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神木布帕捏造出地球之後,又用泥土捏了一對猕猴。猕猴慢慢長大,變成人形,從此地球上有了人。過了多少年, 地球上的人逐漸多起來了。
有一天,猴人背着吃奶的孩子外出采集野果,火辣辣的太陽曬得孩子啼哭不止。猴人停下手來,給孩子喂飽了奶,哄孩子睡着後,把孩子放在樹蔭下乘涼,然後自己忙着幹活。這時,突然飛來一隻鹦鹉啄松子吃,把松球啄落下來,正正打在孩子的太陽穴上,孩子立即斷了氣。猴人号啕大哭,哭得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她悲傷地哭了一陣子後,明白這是天意, 也就想通了,于是她對天念咒語:"樹不倒呀,沒有地方再生; 人不死啊,地上容納不下。"從此地球上的人開始有生有死。
這是傈僳族的傳說,講人是從猕猴變來的。
猴子是一個俗稱,很多靈長目中的動物我們都稱之為猴子。人也在靈長目中,和猴子是近親,但人是大自然中最智慧的——創造文字,記載天地萬物,還塑造了不少經典的猴子形象呢!如明代小說《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印度史詩《羅摩衍那》中的哈奴曼等。
01 “鬥戰勝佛”孫悟空的故事
孫悟空,混名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豬八戒、沙僧的大師兄。他會七十二變,騰雲駕霧;一雙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僞裝,一個筋鬥能翻十萬八千裡。他使用的兵器叫如意金箍棒,能大能小,随心變化。他占花果山為王,自稱齊天大聖,與如來佛祖鬥法,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後來, 他經觀音菩薩點化,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曆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回真經,修成正果,被封為鬥戰勝佛。
孫悟空天不怕,地不怕,大鬧天宮之後,他的名聲很大,不論走到哪兒,各路神仙妖怪都敬他三分,或怕他三分。可這樣一位大人物竟然是從一塊石頭裡磞出來的!這是一塊怎樣的石頭呀?
孫悟空"漂洋過海,登界遊方,有十數個年頭,方才訪到此處"——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他拜菩提祖師為師, 又花了十數個年頭,才學會了長生之妙道、七十二般變化。孫悟空學習真有一股子精神啊!
孫悟空學得了一身好本領,所以能夠保護唐僧西天取經, 但在《西遊記》第二十七回,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卻被唐僧趕出了取經隊伍。他重新回到花果山,沒想到花果山上隻有千把猴子了。
詳細内容,請點擊圖片
從這段對話中,我們知道有一部分猴子被抓去演猴戲了。
02 猴子的寓言
猴戲,俗稱耍猴兒。我國河南新野的猴戲非常有名。1556 年至1557 年,吳承恩在新野當縣令,他也十分喜愛猴戲。
猴戲藝人挑着兩個箱子,每到一個地方,不用搭台,隻需一塊空地就可以開始演出。猴子戴着面具,穿着戲服。猴戲藝人牽着猴子,揚起手中的小鞭子,一聲吆喝,猴子就開始模仿人的各種動作,機靈、滑稽的樣子就像一名喜劇演員,讓人忍俊不禁。
在故事《猴子與烏龜》中,猴子不僅機靈,還很幸運, 因為它碰上了笨烏龜。
詳細内容,請點擊圖片
當然,不是所有猴子都這麼機靈,這麼幸運的。如果有一隻猴子去水裡撈月亮,我們說他笨,那麼五百隻猴子一起去撈月亮呢?真是太笨了吧!所以他們一起倒黴了!
詳細内容,請點擊圖片
雖然這五百隻猴子撈月亮是出于好心,但它們的行動太不切實際了。
03 “印度的孫悟空”接下來,我們接着講講"印度的孫悟空"—— 神猴哈奴曼。
神猴哈奴曼有四張臉、八隻手,是風神伐由和仙女安芊那(她被貶到人間,成了美麗的猴女)的兒子。
他出生不久後,有一天餓了,以為太陽是一個好吃的水果,就跳上天空,伸手去摘。主管雷雨的神仙因陀羅怕哈奴曼把太陽弄壞了,急忙用雷電阻止他。哈奴曼被打傷了下巴, 從天上掉了下來,因此他被稱為"其颚被擊者"。
兒子被打傷,風神非常生氣,他背着哈奴曼去了很遠的地方。風神一走,空氣不再流動,每位神仙都開始感到呼吸困難。這時,他們才意識到事情很嚴重,便紛紛去找風神賠禮道歉,對哈奴曼表示慰問和祝福,并賜給他各種神奇的力量:騰雲駕霧、呼風喚雨、身體能大能小,而且沒有任何武器可以殺死他,除非他自己想死。
在印度史詩《羅摩衍那》(意為"羅摩的曆險經曆")中, 阿逾陀國王子羅摩被流放到了森林裡,他那美麗的妻子悉多跟随着他。不幸的是,楞伽城的十面魔王羅波那設下了計謀, 把悉多搶走了。
為了救回妻子,羅摩跟猴子國結盟。猴王派哈奴曼幫助羅摩。哈奴曼跳過大海,來到楞伽城。他變作一隻貓,潛入城内,在王宮的花園裡發現了被魔王囚禁的悉多。他高興極了,搖擺着尾巴,把尾巴親了又親。結果,魔王抓住了他, 還點燃了他的尾巴。哈奴曼找準了時機,逃跑了,跑到哪兒, 火就燒到哪兒,把魔王的宮殿都燒了,然後他用海水熄滅了尾巴上的火,又跳過大海,向羅摩彙報情況。
羅摩得到海神的幫助,率領猴子大軍渡過大海,把楞伽城團團圍住,與魔王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魔王的箭像雨點般落下來,很多猴子兵受了重傷,羅摩的弟弟拉克也死了。
羅摩派哈奴曼去喜馬拉雅山吉羅娑峰采回仙草,但仙草卻隐藏了起來,于是,哈奴曼把整座山峰托了回來。仙草救活了拉克,也救活了很多猴子兵。羅摩發動進攻,殺死了魔王,救出了美麗的妻子。
後來,羅摩回到阿逾陀國當了國王,哈奴曼一直跟在他身邊做仆人。
《羅摩衍那》最初隻是口頭流傳,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到了公元前3 世紀至公元2 世紀,它才以書的方式流傳下來。詩人滿懷熱情地稱頌了神猴哈奴曼的法力、慈悲、智慧和勇敢。如今,印度各地都有哈奴曼神廟,神廟裡的哈奴曼塑像是紅色的。人們經常去廟裡朝拜他,向他表達敬意,乞求戰勝困境。祭司會在人們額頭上點一顆朱砂,表示祝福。
為什麼哈奴曼全身是紅色的呢?
一個星期二的早上,哈奴曼餓了,找悉多要東西吃。他看見悉多額頭上點着一顆朱砂,問道:"為什麼你額頭上點着一顆朱砂?"悉多笑着說:"這是已婚女人的象征,同時也表示生活幸福,還能保佑丈夫健康長壽。"哈奴曼心想:在額頭上點一顆朱砂就可以保佑主人健康長壽,那我要是把全身都塗上朱砂,不就能讓主人長生不死了嗎?于是,他把自己全身都塗成了紅色,然後去見羅摩。
在場的人一見哈奴曼這副模樣,就大笑起來,弄得哈奴曼很不好意思。羅摩知道哈奴曼心地純樸,全心全意地侍奉主人,就宣布說:"無論誰在星期二向我最親愛的哈奴曼進貢朱砂和油,我都喜歡他。我保佑這些人,他們所有的願望都将會實現。"
從此以後,為了紀念羅摩和哈奴曼之間的深厚情誼,人們就把朱砂溶解在油中進貢給哈奴曼。給哈奴曼塑像塗朱砂的儀式,就叫作給哈奴曼穿衣服。
04 孫悟空真的是從印度來的嗎?
從哈奴曼身上,我們可以看到孫悟空的影子。哈奴曼比孫悟空早出現一千多年。胡适先生認為哈奴曼是孫悟空最早的原型,他說:
"我總疑心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不是國貨,乃是一件從印度進口的。也許連無支祁的神話也是受了印度影響而仿造的。"
寅恪先生非常熟悉佛經,他也相信孫悟空的原型就是哈奴曼,而且還發現"大鬧天宮"的故事也來源于印度的民間故事。
孫悟空真的是從印度來的嗎?
魯迅先生卻相信孫悟空的原型是我國神話故事中的水怪——無支祁。她形似猿猴,塌鼻子,凸額頭,火眼金睛。她的脖子長達百米,力氣超過九頭大象,常常在淮河興風作浪,危害百姓。大禹治淮河時,無支祁作怪。大禹很惱火, 召集各路神仙,抓了無支祁。無支祁雖然被抓,但還是折騰個不停。于是,大禹用大鐵索鎖住了她的脖子,拿金鈴穿在她的鼻子上,把她鎮壓在龜山下。從此淮河才平靜地流入東海。無支祁被鎮壓在龜山下,會不會是孫悟空被鎮壓在五行山下的原型呢?
再來看一個證據。福建省有一座雙聖廟,面積很小,才18 平方米左右。它始建于元末明初,廟裡是一座墳,立有兩塊石碑,左邊的石碑上刻着"齊天大聖",右邊的石碑上刻着"通天大聖",表明這是孫悟空兄弟倆的合葬墓。這比最早版本的《西遊記》提到齊天大聖早了二百多年。
齊天大聖孫悟空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人物,而"通天大聖" 沒有出現在百回本《西遊記》中,那裡倒有個"平天大聖"。但在元末明初戲劇家楊景賢寫的《西遊記雜劇》裡,孫悟空有一段自白:"小聖弟兄姐妹五人——大姐骊山老母、二姐無支祁聖母、大兄齊天大聖、小聖通天大聖、三弟耍耍三郎。"在這裡,孫悟空是通天大聖,因此很有可能,作者在寫百回本《西遊記》的時候,為了刻畫人物形象,重新塑造了孫悟空: 用了齊天大聖的名,用了無支祁的體形、外貌和功夫,用了通天大聖的性情和經曆,将哥哥、姐姐、弟弟三個人物合了起來,塑造出了一個廣為後人傳誦的神話英雄人物。
05 猴與人的關系
不管孫悟空是土生土長的,還是從印度"進口"來的, 千百年來,中印兩國在文化上不斷地交流,一定會相互影響,像唐玄奘西天取經,就是一個極好的例子。哈奴曼和孫悟空既有人性,又有猴性。我相信,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仔細觀察了猴子,甚至與猴子親密相處,才擁有了創作的靈感。
詳細内容,請點擊圖片
詳細内容,請點擊圖片
我們從"侯"和"猴"這兩個諧音字,就可以窺見一點點人和猴子的某種聯系。
侯,有"諸侯"的意思;猴,是不是可以把它理解為動物界的諸侯呢?應該是可以的。因為在許多圖畫中,猴子有"封侯"的寓意。如一隻猴子騎在馬背上,就有"馬上封侯"的寓意;一隻猴子爬在楓樹上挂印,就有"封侯挂印"的寓意;兩隻猴子坐在一棵松樹上,或一隻猴子騎在另一隻猴子的背上,就有"輩輩封侯"的寓意。
而且,在古時候,人們把猴子當作馬的守護神,常常在馬廄内養猴子,用來留住馬匹,因此猴子有了"馬骝"這個别稱,至今仍然保留在廣東話裡面。
-
END
文:陸生作
圖:《生肖有故事》插圖及網絡圖片(侵删)
延伸閱讀:
《萬物有故事》
感興趣的話,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片,購買本書哦↓
了解更多,點擊閱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