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孩子開始生病的高二階段,八年時間酸甜苦辣,一言難盡。
思考八年時間裡與上萬情緒障礙的孩子家庭的各種交集,更是五味雜陳。
青春不隻是激情滂湃,前途似錦,也有暗流洶湧,風雨肆虐。
青少年成長中的教訓,值得總結與反思。
驚人的數字——8年和10000
8年。
從孩子高二下期發病的2014年夏天,到現在,他基本回到正軌,整整八年過去了。
10000
八年多,我由急切的求醫問藥者,成為心理咨詢師、“陽光旅途”QQ群管理員、心理健康公益組織“渡過”的陪伴者和多個社群群主,所接觸到的青少年心理問題、情緒障礙患者,數量已然上萬。
這八年裡,孩子經曆的情緒障礙,還在不斷地重複,沒有看到明顯的下降趨勢,反而出現值得警惕的低齡化發展趨勢。
遙遠的記憶——誰的青春不曾迷茫
因為孩子的際遇,我時常會思考問題的根源,并用自己的經曆去印證我們成長經曆的同與不同。
于是,我經常會想起我的童年和少年時期。
那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初、中期。
那時的我還是眼界狹小的農村少年,在如今被緬懷和歌頌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中與父母過着相對艱辛的日子。
艱辛,但并不痛苦。家庭氛圍輕松,所以心裡不乏溫馨;内心無欲無求,所以較少背負壓力。
那個時候的農村還有廣播,下午放學時間,經常會播放《小喇叭》、《星星火炬》,以及一些歌曲和小說聯播。
我記得播過德國電影《英俊少年》主題歌《小小少年》的歌詞:
小小少年,很少煩惱,
眼望四周陽光照。
小小少年,很少煩惱,
但願永遠這樣好。
一年一年時間飛跑,
小小少年在長高。
随着年歲由小變大,
他的煩惱增加了。
小小少年,很少煩惱,
無憂無慮的樂陶陶。
但有一天,風波突起,
憂慮煩惱都到了。
一年一年時間飛跑,
小小少年在長高。
随着年歲由小變大,
他的煩惱增加了。
根據我們的經驗,這些煩惱可能來源于:
1、對自我意願的幹擾
鞋舒不舒服,自己的腳最熟悉。但是,父母、親友會根據他們的經驗,給你提供“最好的解決方案”,非得向你推薦一雙“最合适的鞋”,目的是讓你跑得更快、更遠、更輕松。
我這裡的“鞋”隻是比喻,可能包括發展方向、愛好、交友、飲食等生活的方方面面。
2、對未知人生的不安
對不确定性的擔憂是最基本的人性本能。
對于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必将離開家庭庇佑、單獨翺翔自己天空的目标日漸清晰。
這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他們将面臨很多陌生的東西——職業,人際關系,組建家庭,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
3、具體的挑戰——學習和工作
現在的社會,對于孩子的獨立發展有一條約定俗成的“終南捷徑”:
(1)通過努力地學習,取得較好的成績,進入名校;
(2)在名牌大學畢業後,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
(3)名校、好工作,從此進入人生坦度,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
通過良好的教育走入人生正軌,教育背景越好則幸福指數越高,這是一條由家庭經驗、利益驅動等共同塑造的共識。
家庭經驗方面,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家長、高度認可知識價值的家長、吃過沒有文化苦頭的所謂失敗家長,都在強化這種共識。我這幾年的經驗,知識分子家庭、教師家庭的孩子,出現心理問題和情緒障礙的比例遠高于一般家庭。
利益驅動方面,這幾年,教育與房地産、教培、績效考核等深度勾連,相互推動,造成了對名校、尖子生的盲目崇拜。在這種潮流中,青少年個體因學習成績起伏、自身學習狀态好壞而産生情緒波動和煩惱,是非常普遍的常态。
我這八年觀察到的上萬情緒障礙的孩子,幾乎所有人的發病年齡都是學習階段、尤其是競争激烈的初高中階段,且發病期已經産生明顯的心理波動和行為異常,可見學習已經成為導緻青少年崩盤的殺手。
相同與不同——我們與孩子們青春期的一些對比
相同的地方:
兩代人都有成長的焦慮,都承受着成長的壓力,也産生過困擾和動搖。
不同的地方:
(1)我們那個年代青春期孩子心理健康疾病的發病比例,遠低于現在這個時代。
(2)我們那個年代青春期孩子的發病年齡,沒有現在這樣高度集中于初中、高中等學習任務較重的階段以及名校、尖子班級。
我們所有的奮鬥,無非是為孩子們創造更好的未來。
因此,這絕對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情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