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詩歌鑒賞手法技巧知識框架

詩歌鑒賞手法技巧知識框架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1-27 13:35:28

詩歌鑒賞手法技巧知識框架(鑒賞詩歌的結構技巧)1

詩歌構思立意的精妙往往由篇章結構的技巧體現出來。以小見大、卒章顯志、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借古諷今、托物言志等都是比較常見的構思技巧。這些技巧對提高詩歌的表現力有很大作用。

1.以小見大

以小見大就是以小景傳達大境界、以平凡細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題。

[答題示例22]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春居雜興二首(其一)

[宋]王禹偁①

兩株桃杏映籬斜,妝點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風容不得?和莺吹折數枝花。

【注】①〔王禹偁〕宋太宗淳化二年(991),王禹偁從開封被貶官到商州,任團練副使。此詩即作于次年春。團練副使在宋代是一個常被用以安置貶谪官員的空銜,商州的生活條件在當時也很差。

題:試從“以小見大”的角度賞析本詩。

解此題,第一步,找出詩歌中的“小”事、“小”景。從表面看,本詩是寫春風無情,吹折吹落桃花、杏花。第二步,分析其所反映的“大”的境界或主題。根據注釋可知,作者遭朝廷貶斥,生活凄苦。詩人以觸事興感的方式,以小見大,通過詠歎風折花枝這樣的瑣事來曲折隐晦地反映其凄苦的生活,并抒發心頭的難言之痛。

參考答案:詩人運用比喻手法,以“春風”喻當權者,以“花枝”喻賢才,借春風吹折桃花、杏花這種平常小事,抒發了忠臣不為皇帝佞臣所容而蒙冤受貶的怨憤之情,含蓄地表達了對當權者昏庸無知的譴責。

2.卒章顯志

卒章顯志作為一種言志的方式,是指詩人往往在詩歌的結尾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白居易在《新樂府序》中說,詩歌要“首句标其目,卒章顯其志”。恰當運用這種結構方式可以收到“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

[答題示例23]

閱讀下面這首明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夜 泊 錢 塘

[明]茅 坤

江行日已暮,何處可維舟?

樹裡孤燈雨,風前一雁秋。

離心迸落葉,鄉夢入寒流。

酒市哪從問,微吟寄短愁。

題:詩歌尾句在詩歌結構中所起的作用是什麼?“短愁”指什麼“愁”?

解此題,須理解詩句意思。詩歌的前三聯表面是寫景,實則訴狀抒情,尾聯點明主旨,表達了詩人羁旅不定、凄苦悲涼的情感,寓情于景,景中含情。第二問,據詩歌标題中的“夜泊”可知,詩人羁旅在外,再結合詩句内容,“鄉夢”“短愁”一鄉一愁,清晰無誤地顯示着此乃“思鄉之愁”。

參考答案:(第一問)總括全詩,點明主旨,卒章顯志。(第二問)“短愁”指的是羁旅思鄉之愁。

3.抑揚

抑揚就是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時說出來,隻突出強調其中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或抑彼揚此的目的。抑揚有先揚後抑和先抑後揚之分。

[答題示例24]

[2011·山東卷]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詠 山 泉

[唐]儲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問不知名。

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

轉來深澗滿,分出小池平。

恬淡無人見,年年長自清。

題:(1)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映地為天色,飛空作雨聲”的妙處。

第一步,理解這兩句詩的意思,颔聯承接首聯,從正面立意,描繪山泉的出俗形象:它流淌在平地之時,恰似一面新亮的鏡子将蔚藍的天宇盡映水底;它飛瀉于山下之際,又如潇潇春雨般潑灑半空,煞是壯觀。第二步,聯系全詩,分析其妙處,可從煉字、手法、結構等角度入手。把一、二聯比照着看,首聯說山泉“不知名”,颔聯卻寫其景象奇特,一抑一揚比較明顯;和三、四聯聯系着看,又起着鋪墊作用,沒有“雨聲”,也就不會有“澗滿”“池平”“長自清”了。

參考答案:這兩句從聲與色的角度描寫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緩流淌時,清澈見底,水面映照天光雲色;淩空而下時,水石相激,作風雨之聲。山泉雖然無名,卻有映地照天、興風作雨的奇觀。這兩句與前面兩句形成了先抑後揚(欲揚先抑)的效果。首聯兩句寫山泉的平凡無名,為抑;這兩句凸現泉流山中的奇觀,為揚。如此描寫也為最後兩聯稱贊山泉作了鋪墊。

4.借古諷今

詩人借助古代曆史人物或事件影射、諷刺現實,抒發詩人思想情感的手法。

[答題示例25]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長沙過賈誼宅①

[唐]劉長卿

三年谪宦此栖遲,萬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獨尋人去後,寒林空見日斜時。

漢文有道恩猶薄,湘水無情吊豈知?

寂寂江山搖落處,憐君何事到天涯!

【注】①詩人因遷谪南至湘中,瞻仰賈誼故宅寫下此詩;此前,才華橫溢的詩人因“剛而犯上”被貶。

題: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解此題,第一步,知人論詩。聯系詩題和注釋,可知詩人以賈誼自比,抒發自己被貶的悲憤和對現實的不滿之情。第二步,抓住關鍵詞語,明确詩歌表現的思想情感和主旨。首聯,一個“悲”字,直貫篇末,奠定了全詩凄怆憂憤的感情基調,不僅切合賈誼的一生,也暗寓了詩人自己遷谪的悲苦命運。颔聯中的“秋草”“寒林”“日斜”,渲染出賈誼故宅一片蕭條冷落的景色。頸聯中的“有道”“猶”從賈誼的見疏,隐隐聯系到自己。尾聯中的“君”,既指代賈誼,也指代詩人自己。“憐君”,不僅是憐他人,更是憐己。

參考答案: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自身遷谪命運的無限感傷和對強加于身的不合理現實的強烈控訴。詩歌前兩聯借感慨賈誼悲涼的命運和對賈誼故宅蕭條冷落景象的描寫,寄寓了詩人對遷谪命運的悲歎;後兩聯表面上寫賈誼的見疏,實際将暗諷的筆觸曲折地指向了當今朝廷,借對賈誼命運的悲慨、哀憐來表達詩人對自身命運的喟歎和對現實的諷刺。

5.托物言志

詩(詞)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寄興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種理想、人格、觀點寄托在描摹的事物上,詠物和詠懷合二為一。

[答題示例26]

閱讀下面這首梁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詠 素 蝶 詩

[梁]劉孝綽①

随蜂繞綠蕙,避雀隐青微。

映日忽争起,因風乍共歸。

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

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

【注】①〔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起數伏。

題:這首詩有什麼含意?采用了什麼表達技巧?

解此題,首先,要理解詩歌意思。根據詩題,可知這是一首詠物詩,所詠之物為“素蝶”。其次,結合詩句找出所詠之物的特征,詩人僅僅用了40字就把蝴蝶的性格、姿态、情感表現了出來。最後,聯系注釋中作者的遭際,可知“嘉樹欲相依”為全詩主旨句,詩中蘊含着期盼得遇明主之意。由此可知,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

參考答案:(第一問)這首詩歌通過對素蝶活動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悲歡、沉浮,最後兩句突出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依戀和向往。(第二問)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解題指津]

1.用以命題的古代詩歌雖然篇幅短小,但詩人在構思立意方面往往匠心獨運,可以說,凡是散文所具有的構思立意技巧,詩歌都具有。因此,不妨将我們熟知的散文構思立意技巧用于對詩歌的鑒賞。

2.針對構思立意技巧的試題,多從詩歌的局部設題,但我們回答問題時,絕不能在局部徘徊,而是應放眼全篇,包括前後語境、詩歌的思想感情和主旨。

[答題規範]

1.指明行文構思的技巧。

2.闡述内容的轉換,景情的關聯。

3.概述這種結構技巧的效果及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即學即練]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後面的題目。

示 同 志

[宋]劉克莊

滿身秋月滿襟風,敢歎栖遲一壑中。

除目解令丹竈壞,诏書能使草堂空。

豈無高士招難出,曾有先賢隐不終。

說與同袍①二三子②,下山未可太匆匆。

【注】①〔同袍〕語出《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②〔二三子〕語出辛棄疾《賀新郎》:“……想淵明停雲詩就,此時風味……知我者,二三子。”

請簡要分析頸聯和尾聯的表達技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頸聯運用了借古諷今的手法。這兩句是說,曆史上雖然有過不為名利所動、始終歸隐不出的高潔之士,但也不乏未能堅持操守始隐終仕的先賢,借古人為例說明隐居之難,諷刺了那些“先賢”是假隐士。尾聯中的“同袍二三子”,運用了用典的手法,懇切地勸誡友人不可輕易下山,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社會的清醒認識和對黑暗政治的憤慨之情,委婉含蓄,不盡之意盡在其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