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座官辦寺院
第一座佛塔
第一座比丘道場
白馬寺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我國後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曆來被尊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
白馬寺,據傳因“白馬馱經”的典故而得名。
白馬寺屢經戰亂,數度重建,目前的山門是明代所建,山門外兩旁的石雕馬是宋代的遺物。寺内現有五重大殿,坐落在一條中軸線上,其中主殿是第二重殿大佛殿,也是做法事的主要場所。
在第三重殿大雄殿内,擺放着白馬寺的“鎮寺之寶”——中國僅存的元代“夾貯幹漆造像”。殿内的23尊元代“夾苎幹漆”造像,形态各異,全都是由絲、麻制成,每尊重量僅有3到5公斤,從元代至今700多年,仍然色彩如新。
白馬寺中還保存着自唐代以來的曆代碑碣40餘座,以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手書的《洛京白馬寺祖庭記》最為珍貴(在山門的東側)。
白馬寺山門内東、西兩側有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印度高僧的墓地。寺内還有宰相狄仁傑的墓地,但也有說法,此墓并不是狄仁傑之墓,墓中埋葬的是武則天的面首薛懷義,薛懷義曾經做過白馬寺的主持。
在山門外東南約200米處,有一座齊雲塔,創建于東漢,金代重修,是我國第一座佛塔,也是中原地區為數不多的金代古建築之一。這裡還是中國第一座比丘道場(尼姑庵)。
新建區域,世界佛殿博覽區
如今在白馬寺旁新建了一個“世界佛殿博覽區”,以展示印度、泰國、斯裡蘭卡、尼泊爾、緬甸、日本、韓國等國家風格的佛教殿堂。
白馬馱經的典故
根據曆史記載:東漢永平七年,漢明帝劉莊夜晚夢見一個金色的神人從遠方飛到身邊。有人說神人是西方的佛,因此明帝派使者去西域求佛。
三年後,使者同攝摩騰和竺法蘭兩位印度高僧回到洛陽,帶回一批經書和佛像。
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陽建造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儲藏他們帶來的經書、佛像,此寺就是今天的洛陽白馬寺。
特别提示
白馬寺山門外的兩個石雕馬,是宋代的遺物,從保護文物出發,不管他人如何,不管是否有人監管,都請别去騎它。況且就算騎了它,你也不是白馬王子。
白馬寺旁的“世界佛殿博覽區”,是最近幾年新建的景區,很多遊客對這裡評價并不太好。是否去遊覽,遊客自己選擇。
,*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