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大網儲存人才的養士方法能夠留住各種人才,解決各種困難。但是,忠誠度差,一旦你大樹倒,立馬就猢狲散。
一
孟嘗君是戰國四公子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最有趣,也流傳最廣。至少有兩個成語與孟嘗君有關。
我們先說第一個——雞鳴狗盜。
孟嘗君是齊相田嬰的兒子,他繼承了父親的封地,在封地廣招門客;而且對前來投奔他的門客不加選擇。于是門下聚集了3000多人。
後來孟嘗君奉齊王的命令出使秦國,被秦王囚禁。為了逃命,孟嘗君門下一個擅長“狗盜”(就是偷盜)的人偷了狐白裘送給秦王後宮的幸姬,幸姬吹枕邊風,秦王放了孟嘗君。
孟嘗君出獄,怕秦王出爾反爾再抓他,迅速往齊國逃。果然不久秦王就後悔了,派人追來。孟嘗君逃到函谷關,城門還沒有開。
城門開放的規矩是聽雞叫,雞叫就開城門放人進出。恰好孟嘗君門客裡有會學雞叫的,他一學雞叫,滿城的雞都跟着叫起來。于是城門大開,孟嘗君等人就逃了出去。
二
再說第二個成語——狡免三窟。
孟嘗君有個門客叫馮讙,奉命到薛地收債,燒了還不起錢的薛地人與孟嘗君的借貸合同。
孟嘗君責問他,他對孟嘗君說:“狡猾的兔子都有三個洞,公子你隻有一個封地薛可以安身,這不安全,我來幫你營造三窟吧。”
于是馮讙又到魏國勸說梁惠王,如果他肯聘請大名人孟嘗君來幫他治理國家,國家一定會強盛;然後,他又讓孟嘗君不要答應梁惠王的聘請。
結果當魏國聘孟嘗君的消息為齊王所知,敢緊請孟嘗君入朝為相。這樣,孟嘗君就有了齊國、魏國、薛地三個可以安身的地方,從此高枕無憂了。
這就是成語狡兔三窟的來曆。
這個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這故事背後的一些事大家卻不見得知道,比如馮讙初投孟嘗君門下,孟嘗君問他“你為什麼到我這裡來?”,他的回答竟然是“我太窮了,聽說你好客,就來投奔你。”
三
孟嘗君為什麼要養雞鳴狗盜之徒?為什麼要養窮得活不起的馮讙?
前兩個人當時就被其他門客瞧不起,馮讙連孟嘗君家的服務人員都看不出有啥本事。所以,孟嘗君收留這三個人,肯定不是因為才能,或者說,不是因為他們身上确切的才能。
那麼,是因為他天性善良?還是他家錢多得花不出去?
肯定都不是。
後世的善人不計其數,但大家或者開粥棚施粥,或者開醫藥鋪治病救人,沒有人把窮人請到家裡來當上賓供養。除了春秋戰國,這樣的事情在曆史上從未重演。
而且,因為門客太多,孟嘗君家裡出現了經濟危機,所以他才讓馮讙去薛地收賬,結果被馮讙燒了賬本。
那麼,既不是因為善良,又不是因為錢多,孟嘗君為什麼要養如此多的“吃白食”的門客呢?
四
前幾期我們說過,西周是宗法制世襲制,家國一體,父死子繼,權力僅僅是貴族的玩具,普通人是玩不到的。
可是,随着西周末年周王室的腐敗與衰落,天下大亂,諸侯兼并,世襲了多少代的貴族們突然面臨毀家滅國的危險。
如何在這個亂世保存家國并壯大自己是每個諸侯國君與每個貴族共同面臨的問題。這個時候,世襲貴族的官N代們是指不上的。他們經過多少代太平日子的養尊處優,已經失去了克服困難救亡圖存的能力。要想振興家國,隻能靠貴族以外的力量,也就是廣大的社會底層民衆。靠他們在生産生活中鍛煉出的能力與本領來協助自己保家衛國。
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底層社會民衆都有本事,如何找到有本事的人就成了最大的問題。
在貴族世襲制崩潰之後,春秋戰國的人才市場已經呈現碎片化形态,如何選拔幹部,沒有了統一的标準,也沒有了明确的制度。
五
于是,諸侯貴族們就不得不采取撒大網捕魚的方法,隻要你認為自己有本事,隻要你肯到我這裡來,我就敬着你,養着你。
然後,當問題出現的時候,他們再采取類似招标的體制,拿着問題遍問賓客,這個問題誰能夠幫我解決?
這有點兒像現在的風投,發現一個感覺有前途或以貌似有前途的公司就投錢,然後期待着這些公司發展壯大。風投從來不是希望自己投資的所有公司都成功,十個裡有一個成功,甚至幾十個裡有一個成功,自己的投資就有了回報。
比如馮讙,他到孟嘗君門下很長時間也沒有顯示出有什麼本事。所以當孟嘗君想找個人去薛地收債的時候,他問手下為門客服務的人,誰能勝任收賬的工作呢?
這個人推薦了馮讙。推薦理由很奇葩,他認為馮讙“貌似精明,還沒有别的技能,也許适合去收債”。于是馮讙展現了驚人的才華,才有了狡兔三窟的故事。
那麼,馮讙與雞鳴狗盜的故事是不是證明這種撒大網養人才的方式很好用呢?
不見得。
六
我們繼續講孟嘗君的故事。
孟嘗君為齊國相國,使齊國日益強盛。秦王楚王于是使人造謠,說孟嘗君名高其主,專齊國之權。齊王受蠱惑,罷免了孟嘗君。
孟嘗君被罷免後,三千門客一哄而散,隻剩下一個馮讙。所謂樹倒猢狲散,自古亦然。
忠誠率三千分之一,孟嘗君的選才之道,好用嗎?
現在,我們可以分析一下世襲的任人唯親與孟嘗君養士儲存人才的利弊了。
任人唯親的用人制度,用的都是自家人,幹的也都是自家事,所以忠誠度很高,但官N代們才能不夠用,解決問題能力差;
撒大網儲存人才的養士方法能夠留住各種人才,解決各種困難。但是,忠誠度差,一旦你大樹倒,立馬就猢狲散。
這兩種用人方法,沒有高下,各有優劣,究竟采用哪種用人方式,關鍵看你遇到的主要是哪類問題。
如果你更在意忠誠度,那當然是任人唯親;如果你更在意解決問題的能力,那就不能任人唯親,而要唯才是舉;如果你實在不知道自己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又不知道究竟哪個人是真有才,那麼,你可以學學孟嘗君,花點血本,把他們都留下,都養起來。
七
我們把孟嘗君的故事講完。
後來馮讙在各諸侯國之間一頓運作,竟然讓孟嘗君官複原職,而且封地比原來的更大了。
官複原職的孟嘗君想起三千門客的忘恩負義,咬牙切齒地對馮讙說:“我再見到他們,一定往他們臉上吐唾沫而且狠狠地羞辱他們。”
其實孟嘗君根本沒必要如此憤怒,你養門客是為了讓他們幫自己解決問題;門客投靠你是因為可以借你找到升官發财的機會,彼此相互利用而已。
當你丢了官,沒有了利用價值,人家自然去找别的機會了。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