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是作物生産之母,要讓土壤發揮最大效用,就要要去了解自己耕作的土壤有哪些缺點或者限制作物生長的因素,再加以改善這些缺點和消除不利因素,使成為肥沃的土壤。從認識土壤到了解缺失因素,從保育到增進土壤肥力,都是确保作物增産及品質的基礎。
其實,肥沃的土壤并不難求,隻要用良好的土壤管理辦法,都有希望把貧瘠的土壤改成肥沃的土壤。有了充分的土壤肥力,再加上選擇适應該地區氣候的作物及品種,運用良好的種植管理方法,要達到高産是不難做到的事情。以下是常見的8個維度的土壤問題,從問題的發生到如何診斷以及如何修複,分别說明如下:
一、土壤酸堿度不适合及土壤酸化現象(一)、問題發生的原因:部分太酸(PH在5.0以下)或太堿(PH在7.5以上)的土壤,易使土壤中的植物養分轉變為無效性,使作物不能适應,尤其土壤酸化在我們耕作中最為常見,其原因不外呼雨水大量淋洗及母質酸性、植物吸走大量正離子養分、不當的施用過多酸性肥料、及過量有機酸所緻,加上土壤緩沖力不佳時,更易出現酸化現象。
(二)、診斷土壤酸堿度:常用酸堿度電極測定法及石蕊試紙顔色測定法。測定酸堿度時,應使土壤與水混合攪拌後測定,不應在土壤幹燥下測定,因為測定土壤酸堿值是測定在水溶液中的氫離子濃度。
(三)、解決酸堿度不适的辦法:
二、缺乏土壤有機質
(一)、問題發生的原因:在多雨高溫及多濕的環境下,土壤有機質分解較快,尤其是山坡地更是缺乏有機質,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土壤都是缺乏有機質的。當土壤中缺乏有機質的時候,農民施用化學肥料的量就會增加,造成浪費,甚至無法作物産量,反而使土壤病害增加并且對環境造成極大的污染。要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從增加土壤有機質着手,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特别注意土壤有機質的保護,因為土壤有機質的好處衆多:
從上述可知,土壤要達到以上十點功效,就必須增加土壤的有機質含量。
(二)、診斷缺乏有機質的方法:除了讓專業的農技部門分析土壤有機質的含量之外,也可以用肉眼觀察,如土壤幹燥後很硬,或顔色很紅、很黃,沒有團粒構造,這些都是缺乏有機質的特征。
(三)、解決缺乏有機質的辦法:施用有機肥料以增加土壤有機質的來源,也可種植綠肥作物。在種植中要采用輪作,尤其以豆科輪作最利于增進土壤有機質。在管理上應增加覆膜的利用,減少土壤沖刷及表土流失,這也是保養土壤有機質的方法之一。近年來腐植酸及泥炭土的應用,對土壤有機質的增加穩定也很有幫助。
三.土壤物理性不良
(一)、問題的發生的原因:當土壤屬于酸性又缺乏有機質,物理性就很差,團粒構造就需要改善,且保水力差,很容易幹旱,幹燥時特别堅硬,這是典型的貧瘠土壤。土壤質地太粗或太黏,也會構成問題土壤。太粗則保水差;太黏重的土則太密實,排水不良,引起根系生長不良。
(二)、診斷土壤物理性不良的方法:用手觸摸分級,判斷是否太黏或太砂;觀察土壤孔隙度,是否太密實。以感覺觸摸時,取少量土樣,以水濕潤後搓捏,呈砂礫感是砂土;很黏重,可搓捏成條的則含黏粒多。土壤的孔隙度、土塊或團粒構造,很容易用肉眼觀察。
(三)、解決土壤物理性之不良:
四、土壤營養分不平衡
(一) 問題發生的原因:不平衡或過量施用化學肥料,會造成營養元素間吸收的拮抗作用,無論大量、中量或微量元素都不能過量, 例如:氮過多作物易徒長,枝葉繁茂,易遭病害,不易開花或坐果等等。
(二)診斷養分的不平衡:土壤中營養不平衡不能用肉眼看出,但可以通過植物的生長來觀察,或以植體化學分析配合土壤分析診斷也可得知。土壤也要定期分析診斷檢查,就如人的身體檢查一樣重要,尤其是密集耕作系統,至少每三、四年需要診斷一次。
(三)解決土壤營養分不平衡之要領:
五、鹽類及重金屬累積的問題及污染
(一)問題的發生原因:污染及不當的灌溉水,或是化學肥料使用過多,都會引起土壤鹽類及重金屬累積。因為土壤有吸附的能力,長期日積月累的結果。
(二)診斷鹽類及重金屬污染之累積:最準确的是用化學分析測定所含鹽類及重金屬量。鹽類的累積也可用肉眼觀察,診斷時從曬幹的表土,可觀察到白色粉末或晶體狀的鹽類,鹽類累積過多有白色物出現。
(三)解決鹽類及重金屬污染之累積:因密集耕種作物時,大量施用鹽類肥料所引起的累積,可采用旱田水田輪作,水田耕作時可洗去大量的可溶性鹽類;或選擇較耐鹽的作物,因作物的耐鹽性有差異;施用有機質對洗鹽類也有幫助,因有機質分解的有機酸,可增加鹽的溶解度。重金屬累積污染可加入有機質吸附,以稀釋作用減少作物吸收;如嚴重污染則不應種植食用作物或飼料作物,要避免污染進入人類的食物鍊;如要種植則需慎選非食用植物,如林木植物、纖維特用作物等。
六、表土流失問題
(一)問題發生的原因:表土是曆經長年自然改良的寶貴土壤,山坡地如表面植物保護缺乏時,優良的表土很薄,大多會被沖刷洗走,表土的流失同時伴随着肥料的流失。
(二)診斷表土流失:這是相當容易判斷的,隻要看在雨中流出的水,是否帶有泥色或混濁,即可知表土是否流失。
(三)解決表土流失的辦法:表土要有保護,可采用覆蓋或草生栽培,尤其是以果園的草生栽培最為有效,而且雨季時不必除草,表面上看草生會吸收競争部份施入的肥料,但吸入肥料經砍割覆蓋或犁入後,肥分又回到土壤,對多年生果樹的表土肥力,很有幫助,草生栽培又可使雨水深入土層,增加有機質、使土變松軟、保肥性好,實為一舉多的。
七、土壤病蟲害問題
(一)問題發生的原因:引起土壤病蟲害的因素很多,由于病菌大量繁殖或植物的耐病力降低,就易引起作物根系病害。土壤病害的發生與氣候環境及灌溉水來源有密切關系;種苗的傳染病菌也不應忽視,健康的育苗是很重要的。
(二)診斷土壤病蟲害:要精确了解根系發生的病害,以鑒别病菌的種類,需要專門的鑒别方法。根系枯死的原因,可能是生物性或非生物性所引起,或互為因果關系。線蟲的危害根系較易觀察出來,在根上會有膨大凸起或瘤狀的症狀發生。
(三)解決土壤病蟲害的辦法:治療土壤病蟲害,包括化學藥劑處理、物理處理(如高溫)、生物處理等方法,另外可利用土壤改良劑,以化學、物理、生物性等不同方式改良土壤,使病蟲害不易繁殖或增加作物抗性,而達到控制土壤病蟲害的目的。例如施用有機質或生物菌肥使土壤改良,也可減少土壤病害發生,但應注意糞便類有機質,如未經腐熟,易緻多種菌或蟲的感染。
八、連作的土壤問題
(一)問題發生的原因:因連作引起問題土壤,一般不外乎在土壤物理性,化學性或生物性上發生問題,常見的是病菌或蟲體孳生過多、有毒物質、鹽類累積或養分不平衡所緻。
(二)診斷連作問題:一種或同類作物連作次數後,發生生長不良,施肥并不能完全改善,常見如幼苗的枯萎及爛根。生長點或新葉不正常或不伸展的問題發生。
(三)解決連作的問題土壤:采取輪作,尤其旱田水田輪作最好。可施用有機質改善或種植綠肥,有機質吸附有毒物及分解有毒物質,并有制衡土壤有害微生物的功效,加上補充大量、中微量養分,可減少養分不平衡。也可采用施微生物菌肥。連作田常有大量的地上部或地下根部,這些殘質也可能是問題的根源,因此,清除田間殘質,可減少毒物質或病蟲害的危害。
以上所常見的八大問題,不是所有的土壤都會存在,因此,必須先了解土壤的特性,确定是哪裡出了問題,然後解決問題,土壤的肥力自然會改觀,有了健康的土壤,才會有健康的作物。隻要勤于管理,保持土壤肥沃,作物高産就近在咫尺。,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