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快遞中轉發現違禁物品

快遞中轉發現違禁物品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8 11:51:12

快遞中轉發現違禁物品?快遞包裹上的二維碼廣告“19元充值100元話費”“天大的秘密掃一掃可以領100元”“先别拆掃碼領大額現金紅包”“别扔,随機抽取一把遮陽傘”“别扔掃碼1元抽手機”……仔細看看我們每天收到的快遞包裹,無論是袋子還是盒子,都不難發現類似這樣的廣告語這到底是天上掉“餡餅”還是廣告宣傳方埋下的“陷阱”?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快遞中轉發現違禁物品?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快遞中轉發現違禁物品(快遞包裹上掃福利)1

快遞中轉發現違禁物品

快遞包裹上的二維碼廣告

“19元充值100元話費”“天大的秘密!掃一掃可以領100元”“先别拆!掃碼領大額現金紅包”“别扔,随機抽取一把遮陽傘”“别扔!掃碼1元抽手機”……仔細看看我們每天收到的快遞包裹,無論是袋子還是盒子,都不難發現類似這樣的廣告語。這到底是天上掉“餡餅”還是廣告宣傳方埋下的“陷阱”?記者進行了調查采訪。

掃碼并未領到禮品 反而掉進“陷阱”

8月24日,記者随機掃了快遞包裹上一個印有“别扔,随機抽取1把遮陽傘”的二維碼,微信頁面跳轉至“取件福利社”的抽獎轉盤上,抽獎次數共5次。轉盤上标注的獎品有遮陽傘、随機紅包、福袋等,而經過記者的多次嘗試,抽中的“獎品”均是福袋。福袋打開顯示為一等獎——100元“神奇卡”話費券。領取獎品需要填寫手機号,并且需要同意個人信息授權。記者在最下方點開“個人信息授權”聲明發現,一旦主動在頁面填寫個人手機号并進行提交操作,即意味着同意獎品設置方收集、使用、共享個人相關信息,進行廣告定向推送等。

同時,記者在抽獎平台注意到,所謂100元“神奇卡”話費券,是需要支付19.9元才能領取的。領取頁面上醒目寫着“實際支付金額19.9元,實際到賬話費券100元,節省80元。”但其實在頁面的最底部小字才能看到真相:100元話費券是分為20張5元優惠券,同時必須下載商家App才能查收話費券,且每次充值金額必須大于100元才能使用一張5元券。記者換了一個手機進行掃碼,“中獎”結果是一樣的。

随後,記者又換了兩個快遞包裹進行掃碼,進去後發現依然是“幸運轉盤”“刮刮獎”等抽獎環節,而無論嘗試多少次,從來沒有抽中二維碼上承諾的獎品,抽到的不是電話卡就是要跳轉下載App。

25日下午,記者在曲江路外的一個菜鳥驿站外觀察了20分鐘,發現大家取出的大大小小的快遞包裹上基本都貼有一張印有二維碼的單子。記者采訪市民了解到,看着這些“掃碼赢福利”的廣告,确實有一些人忍不住拿手機去掃一掃。但是掃了快遞包裹上的二維碼後,不僅沒有得到宣稱的禮品,還掉到了“陷阱”裡。

市民賀先生說,他有一次在快遞上看到貼有“領取手機靓号”的二維碼廣告,就掃碼進入選号界面,按照訂單流程填寫了身份信息并支付相應費用,結果一直沒有收到相關快遞,試圖溝通時發現對方留的電話也打不通。市民白先生也表示,前不久,他在收到的快遞包裹上看到“19元充值100元話費”的二維碼廣告,覺得很劃算,于是掃碼并按廣告指引支付了19元,結果根本沒有充值到話費,而是顯示其開通了某App會員。

有公司專業從事快遞廣告業務

可以收集個人信息

那麼,這些讓人掉入“陷阱”的二維碼廣告是誰貼在快遞包裹上的?記者采訪了多家菜鳥驿站工作人員。有的直接說:“不知道”;有的表示二維碼來自快遞單打印機系統自帶的模闆,驿站控制不了;也有工作人員提醒記者,不必理睬此類“福利”,“沒聽說有人掃出禮品”。記者又采訪一位快遞公司配送員,其稱快遞公司提供的隻是物流服務,正常的快遞面單信息模闆隻有收件人名字、手機号、地址以及查詢快遞的單号,至于其他内容,他也不知道哪裡來的。

随後,記者以“快遞廣告”為關鍵字在網上搜索,發現有專門的廣告公司開通快遞單打印面單廣告服務。一家位于深圳的某公司就在其官方介紹頁面上說明其專業從事快遞廣告業務,主要産品形态有快遞包裹單、電子面單、紙箱廣告、快遞短信廣告等。

記者以需要推廣一款健康服務App為由撥打公司聯系電話,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可以提供快遞包裹打印面單上的廣告服務,根據記者的意願将二維碼推廣至全國或是指定區域,具體能到鄉鎮、社區。一個快遞包裹上的廣告為1分錢。當記者提出是否能夠以針對性投放廣告為目的收集用戶個人信息,對方表示沒有問題。至于廣告宣傳具體投放在哪個快遞公司,對方會根據需要的目标用戶進行大數據匹配,主要是“三通一達”快遞公司。

據公開數據,2021年我國快遞業務量達1085億件,支撐網絡零售額接近11萬億元。據媒體報道,日前,安徽省消保委對1111份快遞單樣本進行了測試、統計和分析發現,674個樣本中含有二維碼廣告,占比達60.67%。從商家店鋪的打折促銷信息,到下載軟件、注冊會員的二維碼,加上領話費、送産品、抽獎等活動,大大小小的快遞包裹,俨然成了推廣信息和謀取利益的“攤位”。

對于這個現象,陝西省社會科學院社會熱點專家王曉勇表示,在快遞包裝上用二維碼發布廣告本沒有問題,但廣告不能變成引誘消費者掉入“陷阱”的“餡餅”,也不能成為收集個人信息的手段。此外,消費者也應時時牢記莫貪便宜、謹慎掃碼。不要因掃碼領“福利”,反而被不法商家“套路”,中了商家的大圈套,從而導緻個人隐私洩露或财産損失。為有效遏制這種現象,市場監督管理部門也應進一步發揮作用,規範快遞市場,保護消費者正當權益。

文/圖 記者 馬相

來源:西安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