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記者 彭俊 呂媛媛 王靜遠):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秋日的漓江,猶如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生态畫卷。一江清水見證了漓江的生态改善,也是近年來,桂林市堅持綠色發展,切實踐行“兩山理論”的生動縮影。
全長214公裡的漓江發源于海拔2141.5米的華南第一峰貓兒山,至平樂三江口流入桂江、西江。漓江通過靈渠溝通湘江,連通長江水系。漓江流域總面積12159平方公裡,流域内有世界級自然保護地2處、國家級3處、省(自治區)級6處。漓江是全人類共同擁有的自然遺産,呵護好漓江意義重大。
推進生态治理,築牢生态屏障
桂林市始終将漓江水生态環境保護作為漓江保護管理的重中之重,全面提升水質、全力确保水量,呵護好漓江這個全中國、全世界的“寶貝”,守護一江碧水清流。
“治亂、治水、治山、治本”,桂林以系統治理全力推進“四治”工程,打響漓江生态綜合治理攻堅戰。漓江流域采石場全部關停複綠,風景名勝區内養殖場全部關閉。推進桂林漓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複工程,實施漓江水源林保護、沿岸綠化花化彩化,全面實施桂林喀斯特生态修複項目一、二、三期,完成伏龍洲生态修複及螞蟥洲、大小洲截污工程。
創新構建行政執法、司法聯動、紀檢監察、法規管控的“四位一體”法治保護體系,重拳打擊破壞漓江生态環境行為,漓江城市段洲島、沿岸魚餐館及違法搭建物全部拆除并進行生态修複,對漓江、桃花江、青獅潭水庫等重點水域網箱養魚進行徹底清理整治,沿岸城鎮和鄉村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逐步完善。
(央視網記者彭俊攝)
通過精準治理,漓江幹流水質保持Ⅱ類,穩居全國前列,全市主要河流水質達标率、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率保持100%。漓江山綠、水清、天藍、岸美的“生态藍圖”成為眼前實景。
擦亮漓江“金名片” 讓老百姓共享生态紅利
(央視網記者彭俊攝)
作為桂林“金名片”的漓江,隻有在共治共享中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擦亮漓江“金名片”的同時,讓漓江流域的老百姓切實享受到生态保護釋放的紅利,從而實現“山清水秀民富”的目标。
桂林持續深化漓江“統一管理、統一經營、統籌各方利益”改革,創建漓江水上遊覽準入與退出機制,推動實施票制票價改革。由政府主導成立公司統一規範運營管理,完成磨盤山、竹江等客運港品質提升改造,嚴厲打擊“黑導”“野馬”等旅遊秩序違法違規現象。
(央視網記者彭俊攝)
目前,廣西首艘五星級新能源遊船正式啟航,漓江星級遊船達156艘,5000多張遊覽排筏全面整治為1210張。規範管理,全面提升了旅遊品質,在推動景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帶動了周邊群衆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讓綠水青山的生态價值充分釋放。
山青水碧生态美,漓江處處展新顔。堅持綠色發展,讓漓江這顆錦繡河山上的明珠更加璀璨。
來源: 央視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