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想起某位很久沒聯系的朋友時,我都會去看對方的朋友圈。
想從朋友圈裡獲取一些信息,以此了解她的近況,也以此作為開場白,開啟寒暄。
但往往這個“小心機”總會落空。
因為每次點進去對方的朋友圈,看到的都是三天可見的提示。
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朋友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這句話就像一堵牆,橫亘在彼此之間,阻斷了所有的熱情和交流。
牆内的人不出來,牆外的人進不去。
再多熱切的話到了嘴邊,看見這堵牆,也都消失了。
三天可見看似是對隐私的一種保護,實際上也是一種對感情的阻隔。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前兩年,我的朋友圈也常常“三天可見”。
不僅三天可見,還特意屏蔽了一些人。
其中包括爸媽、家裡的親戚,還有一些不太熟悉的列表好友。
這麼做,有時是為了清淨,有時是因為自己發的那些内容,連自己看了都覺得尴尬,不好意思。
比如深夜突然抑郁的情緒,比如突如其來的矯情,或者是一些隻有自己才能體會的感想。
有些話是不好解釋,有些話是解釋了沒人理解。
所以幹脆設置三天可見,給自己留點私人空間。
有一次,因為工作原因情緒很低落,我就随手發了一條說說。
中午發的,下午就鎖起來了,但沒想到還是被我媽看見了。
她給我打電話,問我是不是遇到什麼事了,是不是心情不好,接着又問怎麼中午那條朋友圈看不見了。
我當時沒留心她的情緒,就随口說了一句:“沒什麼,鎖起來了。”
她忽然挂掉電話,5分鐘後,我的微信收到她發來的一大段信息。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她說我不在她身邊的時候,她每天都會看我的朋友圈。
每次我一更新動态,她都會反複看好幾遍,尤其喜歡看我發的那些開心的事情。
偶爾看到我發牢騷,吐槽心事,她也會跟着擔心。
自從我設置了訪問權限,超過三天的内容就都看不見了,她對我的了解也好像突然中斷了。
我親手關上了她通往我生活的那扇門,把她的世界和我的世界隔開了。
她小心翼翼地問我能不能把朋友圈重新打開,她想像以前那樣繼續關注我,繼續融入我的生活。
“如果你不喜歡,那就關着沒事,媽媽隻是想多關心你。隻要你過得好,媽媽就放心了。”
那一刻,我才意識到,我關掉的不隻是朋友圈,還有那些關心和在意我的人走近我的通道。
從那之後,我就把朋友圈打開了,把裡面的内容全部可見,而且不設期限。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和朋友聊起這個話題時,她說她微信上有個很要好的朋友,在2019年因為生病去世了。
這個朋友生前是個熱愛生活的人,朋友圈時常更新,很熱鬧。
她走後,她的微信沒有注銷,朋友圈也沒有清空。
一切都保持原樣,仿佛她從來沒離開過。
偶爾想她的時候,朋友會給她發消息,和她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
有事沒事,也會去翻看她的朋友圈。
她人雖然不在了,但看着她的朋友圈,所有的思念和不舍都有了出口,所有的遺憾和難過也都有個地方可以安放。
這讓我想起今年3月份發生的那場空難,很多人在痛惜和傷感之時,也紛紛說第一時間去打開了朋友圈。
其中有條留言,我現在都記憶猶新:
朋友圈忽然就不想設置三天可見了。
因為如果哪天發生了意外,我留給家人、愛人的,除了朋友圈裡的那些動态,什麼也沒有。
如今人人都很忙,忙着生活,忙着工作,忙着喘息。
隻有打心底裡非常重視你、在乎你的人,才會從百忙之中抽空去看你的朋友圈,想知道你過得好不好。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他們總是在你看不見的地方,默默關注着你,牽挂着你。
所以啊,如果可以的話,朋友圈就别設置三天可見了。
讓關心你的人多點了解你的機會和渠道吧。
讓那份噴湧而出的愛意,有個着落。
也讓自己和這個世界,多點接洽,多點交集。
别把自己封閉起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作者:南叔,1米82的暖心大叔,知名電台主播、走心文章創造者,感情分析師。你的心事叔都能懂,你的故事叔來聆聽,願溫一壺酒,陪你敬餘生。個人原創公衆号:南叙先生,等你找到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