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交彙點新聞客戶端
11月30日上午,走進泗洪縣石集鄉新汴居孫石路南側的麥田,放眼望去,一片片綠油油的冬小麥在旭日的眏照下随着微風輕輕搖曳,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種植戶苗珍承包的田地裡,省黨代表、泗洪縣農業推廣中心主任張程正指着田裡的麥苗講解如何越冬、防蟲害等,并不時回答着農戶們的提問。
“張主任,一畝地最理想的基本苗應該有多少?”石集鄉種植戶劉炳柱問。“每畝基本苗26萬株左右。”張程滿臉笑容脫口而出。
“張主任,我也有個問題,好多天不下雨了,小麥種下去,出芽率不是很高,現在能上水嗎?”種植戶王成林問話中透着擔憂。
“不用擔心,可以灌水的,最好在日平均氣溫穩定在3℃左右時進行,在開好田間一套溝的基礎上,速灌速排,避免長時間積水。”張程的回答掃走了王成林心頭的陰霾。
這麼多年來,深入田間地頭已成了張程的習慣。30日,正是他與石集鄉農民約定的對小麥生産進行技術指導的日子。同以往一樣,張程9點多就來到了地頭,察看小麥長勢,與田間的群衆交流,不經意間一個個問題在他的笑聲中解決了。
“剛參加完省第十四次黨代會,我想把省黨代會報告的主要精神講給大家聽聽,尤其是‘三農’方面,不少内容都是跟我們大家密切相關的。”說起剛結束的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張程顯得有點激動,且滔滔不絕,“報告裡單獨提到,要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嚴守耕地紅線,打好種業翻身仗,高标準建設旱澇保收、高産穩産的‘噸糧田’……”
“張主任工作21年了,每當農戶們在技術上需要幫助時,他會及時趕到,有時往地裡一站就是半天,提問的太多,連喝口水都顧不上。”在石集鄉農村工作局副局長張紅松眼中,張程是一位既敬業又水平很高的技術專家。
“現在水平下降咯,有時農戶們遇到的問題,不做準備的話,一時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11點多,張程才走出農戶們的“包圍圈”,望着長勢喜人的小麥跟記者說,過去老百姓種地,基本上是看老天爺臉色的,風調雨順的話,糧食就會豐收,如果災害多了,糧食就會減産甚至絕收。現在不一樣啦,土地大都進行規模化種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科學合理,而且全部是機械化生産種植,提高效率不說,在應對天氣變化上也有更多的防護措施。“過去人工種植時代積累的老經驗老辦法已經不行了,逼着我們去學習現代化種植技術,帶着農民們一起建設新時代的魚米之鄉。”
“更富成效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努力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仿佛還在耳邊回蕩,這幾天張程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的,深入田間地頭、蔬菜大棚,為農戶解決技術難題的同時,還送去了省黨代會精神。“作為一名基層的農業技術人員,我将不負新時代賦予‘三農’工作者的曆史使命,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本報記者 徐明澤 通訊員 曾祥海 曾靖
編輯: 孫旭晖
本文來自【交彙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