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養殖從業不易,共謀水産行業繁榮。不誤導不誇大不炒作不标題黨。用養殖人的語境,讓你在短時間内享用一份精品!
倒刺鲃屬的魚,在背鳍起點前有一枚倒刺,隐藏埋于皮膚之下,如果用手在此處從魚前部向後至背鳍處用力撫摸,有時就會有"倒刺"顯露而被刺傷,因此得名"倒刺"鲃,這就是得名"倒刺鲃"的主要原因,又稱刺鲃魚。我國共有5種即中華倒刺鲃、倒刺鲃、光倒刺鲃、雲南倒刺鲃、多鱗倒刺鲃,但最有名的有3種,即:青波魚(中華倒刺鲃),青竹鯉(倒刺鲃)和軍魚(光倒刺鲃),均為南方地區的經濟魚類。
(圖示:在背鳍起點前有一枚倒刺隐藏埋于皮膚之下,故名"倒刺",圖為青波魚)一、倒刺鲃屬魚類青波魚,軍魚,青竹鯉,這三種鲃魚對水質要求頗為相似,生活習性也很相近,分類地位均為倒刺鲃屬的魚類,有一定的血緣關系。由于這三種倒刺鲃魚類既相似但也有一定的差異,因此,附圖以供區分:
(圖源作者:牧海)
青波主要産于長江上遊的幹、支流裡,中遊較少。我國北方地區養殖軍魚的很少,主要養殖地區集中在湖南、四川、雲南、貴州等地,是山區溪流中的特種魚。青竹鯉,它和軍魚的顔色差不多,可能多數人會把它誤認為軍魚。軍魚身型較長條,非常像草魚。青竹鯉背形像鯉魚,而青波則在兩者之間,似鯉魚的體形,象草魚的鱗甲。
(青竹鯉)
青波魚和軍魚,主要可以通過背鳍有無硬刺(有的話就是青波魚)、腹鳍和臀鳍的顔色(青灰色應為青波魚,橙紅色多為軍魚)以及鱗片大小(較大的為軍魚,較小的為青波)這三個方面來區分。
(圖源作者:長江君)
二、倒刺鲃屬魚類的最主要特征:背鳍前有倒刺
青波魚(中華倒刺鲃),青竹鯉(倒刺鲃)和軍魚(光倒刺鲃),這3種刺鲃魚在外形上是非常相似,但其分類依據有鰓耙數量、側線鱗數、背鳍前鱗數、體長/尾柄高、内部骨骼結構等加以區别。以光倒刺鲃為例,其内部骨骼的主要分類指标如下圖所示:背鳍前有倒刺是倒刺鲃屬的最主要特征之一(見本文首圖和下圖)。
(圖源作者:牧海)
(圖源作者:長江君)
三、3種刺鲃魚的區分
倒刺鲃、中華倒刺鲃、光倒刺鲃同屬鯉形目、鯉科、鲃亞科,外形上較為相似,别名較多,各地叫法不一,非常容易引起混淆。 倒刺鲃、中華倒刺鲃和光倒刺鲃的外觀區别,附表如下:
(制表:江林源)
1.學名、拉丁文名及地方名的區分
倒刺鲃,拉丁文名:Spinibarbus denticulatus denticulatus Oshima,地方名:青竹魚、青竹鯉、竹八鯉、竹魚(大概因其體色似竹子般的青色,外形與鯉魚相似而得名,廣東、廣西兩地常用這些名稱);紅臉、黑臉(因鰓蓋在成熟季節常帶紅色或黑色,廣西桂林如此稱之);鋸倒刺鲃(因其背鳍的硬刺如鋸齒而得名);紅鲮冠(四川、甘肅等地用此名)。
中華倒刺鲃,拉丁文名:Spinibarbus sinesis B1eeker,地方名:青波、青闆、烏鱗。
光倒刺鲃,拉丁文名:Spinibarbus hollandi 0shima,地方名:坑堅、黃娟、軍魚、光眼、刺鲃激、黑脊、青棍。
2.外觀上的辨别(見上表)
倒刺鲃:體型側扁形;背鳍起點的位置位于腹鳍起點的後上方;側線鱗26~30;背鳍有帶齒的硬刺;體色青綠色、背部灰黑、腹部乳白色;鳍條各鳍條淺灰色,唯有腹鳍末端稍黑,背鳍基部附近有一黑斑,幼魚更明顯。
光倒刺鲃:體型長筒形:背鳍起點的位置位于腹鳍起點的前上方;側線鱗20~26;背鳍無硬刺,但有一平卧倒刺,隐于皮下;體色綠色、背部青黑色,腹部乳白;鳍條各鳍條黃色,唯背鳍有黑色條帶鑲邊,尾鳍上下葉邊緣略灰色。
中華倒刺鲃:體型側扁形;背鳍起點的位置位于腹鳍起點的前上方;側線鱗28~36;背鳍有帶齒的硬刺;體色背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體側泛銀色光澤;鳍條近尾鳍基部有一黑斑,幼魚更明顯。
3.地理分布上的差異
中華倒刺鲃主要分布在長江及其附屬水系,如四川、湖北、安微等省地境内。光倒刺鲃、倒刺鲃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的各水系:西江、珠江、元江、閩江、錢塘江等,在廣西、廣東、貴州、福建、海南、越南等地較多。
四、青波魚(中華倒刺鲃):鯉魚的體形,草魚的鱗甲
青波魚,學名中華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在倒刺鲃屬魚種中,青波是其中最有名的一種。
青波為底栖魚類,性活潑,遊速快,喜歡成群栖息于亂石底質的流水中。冬季在長江幹流或支流的深坑岩穴中越冬,3月開始遊向支流,攝食生長。青波對溶解氧要求較高,其生存水溫為1~36℃,攝食水溫6~32℃,最适宜的生長水溫為20~30℃。
青波是雜食性魚類,主要攝食水底的植物性餌料,喜歡吃絲狀藻類、水生昆蟲、淡水殼菜等,因此,對青苔有壓制作用。青波魚的食譜中還包括螞蚱、嫩玉米、小魚小蝦、米飯、花生等等。在自然條件下,青波生長較慢,1齡魚體長約18厘米,重150克;2齡魚體長24厘米,重200克;4齡魚體長約40厘米,重1.6千克。在人工養殖條件下,當年魚可長到250克,2齡以後生長更快。
(圖源作者:牧海)
青波約3齡性成熟,每年4~6月為繁殖期,繁殖适宜水溫為20~28℃。雄魚體瘦長,腹部較小,體色較深,背部呈青灰色,體表有“珠星”,生殖突略凸起,長約0.5厘米;雌魚體肥胖,腹部膨大,體色較淺,背部青黃色,沒有“珠星”,生殖突凸起較明顯,呈圓柱狀,長約1.5厘米。卵随水漂浮孵化。
(青竹魚的近親---軍魚)
五、軍魚(光倒刺鲃):像草魚的倒刺鲃
軍魚又叫光倒刺鲃,為雜食性偏肉食性魚類,吃食水生昆蟲、高等植物碎屑,其它小魚等。最大個體可長至12斤,分布于長江以南各水系。軍魚對于水質要求很高。軍魚的魚鱗比較大,魚體形态優美。軍魚在我國的長江以南水域分布較廣,閩江、錢塘江、沅江和珠江以及海南島水域均有出産,喜歡生活于清水石底的江段,食性雜,水生昆蟲、高等植物碎屑等都喜食,在水流湍急的江河水域産卵,最大可長至7.5公斤。
(圖源作者:牧海)
軍魚的體稍呈圓筒形,吻較圓鈍,須2對,鱗片很大。與青波不同,軍魚的背鳍柔軟無硬刺,隻有一平卧倒刺隐于皮下,但外緣有1條狹長的黑帶;另外軍魚的腹鳍和臀鳍為橙紅色。青波魚和軍魚主要可以通過腹鳍和臀鳍的顔色(青灰色應為青波魚,橙紅色多為軍魚)以及鱗片大小(較大的為軍魚,較小的為青波)來區分。
(圖源作者:牧海)
六、青竹魚(倒刺鲃):像紅臉鯉魚會吃草的倒刺鲃
青竹魚又稱青竹鯉,學名倒刺鲃,這個魚可能大多數人會把它誤認為軍魚。細心的人會發現,軍魚身型較長條,非常像草魚。這兩種的顔色差不多,因此一般人很難分辨出來。
(圖源作者:牧海)
青竹魚的外形特征:青竹魚又稱紅臉書、大肚魚、竹魚、草包魚、青竹鯉等等,體稍側扁。頭較小,略尖。口亞下位。須2對。颌須長大于眼徑,吻須稍短。背鳍硬刺粗壯,具弱鋸齒,起點在腹鳍起點的後上方。向前有一埋于皮内的平卧倒刺。青竹鯉的魚鰓蓋及魚頭部分呈現魚類中罕見的粉紅色,而魚背則是清脆綠色,雪白的肚皮上側又覆蓋了明黃的鱗片,正所謂"身披五彩铠甲"。
(圖源作者:牧海)
青竹魚的生活習性:青竹魚常栖息于江河上遊,尤其喜歡在水流湍急的江河或者山澗溪谷之中。為雜食偏草食性魚類,喜食浮萍、蔬菜、嫩葉、蘋果等,主要分布在越南河及與越南山水相連的廣西龍州縣水口河、麗江河段。耐低氧能力差。最适合的水溫為18~25°c。
青竹鯉是鯉科、倒刺鲃屬的一種中小型魚類。它在南方的一些山區分布較廣,主要省份有雲南、廣西、海南、四川、湖南等。青竹鯉和鯉魚一樣,也有兩個胡須,但是身體要修長、苗條一些。青竹鯉的頭較小,略尖。魚鱗比較粗大。常見的個體1公斤上下,最大15公斤大。
青竹鯉主要是在江河上遊水域的中下層活動,尤其是喜歡在深水潭裡面。個頭一般不大,普遍都是1-3斤左右,有些個頭也能長得大一些。雖然它的個頭小,但是和軍魚一樣,力氣卻很大。
七、軍魚和青竹魚的區别
1、外觀差異:軍魚身體細長,體稍呈圓筒形,魚嘴嘴較圓,須2對,鱗大,側線鱗20-26,背鳍無硬刺,在背鳍起點處有一平卧向前的尖刺埋于皮内。體綠色,背部青黑,腹部乳白,各鳍條黃色,唯背鳍有黑色條帶鑲邊,尾鳍上下葉邊緣略灰;青竹鯉身體更為臃腫,體呈側扁形,側線鱗26-30,體青綠色,背部灰黑,腹部乳白,各鳍條淺灰,末端稍黑,背鳍基部附近有一黑斑,幼魚更明顯。2、地理分布差異:軍魚在我國長江流域及以南的一些水系中都有;青竹鯉分布在越南河及與越南山水相連的廣西龍州縣水口河、麗江河段。3、魚苗差異:軍魚背鳍末端有明顯的黑帶;青竹鯉魚苗背鳍和尾鳍基部有明顯的黑斑。
4、軍魚身型較長條,非常像草魚,青竹魚呈三角形則像鯉魚,青竹魚魚嘴有短須。不過,軍魚是肉食魚種,而青竹魚是一種草食性魚種。
八、軍魚和青波魚的區别要分辨青波魚和軍魚,首先其學名分别為中華倒刺鲃和光倒刺鲃。青波的身體長而側扁,頭錐形,吻鈍,吻皮止于上唇基部,口亞下位,呈馬蹄形,有2對須。背鳍有硬刺,鱗片中等大小。另外,青波的身體背部青黑色,腹部灰白色,各鳍青灰色,尾鳍叉形,最大可長到25公斤。
(圖源作者:長江君)
軍魚的體稍呈圓筒形,吻較圓鈍,須2對,鱗片很大。與青波不同,軍魚的背鳍柔軟無硬刺,但外緣有1條狹長的黑帶;另外,軍魚的腹鳍和臀鳍為橙紅色。
(備注:本文部份内容和圖片來源于:牧海、長江君,緻謝!)
水産實踐人士,共謀漁業繁榮!敬請關注我的頭條号@漁人劉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請登錄西南漁業網和養魚第一線公衆号,本文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如有不同見解或者内容補充請私信或留言或評論分享!#魚##品種##水産品##漁業##水産養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