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十六計成功的案例

三十六計成功的案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7:11:56

第十六計 欲擒故縱

解語:逼則反兵;走則減勢。緊随勿迫,累其氣力,消其鬥志,散而後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按語:所謂縱着,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窮寇勿追”,亦即此意,蓋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追之而已。武侯之七縱七擒,即縱而随之,故蹑展轉推進,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縱,其意在拓地,在借孟獲以服諸蠻,非兵法也。故論戰,則擒者不可複縱。

三十六計成功的案例(三十六計之欲擒故縱)1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删

譯文:如果把敵人逼得無路可走,就可能會拼命反撲。相反讓敵人有路可逃則可消減他的氣勢。對逃跑之敵要緊緊跟随,不能過于逼迫,借以消耗其體力,瓦解其鬥志。等到敵人士氣低落、軍心渙散時再去捕獲它,這樣就會避免不必要的流血犧牲。總之,按照需卦的原理,善于等待有利的時機,并且有足夠的耐心和誠信們才能取得輝煌的勝利。

這裡的講得“縱”,不是對敵人放縱不理,而是緊随其後,隻是稍稍松懈,令敵人有稍稍喘息而已。《孫子兵法》中說“窮寇勿迫”,也有這種意思在裡面,對處于絕境的敵人,不要過分逼迫,以防敵人做困獸之鬥,這裡的不追,并不是不追擊,而是指不要過分逼迫。三國時,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就是釋放後還是緊追其後,如此輾轉推進,直到孟獲到了山窮水盡。諸葛亮之所以七擒七縱孟獲,其意圖是為了開疆擴土,在于征服孟獲而令其他蠻族臣服蜀漢,這不是用兵的普遍法則。如果單單從戰争角度出發,已經擒獲的敵人萬萬不可随意放掉。

三十六計成功的案例(三十六計之欲擒故縱)2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删

典故:說起“欲擒故縱”,一般就認為出自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的故事,實際上可以追溯至先秦時期老子的哲學思想。

注解:“欲擒故縱”字面意思是要想擒獲敵人,故意先放他一條生路。實際上是為了抓住敵人更好地控制他,故意先讓他逃跑,緊追其後而不采取高壓逼迫的态勢,避免因為敵人的困獸之鬥,增加我方的損失和傷亡,最後以較小的代價擒獲敵人。實際上和“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是同一個道理。

“擒”和“縱”是互相矛盾的,“欲擒故縱”看上去是放敵人一條生路,實際上是不斷消耗敵人的鬥志,最終達到擒獲敵人的目的。就戰争本身而言,敵人是不能随意放掉,但是戰争是為政治服務的,出于政治目的,就像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那樣,收服孟獲是為了通過其号召力實現對南疆的穩定統治。也從側面印證《孫子兵法》中“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的軍事鬥争思想。

使用“欲擒故縱”這一計策,必須要有充分的實力和自信,對敵我雙方的情況盡在掌握。放敵人逃跑後,有足夠的力量能夠抓住敵人,否則“欲擒故縱”容易變成“放虎歸山”。

三十六計成功的案例(三十六計之欲擒故縱)3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即删

文言文到白話文,個人可能翻譯得不是很準确,請見諒。一家之言,如有不當之處,歡迎留言批評指正,不勝感激。歡迎關注點贊收藏轉發。#秋日生活打卡季#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