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看《白鹿原》,被書中如史詩般恢弘壯闊的曆史所吸引。
如今已略經世事,再回頭看白鹿原上的那些恩怨糾葛,竟然隐藏着亘古不變的真理。
作家陳忠實以深沉厚重的筆觸,展示了白鹿兩家祖孫三代人,在古老的渭河平原上各自不同的命運。
其中描寫的一副副貪嗔癡愛的衆生相,幫我們看透人生,悟透人性。
讀懂書中最經典的9句話,渡過人生衆多迷茫。
白鹿原承載着歲月變遷的苦難,不過是短短幾十年的歲月,人們就經曆了幹旱、瘟疫和饑荒。
很多人在災難裡放棄了掙紮,白嘉軒卻沒有被困難裹挾,而是提醒自己:
“要沉得住氣,不能着急慌慌,草率了事。”
幹旱時,白嘉軒帶着人們用隆重的祈雨儀式來鼓舞人心。
瘟疫之後,他又帶着族人清理家園,開荒種莊稼。
正如白嘉軒所說:
“想要在原上活人,心上就得插得住刀。”
他用實際行動,帶着白鹿原上的老百姓熬過了黑暗,讓生活一點點步入正軌。
人生,就是一場修煉自己的修羅場。
沉得住氣的人,懂得洞察全局,也能真正成大器。
白鹿原上有兩位風雲人物,他們因為不同的做事方法,走向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結局。
白嘉軒是德高望重的族長,他在原上辦學堂、立鄉約,帶着人們戒賭戒毒,把村裡治理得風清氣正。
他在族長的位置上恪守德行,一生都活得坦坦蕩蕩,也因為品行端正,活成了白鹿原上的“脊梁”。
鹿子霖表面上是兢兢業業的鄉約,背地裡卻嫉妒族長的位置,經常用陰招打壓白嘉軒。
他不僅挑動族人鬧事,讓白嘉軒背造反的黑鍋,還指使人勾引白嘉軒的兒子,趁火打劫了白家的土地。
鹿子霖以為自己壞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覺,卻不知“人易騙,天難瞞”。
一生精于算計的鹿子霖,目睹同黨被槍斃後精神崩潰,最後被活活凍死在柴房裡。
他們的不同結局,也驗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
“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
一個人行走于人世間,做事不愧對良心,才能活得心安理得。
曾經看過一個“籃球架”原理:
籃球架設定的高度,就是讓人既不會輕易地進球,也不會永遠都進不了球,那個高度正好是努努力就能進球的高度。
也正因為籃球架高度設置的合理,它才吸引了更多的人參與。
所以,目标并不是越容易達到越好。
像籃球架一樣,“跳一跳,夠得着”,才是最能激發人積極性的目标。
設置的目标太低,會讓我們在舒适區躺平,喪失了前進的動力。
用合适的标準要求自己,才能打破局限,超越自己。
前不久看過一個熱搜,一位英語專業畢業的碩士生卻幹着摩的的活,風吹日曬。
很多人質疑他大材小用,摩的小哥這樣回應網友:
“開摩的散散心沒什麼大不了,作為一個有知識的人,去各行各業都會有更多的可能。”
很多人在迷茫時,就會陷入思維定局。
無法前行和後退時,思維轉個彎,才不會直撞南牆。
生活中有鮮花怒放,就一定會有大雨傾盆。
生命是一場随遇而安的旅行,并不是非要一路高歌才算無悔。
人世間從沒有邁不過去的坎,靈活變通,才能天地皆寬。
《白鹿原》中的黑娃是長工的兒子,起初他當過土匪,砸過祠堂,坐過大牢,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樣。
但他始終覺得内心空虛,正如他在書中所說:
“我闖蕩半生,混賬半生,糊塗半生,現在想念書求知,活得明白,做個好人。”
黑娃就這樣接受了招安,成為了德高望重朱先生的得意門徒。
在詩書的熏陶下,黑娃的内心一步步覺醒,從魯莽無知的土匪頭子,蛻變成為整個宗族的榮耀。
黑娃的經曆,恰恰印證了那句話:
“讀書,你可以體驗1000種人生,而不讀書,你隻能活一次。”
我們無法延續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拓寬生命的厚度。
讀書,永遠是改變自己的最好方式。
有人說《白鹿原》是女人的悲劇史和男人的野心史,我卻覺得它更像一幅描摹世間福禍的浮世繪。
人生本就是福禍相依,得失相随。
就像鹿子霖如願當上鄉約,本以為謀得一官半職之後,就能夠鬥得過白嘉軒。
卻不曾想,他在欲望的溝壑裡迷失了自己,最終落了個慘死的下場。
年輕時的白嘉軒經曆過六娶妻六喪妻,一度被鄉鄰視作瘟神。
然而第七房妻子終于打破了“喪妻”這個魔咒,為白嘉軒傳宗接代,白嘉軒也逐漸成為白鹿原上的聖人。
福禍兩個字,半邊是一樣,半邊不一樣。
就像書中的一句話:
“凡遇好事的時光,甭張狂,張狂過頭後面有禍跟着。遇到禍了,不亂套,忍過了受過了,好事就跟在後面了。”
順境時不張揚,逆境時才能不迷茫。
茫茫人海,并不是所有遇見的人都能成為朋友。
和形形色色的人打過交道之後,才會發現真正的朋友,并不需要刻意的維護。
與其花費力氣去迎合别人,不如和簡單的人一起舒舒服服做自己。
少一點利益糾葛,多一些真情相待。
少一些虛情假意,多一些真心實意。
正如《莊子》中:
“謂賢者之交誼,平淡如水,不尚虛華。”
朋友之間,簡單一點,才能經得起時光流轉。
這是一個容易受别人影響的時代,很多人會不自覺地跟着人群的聲音随波逐流。
迎合了别人,也失去了自己的初心。
《白鹿原》中的朱先生就是忠于内心的人,他一生都不曾受他人影響,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朱先生是關中有名的大儒,隻要他願意,就能求得功名。
然而他卻沒有随波逐流,選擇隐居在鄉間開辦書院。
很多人被名利攪得家破人亡時,朱先生始終陪同在家人身邊,過着一箪食一瓢飲的悠閑日子。
不活在别人的眼光裡,就能不被外物侵擾内心。
無論何時,在人群中保持思辨能力,才能活成人間清醒。
人生無常,任何人都不會成為例外。
生活對白嘉軒從未仁慈過,他的一生,經曆過很多至暗時刻。
妻子在瘟疫中丢掉性命,女兒在革命中犧牲,就連他在白鹿原上挺直了一輩子的脊梁,也被土匪給打斷了。
曆史的車輪滾滾而去,生活還是要繼續,活着的人還要繼續好好活着。
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進了廚房,往鍋裡添水,往竈下塞柴,想喝茶得自己動手拉風箱了。
就像一句古話:
“人活着沒有受不了的罪,隻有享不了的福。”
那些絕望難捱的時光,咬着牙挺過去,就會有希望。
人生苦短,磨難很長。隻要不放棄,陽光總會有照進來的時候。
▽
《白鹿原》不僅是一部文學巨著,更是一部生存哲學指南。
命運像一個無情的劊子手,百般淩遲原上的人們。
那片貧瘠大地上的恩怨和悲喜,寫滿了人性的進階與思忖。
書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在命運漩渦裡的抗衡,何嘗不是紅塵中普通人摸爬滾打的縮影。
如同季羨林在《悲喜自渡》中的那句話:
“人間萬千光景,苦樂喜憂,跌撞起伏,除了自己,他人愛莫能助。”
真正的智者,總會在認清人性之後,直面生活贈予的狂風暴雨。
領悟了書中的這9句話,就能撥開生活的重重迷霧,收獲屬于自己的一方淨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