碩碩媽是我的同事,女人一說到孩子就停不下來。我知道碩碩現在六歲了,還不會自己穿衣服,需要媽媽幫忙,吃飯有時候還需要喂。然而,碩碩媽身上有一種特别固定的信念,任誰都說不通,我一開始也跟碩碩媽提過幾次:“你坐在孩子身邊,不停提示,其實是一種打擾,快跟我們一起到後排來吧。”
碩碩媽總是一臉為難:“我家孩子不讓,不信你看看。”果然,碩碩媽剛剛坐在我的身邊,碩碩就警覺地轉過頭來,小臉立馬皺成一團,咧嘴喊:“媽媽,你快過來!”碩碩媽幾乎沒什麼掙紮的就一溜小跑着回到了碩碩身邊。就這樣,一個學期下來,母子倆始終并排坐着,每節課都做着教室裡的焦點。
上完課,老師會布置作業,學生可以自願多拿,也可以隻拿老師給的那一部分。碩碩媽的慣例是多拿一些,讓碩碩在家多練習。有一次在放學時,碩碩又不開心了,不知道掉沒掉眼淚,但是小臉皺着,帶着哭腔,坐在地上耍賴:“我不要寫那麼多作業!我不想學了!”碩碩媽連拉帶拽地拖着碩碩走了,一邊走一邊說:“不寫就别吃飯!”
我一直在想,究竟什麼樣的媽媽才是一個合格的媽媽。看了這麼多的書,做了這麼多年的媽,我發現,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标準可以來給媽媽打個分數。
但是,有一點,媽媽們必須要擁有,那就是跟随孩子一起成長的能力。
孩子還小的時候,無理取鬧,人們都會一笑了之。但是在六七歲之後還是常常耍賴,就會漸漸被人群讨厭、疏遠、甚至孤立。每個孩子都是媽媽心裡的寶,誰都不舍得讓他們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但是孩子的成長需要一些磨砺,一些摔打。過度的保護隻會讓他們變成弱不禁風的幼苗,一點點的風雨就會讓他彎了腰,過度的驕縱隻會阻礙孩子的成長,讓他始終是個嬌滴滴的小娃娃。
一個媽媽最可怕的,就是切斷與外界的連接,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從來不去反思,每一天都一樣,沒有進步,機械的重複。這樣的媽媽注定跟不上孩子的成長,也注定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母親。
4
孩子在嬰幼兒時期,需要我們的溫軟呵護,無微不至。但是随着孩子的長大,他更需要的是有自己施展的空間,做選擇的權利和父母退後一步的距離。我們必須跟随孩子一起成長,這沒得選擇。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是一句被說濫了的話,可是事到關頭,許多媽媽還是會跟随慣性,盲目插手、控制。
在上課這件事中,碩碩媽應把孩子的地盤還給孩子,堅定地保持距離,這樣孩子才能全神貫注在課堂上,而不是還要分一部分精力給媽媽。日常,媽媽也要少說話,少幫忙。能讓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就要讓他自己來,就算再着急,也要咬住舌頭,絕不插手幹涉。比如穿衣服、洗漱、收拾書包讓孩子一點一點習慣對自己負責。
不給孩子選擇權,就是不允許孩子成長。也許包辦習慣了,很難放手,那麼我們可以循序漸進的,從身邊小事開始。
比如允許孩子選擇穿什麼衣服,允許孩子選擇上什麼興趣班,允許孩子選擇拿多少作業回家,給予孩子一定選擇的空間,不至于最後像碩碩一樣産生逆反。為了确保這個選擇不會太離譜,一開始可以設置底線和範圍,給自己和孩子一個緩沖。
每周都拿出一段安靜的時間,給生活一次複盤。反思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能力。經常在腦子裡思考一下,我這樣的行為究竟是否妥當,是否有問題。對逆耳忠言保持一份平常心,先不急着辯駁,好好聽一聽别人的建議。客觀一點,寬容一些,學會跳脫出來,觀察自己,才能糾正自己,更好的前行。
說真的,當媽媽不容易,但,努力去更新換代的結果,是我們自己和孩子受益,為了自己和可愛的孩子,還有什麼不能改變呢?
作者簡介:一木釘,兩個男孩的媽媽,親子專欄簽約作者。專注心理、教育寫作,在文字中療愈自己,惠及他人。
本頭條号擁有27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将與活動号(育兒交接棒)一起,緻力于通過線上線下課程和活動,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微信公衆号的“問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提問,專家一對一解答育兒疑問。歡迎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