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嘗盡人間百味看透人間百态

嘗盡人間百味看透人間百态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09:50:16

道德經:尋常無事修道心,淡然入世真君子。

嘗盡人間百味看透人間百态(人間最深邃的道)1

人生真正的道,并不在詩與遠方之中,更不在特立獨行的自命清高行為之内,而在平時生活的“苟且”之中。

《道德經》中說: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這便是道的存在狀态,意思就是說:深邃呀,他好像是萬物本源,脫掉他的鋒芒,削減他的糾紛,收斂他的光耀,混同他于塵世間。

道并沒有一個具體的形象,它是萬物起源,但是道也沒有脫離萬物而獨立存在,而是滲透于世俗細微之處,大體之間,混同于世俗,這便是“同其塵”。

在生活中,道無時無刻的不在影響着我們,所以,一個人若想真正的感受道,就必須居于紅塵俗世之内,在紅塵中找到真正的道心,不是好高骛遠的追求虛妄。

嘗盡人間百味看透人間百态(人間最深邃的道)2

《菜根譚》之中有這樣一句話:驚奇喜異者,終無遠大之識;苦節獨行者,要有恒久之操。

一個人過于标新立異,行為怪誕,不合群,不會有高深的學問和卓越的見識;一個人如果隻知道苦苦潛修名節,特立獨行,也必然沒有長久不變的操守。

活在世上,我們首先就是一個平常人,太刻意追求特立獨行的行為,都隻是自命清高的虛妄,這更是一種背道而行的行徑,失去的也是以道心修身的核心,所有的嘩衆取寵,都無法讓自己更好的生活。

而最好的人生,并不是刻意的自命清高,而是一種身處俗世中,也能心有平和與坦然的智慧。

在這一方面,蘇轼便是一個随時随地,都能以平和之心融入平凡世界的人。

嘗盡人間百味看透人間百态(人間最深邃的道)3

當蘇轼在62歲被朝廷貶到海南時,他的人生經曆的也是天翻地覆的變化,前些日子還在朝廷身居高位,而如今卻被貶到如此偏遠地區。

此時海南的天空,正下着綿綿細雨,斜雨細風打在身上,透出一絲凄涼,但是蘇轼并不以此為苦,而且更沒有拿自己曾經的成就去自命清高,而是與百姓共叙桑麻樂事,不以文豪自居,不以曾經為榮,享受身處平凡的快樂。

蘇轼和周圍的鄰居相處的非常融洽,左鄰右舍的覺得蘇轼随和,便送些飯菜給他,有一次,一個老者還送給蘇轼一匹布,讓蘇轼抵禦嚴寒。

人們聽着蘇轼談論往事時,蘇轼臉上總是樂呵呵的,毫無留戀過去的感覺,更是顯露坦然面對當下貧苦的淡然。

雖然當時海南的生活難以讓這個老人适應,但是蘇轼卻無動于衷,好像麻木不仁一般,頗有一番道家思想中“我獨悶悶”的感覺。

嘗盡人間百味看透人間百态(人間最深邃的道)4

永遠記住一個道理,人生的真境界一定不是在刻意追求的虛妄繁華之中,而是身居平淡,淡然處事的豁達之内,這便是道的來源。

佛家中常說:平常心即是道

真正的道,是需要居于俗世,從人間三分煙火味之中,體悟道心的本源和真谛。

在《金剛經》中,釋迦牟尼在平時,也會跟着大家一起化緣吃飯,吃完飯之後把衣缽收好,自己去洗碗,然後把衣服疊好,把座位上的灰塵擦去,然後洗洗腳開始打坐。

這便是釋迦牟尼佛的清靜心,更是一種平實的生活。

因為在佛家思想中同樣認為,平實就是道,平實就是佛法,那些把自己搞的一身佛氣,怪頭怪腦未必是真佛,因為那樣的不平實,倒有點入佛魔的道理。

嘗盡人間百味看透人間百态(人間最深邃的道)5

最高明的東西是平凡的,最精深的東西也是平凡的,所以道心也在平凡之中。

文|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