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芝的半導體現狀?(央視财經《央視财經評論》)最近,日本第二大綜合電機制造商東芝公司,宣布2015财年公司預計将出現5500億日元淨虧損,這創下了東芝140年曆史上最大虧損記錄,随後東芝發布了以個人電腦電視機白色家電等家電業務改革為中心的新生東芝行動計劃,負責該業務的負責人稱,東芝在2015财年内裁員約30%,達到6800人,盡管家電業務已不再是東芝公司的主力,但依然是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這樣的虧損很可能意味着這個昔日日本經濟高速成長代名詞之一的企業帝國正面臨困境,正因如此,日本産業革新機構和日本經濟産業省決定将支援東芝的經營重建和業務整合,目前正在讨論将持續虧損的東芝白色家電業務和夏普的家電業務合并,由日本産業革新機構,出資成立新公司,同時支援東芝的核電業務,與日本其他大型企業進行整合,意在通過參與各部門的整合方案,盡早推進東芝重組,拯救獸困企業,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東芝的半導體現狀?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央視财經《央視财經評論》)最近,日本第二大綜合電機制造商東芝公司,宣布2015财年公司預計将出現5500億日元淨虧損,這創下了東芝140年曆史上最大虧損記錄,随後東芝發布了以個人電腦電視機白色家電等家電業務改革為中心的新生東芝行動計劃,負責該業務的負責人稱,東芝在2015财年内裁員約30%,達到6800人,盡管家電業務已不再是東芝公司的主力,但依然是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這樣的虧損很可能意味着這個昔日日本經濟高速成長代名詞之一的企業帝國正面臨困境,正因如此,日本産業革新機構和日本經濟産業省決定将支援東芝的經營重建和業務整合,目前正在讨論将持續虧損的東芝白色家電業務和夏普的家電業務合并,由日本産業革新機構,出資成立新公司,同時支援東芝的核電業務,與日本其他大型企業進行整合,意在通過參與各部門的整合方案,盡早推進東芝重組,拯救獸困企業。
而以中國市場為例,早在2013年年底,東芝便宣布在中國停止電視自主生産,随後交給TCL代工,盡管事後和TCL成立了合資公司銷售電視産品,但東芝在華電視業務依舊沒有多大建樹,此次東芝公司的重組計劃,則被外界稱為斷臂求生。
日本家電業巨無霸怎麼了?整合後的東芝能否絕處逢生?1月12日,财經評論員魏寒楓、張鴻走進《央視财經評論》演播室,一起來評一評東芝該怎樣破解困境。換個視角看經濟,CCTV2《央視财經評論》周一至周四,每晚21:50 ,準點開評。
“東芝病”為何這樣重?
張鴻(财經評論員):小病變成大腫瘤 東芝病源于企業文化
東芝切割的稍微有點慢,其他的日本企業切割的都不錯,比如松下電器2014年的時候就已經扭虧為盈了。冰箱洗衣機空調我估計恐怕很少人再選日本品牌了,基本上都是國産或者德國的品牌,所以他們其實一直以來這些年就已經開始想做這個事。但是東芝很多人分析說東芝他自己的企業有企業病:有傳統的日本企業文化的,比如說家族式。再加上,你是我老闆我必須得聽你的,然後你給我布置任務,我隻能為你服務。
未來東芝向何處去?
魏寒楓(财經評論員):改良式創新遠水不解近渴 東芝求生要颠覆以往
日本家電業絕處能否逢生,事實上正常來說傳統的家電産業日本不可能再重生了,這就是整個創新文化的趨勢,咱們打個比方,西方的創新、蘋果的創新,他是帶有那種颠覆式的創新。咱們東方的創新,日本是一種改良式的創新,或者是服務式的創新。作為這個家電産業,已經被移動和互聯給殺死了,比如樂視和小米或者蘋果,已經被這些移動和互聯這方面的改良式創新或者服務式的創新給殺死了。
金堅敏(财經頻道日本特約評論員):日本企業并未放棄電視市場
第一個就是創新問題,創新非常慢,他這個創新慢不是技術創新慢是因為消費端的創新比較慢,沒有跟随消費者進行變化進行創新。還有一個企業治理,企業治理裡面它内部很多會計做假賬等等,所以這是日本企業的一個通病。日本企業也在轉型,東芝就是代工或者代理銷售,或者他幹脆做品牌經營,特别是在這個高端的市場,歐美日本高端市場;第二個,松下他找一些細分的市場,他去年還專門成立了一個電視事業部,這個電視又起來了。有關電視方面還有一個夏普,他就在專門在搞一些技術,再往高端走,搞4K、8K,他就專門做這方面,進行技術經營。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各個企業轉型的方式也不一樣,總的來說他不會丢掉電視或者家電這一塊,比如說從電視這個角度來說,你這個東京奧運會要開,而且這個電視是很重要的,他們都還是要繼續做下去的。
中國企業當接盤俠 值不值?
張鴻(财經評論員):接盤接的是技術 品牌,不接包袱
這個東芝,我們看到他其實在核電等等這些領域,他們開始玩高端的,而在核心的元氣配件裡面确實是我們看不到了,人家走B2B了,就是過去我們看到的東芝這些什麼品牌,未來品牌都包在機器裡面了,因為他玩的是核心技術,比如說我們說蘋果手機,掏出蘋果手機來,一半以上裡面的元器件是日本這些企業生産的,所以包括攝像機攝像頭,那是人家的。所以從品牌的角度來說我們接他的品牌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即使是他現在已經這樣了,在中國的份額可能不行,但是在國際市場上,尤其是高端裡面,在品牌裡面除了LG和三星韓國的,剩下排名靠前的還是人家這幾個。這些品牌在高端的國際市場,歐美的國際市場裡面還是有價值的,如果我們自己還沒有那樣的品牌,我們接管了這樣一個品牌,是沒問題的,但是接下來,第一我們不要接掉它那個作為包袱的存在,别傳染給我們病,第二就是我們也要轉型,不是東芝要轉型,我們未來也要轉型。
魏寒楓(财經評論員):創維接盤東芝 有利可圖
現在對創維來說他接盤東芝的一些産業主要是在工廠。在利潤方面接管工廠,接管品牌,包括接管一些銷售渠道,這些對創維可能是合适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