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特别提示:财管學習中,思路比公式更為重要,公式僅僅是思路的外在體現;
2.不必記憶公式的字母表示,重在其運用,考試的時候直接帶入數字列式即可;
3.以下的公式總結,僅僅列出重要公式,以供大家參考;由于時間有限,不妥之處,還望諒解!
【學習要求】
1.熟練掌握财務評價指标的計算公式;
2.理解管理用财務報表各項目之間的邏輯聯系;
3.掌握内含增長率和可持續增長率的計算;
4.理解外部籌資額的計算步驟。
财務評價指标(一)短期償債能力比率1.營運資本=流動資産-流動負債=長期資本-長期資産
2.流動比率=流動資産÷流動負債;3.速動比率=速動資産÷流動負債
4.現金比率=貨币資金÷流動負債5.現金流量比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流動負債
【記憶】短期償債能力的比率指标,其分母均為流動負債,區别在分子,分子的記憶可以通過其指标名稱得出。
(二)長期償債能力比率1.資産負債率=總負債÷總資産;
2.産權比率=總負債÷股東權益;
3.權益乘數=總資産÷股東權益
【思考】資産負債率為 60%,請計算權益乘數和産權比率。
4.長期資本負債率=非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 股東權益)
5.利息保障倍數=息稅前利潤÷利息費用
【提示 1】息稅前利潤=利潤總額 利息費用=淨利潤 所得稅費用 利息費用;
【提示 2】分子中的利息費用僅僅指利潤表中“費用化”部分,分母的利息費用不僅包括計入利潤表的費用化利息,還包括計入資産負債表的資本化利息,即“全部利息”。
6.現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利息費用
【提示】此處分母的利息費用,和利息保障倍數的分母相同,即“全部利息”。
7.現金流量與負債比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負債總額
(三)營運能力比率1.應收賬款周轉率(次)=營業收入÷應收賬款
【注意】營業收入為扣除折扣與折讓後的淨額;包括資産負債表中應收賬款項目、應收票據項目,需要把壞賬準備加回來(即用未扣除壞賬準備的金額)。
【思考】如果某企業生産經營的旺季在 4~10 月,用年初年末平均應收賬款計算出來的周轉率, 會産生什麼問題(計算出來的周轉率虛高,過高估計了應收賬款的周轉速度)。
2.流動資産周轉率=營業收入÷流動資産;
3.營運資本周轉率=營業收入÷營運資本;
4.總資産周轉率=營業收入÷資産總額
5.存貨周轉率=營業成本(或營業收入)÷存貨
【說明】在短期償債能力分析或分解總資産周轉率時,分子應該用營業收入;如為了評估存貨管理的業績,分子應該使用營業成本。
【提示 1】在計算周轉率的時候,分子由于是時期數,為了配比,分母的時點數應取期初期末平均(考試如果要求簡化計算,從其要求)。
【提示 2】一般來說,計算出某項資産的年周轉率(次數),可以計算出該項資産的周轉天數, 公式為:365÷**資産周轉率。
(四)盈利能力比率1.營業淨利率=(淨利潤÷營業收入);
2.總資産淨利率=(淨利潤÷總資産)
3.總資産淨利率=營業淨利率×總資産周轉次數;
4.權益淨利率=淨利潤÷股東權益;
或=營業淨利率×總資産周轉率×權益乘數
【提示】要是上述的兩個結果相等,權益乘數的計算中,分子分母應該取平均值,這也是杜邦分析體系的核心公式。
(五)市價比率1.每股收益=(淨利潤-優先股股息)÷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股數
【鍊接】每股股利=股利總額÷年末普通股股份總數(此時不是加權平均股數,因為同股同利,不管什麼時候發行的,在獲取股利方面,權利一樣)
2.市盈率(倍數)=每股市價÷每股收益
3.每股淨資産=普通股股東權益÷流通在外普通股股數
4.市淨率=每股市價÷每股淨資産
5.每股營業收入=營業收入÷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股數
6.市銷率=每股市價÷每股營業收入
【總結】除每股股利之外,其他指标計算中,如果分子是時點數,分母的普通股取時點數(每股淨資産);如果分子是時期數,分母的普通股取加權平均數(每股收益、每股營業收入)。
管理用财務報表分析(一)管理用資産負債表的相關公式1.經營營運資本=經營性流動資産-經營性流動負債
2.淨經營性長期資産=經營性長期資産-經營性長期負債
3.淨負債=金融性負債-金融性資産
4.淨經營資産合計=經營性營運資本 淨經營性長期資産=淨負債 股東權益
【提示】淨經營資産合計又稱為淨投資資本。
(二)管理用利潤表的相關公式淨利潤=經營損益+金融損益
=稅後經營淨利潤-稅後利息費用
=稅前經營利潤×(1-所得稅稅率)-利息費用×(1-所得稅稅率)
(三)管理用現金流量表的相關公式營業現金毛流量=稅後經營淨利潤 折舊與攤銷
【提示】營業現金毛流量也稱為營業現金流量。
營業現金淨流量=營業現金毛流量 - 經營營運資本增加
實體現金流量=營業現金淨流量-資本支出= 稅後經營淨利潤-淨經營資産增加
【提示】資本支出=淨經營長期資産增加 折舊與攤銷
債務現金流量=稅後利息費用 - 淨負債增加;股權現金流量=股利分配 - 股權資本淨增加實體現金流量=股權現金流量+債務現金流量
淨利潤=稅後經營淨利潤-稅後利息費用
【提示】對于管理用财務報表所涉及到的公式,請務必熟練掌握,這是後面第八章企業價值評估的基礎内容。
财務預測(一)外部融資額外部融資額=營業收入增加×經營資産銷售百分比-營業收入增加×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可動用的金融資産-收益留存
【提示】留存收益=預計營業收入×預計營業淨利率×(1-預計股利支付率)
(二)增長率的計算1.内含增長率的測算
0 = 經營資産銷售百分比-經營負債銷售百分比-[(1+增長率)÷增長率]×預計營業淨利率×(1-預計股利支付率)
【提示】企業沒有可動用的金融資産,并不打算或不能從外部融資,隻靠内部積累所達到的銷售增長率即為内含增長率。
2.可持續增長率的測算
(1)根據期初股東權益計算
可持續增長率=營業淨利率×期末總資産周轉次數×期末總資産期初權益乘數×利潤留存率
【提示】以上公式需要滿足“不增發新股,也不回購股票”的條件,如果把該條件放開(即增 發新股),那麼有:可持續增長率=本期收益留存/(期末權益-本期收益留存)。
2.根據期末股東權益計算基于傳統報表:
【提示】該公式适用于任何情況,不受是否發行新股(回購股票)的限制。基于管理用财務報表:
第三章 價值評估基礎【學習要求】
1.靈活掌握資金時間價值的計算;
2.熟悉風險衡量指标的計算
一、資金時間價值
【提示】上述公式并不是必須記憶,考試中可以查詢到相關系數表。但需要理清普通年金終(現) 值和預付年金終(現)值,遞延年金終(現)值,償債基金(年資本回收額)之間的關系。
二、衡量風險的相關公式
【提示】标準差或方差指标衡量的是期望報酬率相同資産之間的風險大小,而變異系數沒有該限制。
4.兩項資産組合的報酬率的方差滿足以下關系式:
5.系統風險的度量(貝塔系數):
6.資本資産定價模型:
某項資産的必要報酬率=無風險報酬率+β×(市場組合的平均報酬率-無風險報酬率)
【提示】本章的公式,大多以字母來表示,這些字母不需要記憶,考試時候,能根據具體的條件,帶入公式進行計算即可。
第四章資本成本【學習要求】掌握債務資本成本和股權資本成本的計算
一、債務成本的估計方法計算不考慮發行費用的稅前資本成本是關鍵,涉及到到期收益率法、可比公司法、風險調整法和财務比率法。重點把握到期收益率法和風險調整法。
到期收益率法的基本思路是 “計算現金流出的現值和現金流入現值相等的折現率”,即:
稅前債務成本:
稅後債務成本=稅前債務成本×(1-所得稅稅率)
【提示】如果有發行費,那麼在計算稅前債務成本的公式中,左側為 P×(1-F)。
二、權益資本成本的估計
(一)資本資産定價模型:KS=Rf+β×(Rm-Rf)
1+r名義=(1+r 實際)(1+通貨膨脹率)
(二)股利增長模型:
(三)債券報酬率風險調整模型:
第五章 投資項目資本預算【學習要求】
1.熟練掌握項目評價中的指标計算;
2.理清互斥型項目的分析思路。
一、分析指标的計算(一)淨現值法
淨現值是指特定方案未來現金流入的現值與未來現金流出的現值之間的差額。
(二)内含報酬率法
能夠使未來現金流入量現值等于未來現金流出量現值的折現率,或者說是使投資項目淨現值為零的折現率。
(三)回收期法
投資引起的現金流入累計到與投資額相等所需要的時間。它代表收回投資所需要的年限。
(四)會計報酬率法
會計報酬率=年平均淨收益/原始投資額
二、互斥方案的優選如果兩個方案的年限不同,可以用如下三種思路來解決:
1.最小公倍期數法;
2.淨現值的等額年金額=該方案淨現值/(P/A,i,n);
3.永續淨現值=等額年金額/資本成本。
【提示】隻有重置概率很高的項目才适宜于上述分析方法。
三、現金流量的估計方法營業現金毛流量=營業收入-付現營業費用-所得稅
=營業收入- (營業費用-折舊)-所得稅
=稅前經營利潤 折舊-所得稅
=稅後經營淨利潤 折舊
=營業收入×(1-稅率)-付現營業費用×(1-稅率)-折舊×稅率
【提示】資本預算的基本公式,務必掌握,涉及到項目決策,這個公式是繞不過去的。
四、可比公司法的相關公式
可比公司法是尋找一個經營業務與待評估項目類似的上市企業,以該上市企業的β推算項目的β。
①卸載可比公司财務杠杆:
β資産=β權益÷[1+(1-稅率)×(負債/股東權益)]
②加載目标企業财務杠杆
β權益=β資産×[1 (1-稅率)×(負債/股東權益)]
③根據目标公司的β權益計算股東要求的報酬率
股東要求的報酬率=無風險利率+β權益×市場風險溢價
④計算目标公司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負債成本×(1-稅率)×負債比重+股東權益成本×股東權益比重
第六章債券、股票價值評估【學習要求】 1.掌握價值評估思路;
2.掌握計算收益率的思路。(重思路輕公式)
一、債券價值的評估方法
基本思路:投資債券後,所獲得的未來現金流入的現值和。
二、普通股價值的評估方法
股票價值=未來各期股利收入的現值+未來售價的現值
(一)有限持有:
(二)永久持有:
1.零增長股票:
2.固定增長股票:
【鍊接 1】股利增長模型下求普通股資本成本(沒有發行費用):
【鍊接 2】當上述式子中的 g=0,即得到零增長股票價值的計算公式:
【提示】公式的應用比字母表達式更重要。
三、投資收益率的計算
現金流入的現值等于現金流出現值的折現率即為證券投資的收益率。
第七章期權價值評估【學習要求】
1.理清保護性看跌和抛補性看漲兩種投資策略的組合淨收入;
2.掌握複制原理、套期保值原理和風險中性原理。
一、複制原理
【提示】以上公式不要“死記”,課堂上聽懂,把握基本思路,完全可以進行推導掌握。
二、風險中性原理期望報酬率=無風險利率
=(上行概率×上行時報酬率)+(下行概率×下行時報酬率)
=上行概率×股價上升百分比+下行概率×(-股價下降百分比)(不發放紅利時)
【提示】上述兩個原理的公式結合教材的例題掌握;教材【7-10】值得研究。
三、二叉樹期權定價模型
1.單期二叉樹
r=上行概率×(u-1)+(1-上行概率)×(d-1)
2.多期二叉樹模型
【提示】二叉樹模型其實是風險中性原理的延伸,其本身沒有太多的新内容,注意一下多期二叉樹确定變動乘數的公式。教材【7-11】予以把握。
四: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
【提示】實在太複雜,沒有時間就戰略(性放棄)吧。
第八章企業價值評估【學習要求】
1.熟練掌握現金流折現模型評估企業價值(尤其是現金流量的确定,是難點,也是重點)
2.理解相對價值法的三種模型(市銷率、市淨率和市盈率)
一、現金流折現模型的參數和種類
(一)預計現金流量
核心公式:實體現金流量=稅後經營淨利潤–淨經營資産增加債務現金流量=稅後利息費用-淨負債增加
股權現金流量=股利分配-股權資本淨增加支撐公式:
淨利潤=經營損益 金融損益=稅後經營淨利潤-稅後利息費用淨經營資産合計=淨負債 股東權益=淨投資資本
(二)方法思路總結
【提示 2】實體現金流量
=稅後經營淨利潤+折舊與攤銷-經營營運資本淨增加-資本支出
=稅後經營淨利潤-(資本支出-折舊與攤銷 經營營運資本淨增加)
實體現金流量=稅後經營淨利潤–淨經營資産增加
二、相對價值評估方法
1.市盈率模型
2.市淨率模型
3.市銷率模型
4.修正比率方法
修正平均市盈率(市淨率、市銷率)=可比企業平均市盈率(市淨率、市銷率)÷[可比企業平均預期增長率(股東權益淨利率、營業淨利率)×100]
目标企業每股價值=修正平均市盈率(市淨率、市銷率)×目标企業預期增長率(股東權益淨利率、銷售淨利率)×100×目标企業每股收益(每股淨資産、每股營業收入)
第九章資本結構【學習要求】
1.掌握杠杆系數的計算公式;
2.理解 MM 資本結構理論;
3.掌握最優資本結構的決策方法。
一、資本結構的 MM 理論
1.無稅 MM 理論
2.有稅 MM 理論
3.資本結構的其他理論
【提示】根據以上的公式,回憶各種理論的觀點和推論。
二、每股收益無差别點法
【鍊接】每股收益=歸屬于普通股的淨利潤÷發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權平均數
三、企業價值比較法
【提示】如果企業存在優先股,在上述計算基礎上,還需要加上優先股價值 P。
四、杠杆系數的計算
(一)經營杠杆系數
(二)财務杠杆系數
(三)聯合杠杆系數的衡量
第十章股利分配、股票分割與股票回購同時發放現金股利、股票股利和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後的除權參考價:
第十一章長期籌資通常配股股權登記日後要對股票進行除權處理。除權後股票的理論除權基準價格為:
第十二章 營運資本管理一、營運資本的籌資策略
【結論】
1.易變現率高,資金來源的持續性強,償債壓力小,管理起來比較容易,稱為保守型籌資政策;
2.易變現率低,資金來源的持續性弱,償債壓力大,稱為激進型籌資政策;
3.介于保守型和激進型之間的即為适中型籌資策略。
二、現金管理
(一)存貨模式總成本=機會成本+交易成本=(C/2)×K+(T/C)×F
C*應當滿足:機會成本=交易成本,(C*/2)×K=(T/C*)×F,可知:
(二)随機模式
三、應收賬款管理
應收賬款占用資金的應計利息=日銷售額×平均收現期×變動成本率×資本成本
四、存貨管理
1.基本的經濟訂貨批量:
2.存貨陸續供應和使用:
經濟訂貨量公式為:
相關總成本公式為:
五、短期債務管理
第十三章産品成本計算【學習要求】 1.掌握輔助生産費用分配的三種方法;
2.掌握産品成本結轉的分步法。
一、輔助生産費用的歸集和分配
(一)直接分配法
(二)交互分配法
第十四章标準成本計算【學習要求】掌握成本差異的計算
一、變動成本差異分析
直接材料:
價格差異=(實際價格-标準價格)×實際數量
用量差異=(實際數量-标準數量)×标準價格
直接人工:
工資率差異=(實際工資率-标準工資率)×實際工時
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标準工時)×标準工資率
變動制造費用:
耗費差異=(實際分配率-标準分配率)×實際工時
效率差異=(實際工時-标準工時)×标準分配率
【提示】
1.上述差異分析均針對實際産量;
2.括号外面記住“價标量實”,即價格用标準,用量用實際;
3.不同的費用差異有不同的名稱:價差和量差分别為,直接材料為價格差異和用量差異,直接人工為工 資率差異和效率差異,變動制造費用為耗費差異和效率差異。
二、固定制造費用的差異分析
第十六章本量利分析【學習要求】
1.掌握本量利分析的核心公式;
2.在本量利分析的核心公式基礎上,分析盈虧平衡點和敏感性分析。
一、基本的損益方程式
利潤=銷售收入-總成本
=銷售收入-(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銷量×單價-銷量×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銷量×(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二、包含期間成本的損益方程式
利潤=銷量×單價-銷量×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稅前利潤=單價×銷量-(單位變動産品成本+單位變動銷售和管理費)×銷量-(固定産品成 本+固定銷售和管理費用)
三、計算稅後利潤的損益方程式
利潤=銷量×單價-銷量×單位變動成本-固定成本
稅後利潤=(單價×銷量-單位變動成本×銷量-固定成本)×(1-所得稅稅率)
【提示】這裡的稅後利潤,其實就是息前稅後利潤
第十八章全面預算【學習要求】掌握銷售預算、直接材料預算和現金預算的編制,尤其涉及到的現金流入流出。
第十九章責任會計
投資中心的業績評價
部門投資報酬率=部門稅前經營利潤÷部門平均淨經營資産
部門剩餘收益=部門稅前經營利潤-部門平均淨經營資産×要求的報酬率
第二十章業績評價經濟增加值=稅後淨營業利潤-平均資本占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基本經濟增加值=稅後淨營業利潤-報表總資産×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簡化的經濟增加值:
經濟增加值=稅後淨營業利潤-資本成本=稅後淨營業利潤-調整後資本×平均資本成本率
稅後淨營業利潤=淨利潤+(利息支出+研究開發費用調整項)×(1-25%)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